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年度山东省新闻记者主持人资格考试考前练习题及答案.docx
32页2023-2024年度山东省新闻记者主持人资格考试考前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哪篇文章最早论述了群众工作,()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论联合政府》 C. 《论持久战》 D.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试题答案:B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八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试题答案:C 3、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信任的能力 A. 新闻界 B. 企业 C. 广告公司 D. 公众 试题答案:D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我国大陆范围内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A. 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B. 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C. 两者都是主体 D. 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试题答案:B 5、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 A. 以党代政 B. 党的一元化领导 C. 以政代企 D. 党政不分 试题答案: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B.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C. 文化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 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试题答案:C 7、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
A. 相互对立 B. 相互排斥 C. 完全同一 D. 和谐相处 试题答案:D 8、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看法,错误的是() A.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适时性 B.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针对性 C.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超前性 D.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现实性 试题答案:C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A. 党的领导 B. 理论学习 C. 典型示范 D. 制度建设 试题答案:D 10、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述,下列四项中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 科学内涵 B. 指导思想 C. 总体特征 D. 总体要求 试题答案:B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 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 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试题答案:A 12、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 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 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 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试题答案:B 13、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迫切需要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
党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而提出的文化艺术发展必须遵循的方针是() A. 推陈出新,繁荣社会 B. 热情洋溢,教育为主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革命至上,样板突出 试题答案:C 14、“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名言出自() A. 《共产党宣言》 B. 《全世界和谐》 C.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D. 《论十大关系》 试题答案:A 15、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下哪项重要论述,() A.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B. 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C.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试题答案:B 16、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 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 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试题答案:C 1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本质属性 B. 基本条件 C. 重要表现 D. 外在特征 试题答案:A 18、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 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B. 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C. 诚信友爱是当前我们相对紧缺的道德资源 D. 诚信友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是相矛盾的 试题答案:D 19、文化建设,要()。
A. 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B. 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必顾及经济效益 C.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D.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要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试题答案:C 20、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 35 B. 38 C. 41 D. 47 试题答案:A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改革开放 B. 优化经济结构 C. 提升国民生产总值 D.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试题答案:D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社会和谐的官方理论是() A. 精英论 B. 福利国家论 C. 保守自由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试题答案:B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B.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C. 坚持以人为本 D.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试题答案:C 24、中国古代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管子 试题答案:A 25、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 A. 人民 B. 工人阶级 C. 中国共产党 D. 全球华人 试题答案:A 26、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A. 是完全一致的 B. 本质上是统一的 C. 内容一致,形式不同 D. 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 试题答案:B 27、“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年不变。
A. 30年 B. 50年 C. 100年 D. 200年 试题答案:B 28、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就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主要思想是() A.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B.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范畴,两者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D.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 试题答案:C 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人民培育的利益观是() A. 个人利益第一 B. 国家利益第一 C. 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D. 必要时,国家利益服从公民个人利益 试题答案:C 30、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民族区域自治 试题答案:A 3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 社会主义 B. 爱国主义 C. 集体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试题答案:B 32、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
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 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 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 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试题答案:C 3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实现途径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试题答案:A 34、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的是() A. 魏特林 B. 马克思 C. 傅立叶 D. 欧文 试题答案:A 35、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 A.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试题答案:D 36、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是() A. 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 正确处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经济的关系 C. 正确处理市场主体的产权归属 D. 正确处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试题答案:A 37、(我国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
A. 一方面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同时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 B. 要求宗教同国家分离,宗教同学校分离 C. 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 D. 要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试题答案:D 38、()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A. 文化 B. 教育 C. 经济 试题答案:B 3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年首次提出 A. 1952 B. 1953 C. 1954 D. 1955 试题答案:B 4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 党的领导 B. 人民民主 C. 无产阶级专政 D. 权力制衡 试题答案:B 41、网民“老大难”,在甲网站发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乙出版社的《网络热门小说集》收录该小说,丙教材编写单位将该作品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小说乙、丙、丁均未征得网民“老大难”同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网民在甲网站署名方式不合法 B. 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在甲网站发表不算正式发表,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才算正式发表 C. 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D. 丁网站未经该作者和甲网站同意而转载,构成侵权行为 试题答案:C 42、1842年吗,马克思所写的《评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