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课堂PPT.ppt
62页1第五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新莽:公元9年—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第一节 概说 秦统一了六国以后,吸收了其他各国的文化,综合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有着全面的发展,手工业中纺织、铜器、漆器、陶瓷等均较发达 期间,黄河中下游仍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今日的河南、山东、河北及山西南部的工艺美术生产极为兴盛当时都城内官府作坊最为集中,因而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成为高档工艺品生产的重要地点同时,秦汉的民间工艺美术也异常发达3第二节 秦代的工艺美术 关于秦代的各类工艺品,近年来,内于发掘工作的开展,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粗略的概貌主要有青铜器、漆器、陶器等 秦鼎的造型腹浅,矮蹄足,腹间有—道弦纹4 蒜头瓶和鍪则是秦代具有浓厚地方艺术特色的品种蒜头瓶是在壶的近口处鼓大如蒜头,通常作六辩形 鍪是一种锅,扁圆腹,圜底,敛颈而口沿外张,流畅的曲线轮廓,造型优美鍪的肩腹交接处附有环耳,有的对称,有的一大一小,有的则仅有—耳,变化多样耳上常饰以叶脉纹。
5 漆器也甚发达秦朝存世虽短,但其文化受战国时期影响,各种工艺包括漆工艺仍是继承了战国遗风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漆作为经济资源,在各方面大量应用,当时对漆的需求量大的惊人秦王朝初期大兴宫室,西安附近有一条漆渠河,流经阿房宫,相传是当时为筑阿房宫,运南山之漆而开凿的秦兵马俑的色彩均是先以大漆打底然后彩绘而成这种以大漆打底,饰以粉彩的工艺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至今许多木质、陶质和石质的彩绘雕塑都还沿用这种工艺技术 秦代漆器多为木胎,用挖制或刮削成型由于商品生产的管理,漆器上大都用书写、针刻或烙印文字和符号,如“咸亭”、“亭”、“亭上”、“朱三”、“郑亭”、“许市”等其中有地名,有工匠姓名,也有官方机构的名称 6 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桶所见的大量的陶桶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的卓越技艺7 在陶器上艺中,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瓦秦砖的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砖坯用模制成后,还用花模印花进行装饰常见的有菱形纹、方格纹、回纹、卷云纹、三角云纹、s纹、圆壁纹、绳纹、粗布纹等多种而泰瓦则是以卷云纹为主,变化多样,风格秀丽。
8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制作特点上不如南、周、战国时期的多饰花纹,而以素器最为流行或仅有简练的弦文,或仅饰以铺首比较华贵的,则施以鎏金,或装饰以金银错第三节 铜器工艺 汉代青铜器较有特色的是铜灯与铜镜9 在战国时期已有铜灯出现,及至汉代,铜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铜灯式样繁多:有豆形灯、雁足灯、行灯、吊灯、卮灯、多枝灯、虹管灯每种之中有用多种形式铜灯 汉代铜灯的考究不仅表现在种类繁多之上,还反映在其装饰的丰富,鎏金、错金银以至于宝石镶嵌都是华美灯具的常用装饰手法10 汉灯中设计最为精妙的莫过于虹管灯其灯体设有吸烟管道,能将烟气导入灯身而灯身常贮水,以使得烟气溶入水中,从而解决古灯烟气污染的问题长信宫灯(虹管灯)青铜多枝灯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11铜炉 铜炉,在汉代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种按其不同用途,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熏炉烧香料用,义名香熏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因此,又通称博山炉12错金云错金云纹青铜纹青铜博山炉博山炉鎏金银竹鎏金银竹节柄青铜节柄青铜博山炉博山炉13铜奁奁 圆形体深,多居,有盖,盖上有活环便于提启,并装饰三个动物。
圆腹旁有两个铺首(即兽面)活环耳,少数也有安三个铺首衔环的下有三兽足漆奁是盛化妆用品的铜奁又称酒樽,仿自漆奁,是盛酒和温酒的器皿14铜洗汉代盟洗用具有谓是盛污水的15铜壶 汉代铜壶已有定式鼓腹,小颈而口向外侈,圈足,腹的两侧多有铺首衔环,造形优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乐宫钟和错金银鸟篆文壶,都是精美的作品16铜镜 汉代铜镜的制作,是继战国以后又一次大发展,它是汉代金属工艺中一个主要的品种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17 在汉代不同历史时期,铜镜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前期,主要是西汉时期 这一时期,铜镜多用平雕法,镜边较平,镜边简略,或用弧纹作边饰铜镜种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运镜,汉武帝后又有日光镜、昭明镜 等螭形镜昭明镜18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因其纹饰上有类似于TLV的图形,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规矩镜193、后期,即东汉时期 此时的铜镜镜面微凸,便于照全人面圆纽增大,并多柿蒂纹纽座铜镜的样式有:双夔纹镜、云雷纹镜、画像镜、方铭镜、阶段式镜等画像镜双夔纹镜20铜鼓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青铜制品。
它制作的年代,自春秋战国、汉六朝,直到明清,而以汉代制作格美,式样最多,也较发达21铜鼓的装饰花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太阳纹这是铜鼓最普通的鼓面中心的装饰22 2.蛙纹是最富特色的一种铜鼓装饰.均作立体浮雕状23 3.鹭鸟纹鹭的头上有大的羽冠,作飞翔状,动态优美鹭是种水鸟,传说它飞翔有序,表示秩序24 4.竞渡纹铜鼓上常以竞渡为题材作装饰,船体细长,头尾高翘,船上有八人、九人、十一人不等,头戴羽冠,有的划船,有的指挥,有的起舞船上有鸟,船下有鱼这是赛船习俗的写照25第四节 金银工艺 汉王朝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国力十分强盛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抑或是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更少见,可能因为这个时期鎏金的作法盛行,遂以鎏金器充代之故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汉代金银器皿,大多为银制,银质的碗、盘、壶、盒等,在各地均有发现一般器形较简洁,多为素面 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汉代金钿工艺的成熟,使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并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26第五节 陶瓷工艺釉陶 釉陶,是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因而又称铅釉陶陶瓷釉的成分一般是以硅酸(即二氧化矽)为主体,而以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铅等为媒熔剂以铅为釉的盐基分的叫做铅釉,它的特点是熔点低,约700-800℃就可以烧成,并且可以薄薄地均匀挂在胎上27彩绘陶汉代彩绘陶的装饰,有几何纹、人物、动物等题材;色彩更加丰富,除红、黄、黑、白等色外,还出现了橙、青、绿、灰、褐等多种色彩彩绘陶的造型,常见的有壶、盒、盆、碗、炉、奁等各种生活器皿,而以壶最常见,仅洛阳烧沟汉堡出土,就有壶式达八种之多28早期瓷器汉代的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这种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29砖瓦汉代的砖瓦生产十分发达.是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一个品种砖瓦的制作,据记载,汉武帝时已极盛30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扩砖流行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它表现出一定的主题内容,像一幅装饰小品画根据不同内容,目前已发现七十余种。
31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主要流行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挠制砖瓦酌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32陶塑 汉代的陶塑,主要是用作明器有专门的生产作坊.设专官管理 在汉代,陶塑的题材更为扩大,除了战国时期所流行的各种器皿外,还有用具、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有的形制宏大,制作精巧器皿有壶、盘、杯、罐、灯、炉、奁等用具有灶、并、船、车等3334第六节 染织工艺 汉代的染织工艺,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染织的品种增多,不只在提花织物方面,已能织出精美而多样的花纹,而且染色技术也有较高的水平35著名的丝绸产地(一)都城: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高档丝绸的主要产地二)临淄: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纺织最发达的地区,史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下》)(三)襄邑:襄邑在今河南东部的睢县这里的丝织业也是同样发达,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西晋四)成都:汉代,这里的丝绸织造行业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蜀锦另注:西汉织物主要出土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东汉则主要在新疆和甘肃。
其中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数量最多,也最为重要此墓是长沙国丞相、钦侯利仓的夫人辛追的葬地36著名丝绸品种(一)素、绢、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平纹:经纱与纬纱以一上一下的交织形成的织物这种布的特点是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较为轻薄耐磨性好,透气性好丝织物为“素”、“纨”或“纨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色的丝织物缣”仍是平纹,但因由双经线或双纬线织成,故而更加致密结实二)纱、縠纱和縠还是平纹,都以轻薄为特点前者组织较稀疏,后者因经纬线加捻,且捻向和捻度不同,所以表面起皱37 汉代的纱已经可以达到极其轻薄而致密的程度下图为马王堆墓里的素纱禅衣,全重竟只有49克素纱禅衣38(三)罗、绮、绫 罗以绞经(经丝内绞织入纬丝)法织成,故其孔隙为椒眼状,为无纹素罗汉代的绮是在平纹地上起斜纹花的很有文彩的丝织品绫是在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丝织物四)锦、绦锦是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汉锦以经丝显花,即所谓经锦绦是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 39绒圈锦是秦汉锦当中的一个特殊品种绒圈锦的织造技术复杂,所织的锦表面绒线凸起,使得图案具有立体感几何纹绒圈锦局部40 汉代丝织的花纹,有以下几种: 1.云气纹。
也称流云纹,它以线条的舒卷起伏为表现形式在汉代染织工艺中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41 2.动物纹动物纹有孔雀、鹄鸟、虎、鹿、羊、怪兽等走兽的身躯多有翅膀在汉代,具有祥禽瑞兽的含义42 3.花卉纹有柿蒂纹、茱萸纹等菜英纹在汉代甚为流行,丝织和刺绣均大量采用43 4.几何纹几何纹中以双菱纹最流行这种纹祥是由一个大的菱形两角附以小菱形,因为它像耳杯的样子.所以也称杯纹44 5.文字用文字作为丝织的装饰图案,是汉锦一个突出的特点45印染汉代的官府和民间织造往往都连带染色所染颜色当然同审美有关,但更多的联系着等级礼制古人在正式场合的着衣有着严格的色彩限制,与款式、质料、品种、图案一样,色彩也是明等级、分贵贱的基本标志之一那时,不仅将丝织物或线织物染成某种颜色,还可以利用染料在织物上印染图案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煤染等多种技法46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印花敷彩纱局部47两汉时期,人们将刺绣品视为丝锦之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绣,或称锁子绣刺绣的纹样题材多样,有几何纹、神兽、羽人、星辰、动物等黄绢地长寿绣烟色绢地信期绣黄绮地乘云绣48第七节 漆器工艺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 壶、钫、樽、盂、 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49制胎与造型制胎制胎——•胎质:木和夹纻为主,少数为竹•主流:到西汉前期,木胎居多,以后,夹纻胎增多•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鼎盒钟盘,常较厚重 斫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杯匜案,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裂变形,用于奁卮等,较轻巧•夹纻胎:后世又称“脱胎” 做法,以木或泥做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干后去内胎,在麻布壳上髹漆颇轻巧 发展,初见于战国;两汉中期以后,渐流行;魏晋以来,常做佛像;入清,福州以之闻名50造型——•种类: 饮食器为主,又有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家具及车舆和棺椁。
•饮食器: 常见鼎、钫、钟、壶、盒、卮、耳杯、盘、盂、匜、勺、匕、具杯盒等 鼎、钟、钫、耳杯等造型、体量与青铜器相仿51彩绘云气纹漆鼎锥画几何纹三角形壶52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与多子妆奁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彩绘朱雀纹漆盒(具杯盒)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53 秦汉漆器的装饰技法有:1、彩绘 2、锥画 3、金银箔贴花 4、镶嵌 5、扣技法与装饰秦汉漆器的装饰花纹有:1、云气纹 2、动物纹 3、人物纹 4、植物纹 5、几何纹54第八节 石雕和玉雕 汉代的石雕十分发达,特别是在东汉时期,更是流行一时,如今仍是我们重点学习的珍贵资料汉代的石雕,按表现方法可分为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是指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雕刻汉代圆雕,往往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寥寥数笔.略加刻饰,既表现出物象的性格特征,又具有质朴古拙的装饰效果55玉器功用:礼器、日用(容器、佩饰等)、陈设、殉葬观念:以前,德(质地、质量)胜于符(颜色) 东汉,德符并重,甚至符胜于德玉料:和田玉、蓝田玉、岫玉等生产:中央,尚方、东园,地方,诸侯国发展: 秦,出土少,欠精美 西汉,前期不发达,沿袭战国,中期兴盛,碾琢精工 东汉:数量、艺术不及西汉56“宜子孙“玉璧玉角形杯57玉熊玉琀58平雕,即平面浅雕。
它有平面阴刻、平面阳刻等几种59第九节 其它工艺 汉代的其它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都各有特色 广州、洛阳、邯郸、扬州、包头等地汉墓,曾出土各种琉璃珠饰,蓝色喇叭形和细腰长珠形琉璃耳珰,以及琉璃碗等,这些琉璃器继承了战国时期的传统,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60第十节 结语1、秦代虽然短暂,但秦统一六国,结束了常年战乱,并且规范了度量衡这些都为后来的汉朝工艺美术兴盛提供了基础社会条件2、汉代初期,由于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由此带动汉工艺美术的腾飞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谶纬神学的兴起,厚葬之风流行,均在同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装饰上有所体现4、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615、汉代的工艺美术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汉代的装饰表现手法有(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2)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3)装饰处理——填充法 (4)材料处理——减地法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