
基于PBL的计算思维培养教学策略实践与思考.docx
5页基于PBL的计算思维培养教学策略实践与思考 刘晓玉2017年版信息技术课标明确将计算思维列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展开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为教学目标因此,PBL教学模式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助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基于PBL的计算思维培养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在真实紧张的教学情境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以PBL展开教学,渗透计算思维的培养笔者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梳理出了如下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基于PBL的计算思维培养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挖掘教学内容培养计算思维的第一步是挖掘蕴含计算思维品质的教学内容,重构学习内容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初中八年级编程教学板块尝试APP inventor编程教学,在小学六年级尝试Scratch编程教学,在信息学科社团活动中尝试利用BBC micro:bit开展Python编程教学APP inventor是以代码拼接的方式实现程序设计Scratch编程以搭积木的方式来实现程序设计Python编程采用项目教学方式,融合STEAM教学理念以上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每开启一个新的程序项目,教师都先尝试引导学生以简易流程图的方式展开程序分析,在形成算法思维的基础上展开编程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方法归纳,渗透计算思维的培养。
● 提升目标定位笔者认为南京师范大学李艺、钟柏昌教授提出的新三层教学目标(双基层-学科知识、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对更好地描述学生在知识学习、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计算思维培养的过程性目标有指导作用例如,笔者将《设置超链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科知识——了解超链接与动作设置的概念与作用;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编辑超链接及动作设置;问题解决——在编辑清明节演示文稿的过程中,体验完成一个非线性阅读的演示文稿数字化作品的过程;学科思维——在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演示文稿工具表达信息的能力,感受非线性思维方式的魅力在学科知识层面,侧重知识与技能方法的掌握;在问题解决层面则以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在学科思维层面,由之前的情感体验上升到思维提炼,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恰到好处地挖掘和创设源于生活且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紧密结合课堂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一方面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日后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例如,笔者在《数据图表及分析》一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冬天最害怕的东西,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游戏:考考你的眼力,在文字、表格、图表三种数据表示中迅速寻找问题答案。
由游戏总结出图表的作用,引出学习主题:利用图表让你的数据会说话又如,笔者在《排序与筛选》一课中创设问题情境:你的早餐足够营养吗?哪些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最高?如何来搭配你的营养早餐?请你来当一回营养分析师,搭配自己的营养早餐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利用排序筛选搭配营养早餐问题梯度明确,层层递进,能够实现从问题到项目的转化● 启发问题意识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问题不是教师抛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来表述的学习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给网页增加动感效果》一课中的问题意识启发:将生活中毛坯、简装和豪装的三种房子与表格布局、图文并茂、活力动感三种状态下的网页进行类比,总结出豪装网页的三大元素——滚动字幕、交替显示的图像、Flash动画,得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制作添加滚动字幕、交替显示的图像、Flash动画又如,在《视频的加工》一课中,笔者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给学生呈现自己创作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视频中存在的问题(片头过长、字幕不完整、缺少片尾等),总结出修改视频的方案,得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修改片头、添加字幕、制作片尾和整体优化)。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目标不是学技术,而是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转化问题为项目,实现项目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微项目化、具体任务化,将一堂课中的复杂问题转化为阶梯式、层层递进的小项目、小任务,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例如,笔者在《给网页增加动感效果》一课中的项目分解:在总结出豪装网页的三大元素基础上,实现问题分解到项目的转化,得出本节课的三个学习任务在《视频的加工》一课中,将四个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四个探究学习任务又如,笔者在《遮罩动画》一课中的项目分解:针对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帮助尼莫父子躲避鲨鱼的追踪展开问题剖析,实现问题分解,得出三个子问题,将分解的子问题转化为项目,得出本节课的三个自主探究任务由问题转化为项目,实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案引导,微课支撑,实现自主探究为了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高效地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任务引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依托学案引导、微课支撑,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中,借助易加互动学习平台呈现学案和微课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可借助学案明确任务要求、查阅操作文字说明,若学有困难还可观看学习平台上的微课视频,实现更具针对性的学习。
● 側重过程评价,实现思维提升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无论是采取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评价的重点都局限在学生作品方面这种评价流于形式,评价角度单一,重结果评价,忽略了过程评价笔者认为,在课堂评价环节,应该突出学生的思维评价、学习效能评价,引起他们对之前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关注,回顾问题解决过程,提炼思维,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自动化方案,通过概况和评估,实现计算思维的形成和提升例如,笔者在日常课堂中,借助易加平台的学习讨论板块和任务练习(题目评价),及时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炼思维,实现从实践层面到理论思维层面的提升计算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不是停留在课堂上的问题解决,而是要回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计算思维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逐步渗透,它是一个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全文完-。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