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体会.docx
2页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体会(一)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 高的脑血管疾病1]我科从2000 年开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为保证患者平稳度过术后 的关键时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2例其中,女性18例,男24例,年龄31〜67岁,平均43 岁 38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 3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 1例以一过性视 力障碍为首发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由DSA和(或)CTA确诊前交通动脉瘤25例,后交通 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眼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 42例均采用 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2结果本组 42 例患者中,术后均无出血发生;2 例术后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痉挛,经药物治疗后, 好转出院,遗留严重偏瘫、失语、癫痫、精神失常;1例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脑疝), 行二次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植物生存; 1 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3 护理3.1 重视一般护理 全麻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带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定时开放气囊,保持呼吸道通畅,患 者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
原则:采取舒适卧位,使其处于放松 状态,避免体位不当导致肌肉抽搐、烦躁不安,持续低流量吸氧,床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 意识、瞳孔、四肢活动情况3.2 平稳度过水肿期由于手术创伤、牵拉致使脑组织受刺激,术后 2〜4d 可发生反应性脑组织水肿,应准确记录 液体出入量,控制入水量,正确应用脱水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高热患者及时采取降 温措施,如头部冰帽、间断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因高热易造成脑组织相对低氧,加重脑 损害;每天输液量2000ml,每天尿量>600ml3.3 主要并发症的护理3.3.1 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护理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41%〜47%2],由此引起的延迟性 脑缺血梗死及脑水肿,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护理的重点是术后动态观 察患者的意识状况,观察有无新增神经功能废损表现或原有神经症状的恶化等莫蓓蓉等3]指出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措施有四点:一是应用特异性解痉剂尼莫地平;二是提高脑血流的 灌注压,提高血压和扩容;三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滞度;四是调节控制吸氧浓度,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强的实用性3.3.2 再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术后搬运患者回病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防止外力作用引起出 血,头部引流管一般于术后 24〜48h 拔除,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及量。
如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需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应用镇 静剂,防止患者躁动和癫痫发作,采用护理干预手段,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 用力咳嗽、排便、情绪激动等3.4 强调安全药物护理 护士在安全给药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常规用药应掌握 用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的患者,用药期间注意肢体活动情况,抬 高患肢,不在下肢静脉滴注此类药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止脑血管痉挛,使用尼莫地 平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控制滴数及量,10mg尼莫地平静脉滴注需要6〜8h,输液速度过快 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造成脑梗死,如收缩压100mmHg (1 mmHg=0.133kPa)时应停止滴 注,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加重、面色潮红等不适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滴数,并向患者及 家属说明常见的不良反应,告之停药后症状会很快消失3.5 注意营养支持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产生严重的分解代谢,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重脑水肿4] 营养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基本治疗手段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补充 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损耗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 糖、血电解质等,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方,做好饮食指导。
也可用预后营养指数(PNI)进行估计,若PNI30%,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小;PNI>50时,术后并发症的 死亡率高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