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河水库生态示范园建设工程1.doc
45页目 录前言 …………………………………………………………………3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4第一节 流域概况 …………………………………………4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5第三节 水土保持情况 ………………………………………5第四节 水土流失状况 ………………………………………5第二章 项目规划建设目标、规模与工程总体布局 ………6第一节 项目建设目标 …………………………………………6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模 ………………………………7第三节 项目区建设总体布局 …………………………………7第三章 工程设计说明 ……………………………8第四章 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 …………27第一节 实施计划 ………………………………………………27第二节 施工组织设计 …………………………………………27第五章 投资概算 ………………………………………………28第一节 编制依据与定额采用 ……………………………28第二节 工程投资估算 …………………………………………29第六章 效益分析 ………………………………………………30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30第二节 社会效益 ………………………………………………31第三节 生态效益 ………………………………………………32第七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32附表:1、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2、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3、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4、 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表5、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6、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7、 xx园区治理措施规划表8、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表9、 xx水库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概算汇总表10、 xx水库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概算表11、 xx水库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概算表12、 人工材料单价汇总表13、 机械台班费汇总表14、 单位估计表15、 单位估计表16、 单位估计表17、 经济评价现金流量表 附图:1、 xx水库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2、 放水洞平、剖面图3、 塘坝断面图、石谷坊横断面图4、 河道平面布置图5、 河道护坡横断面图、下堤台阶平剖面图6、 河道纵断面图7、 河道横断面图8、 河道横断面图9、 茶园栽培图式、柿树造林图式前 言xx水库上游流域位于xx市xx镇的北部,xx水库的北库区。
该流域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共有环库区移民村15个该工程的项目单位为xx市xx镇政府根据《xx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xx市xx水库上游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该流域是xx市重点治理工程之一,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高标准地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争取在同类地区起到试验、示范、推广的作用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第一节 流域概况1、 自然地理要素xx水库上游流域位于xx市xx镇东北部,xx上游环库区有子罗山、范家山、重罗山,庙子岭、红旗岭等山岭相连,最高海拔166米,形成山丘地带,地形北高南低项目区东西最长6.0公里,南北最长7.8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2、地貌(1)沟道状况:流域内有主沟9条,毛沟26条,主沟比降为1.8~3.5‰,沟深5~10米,口宽由上游至下游为8~50米,支沟比降2.5~6.5‰,毛沟比降8~26‰2)坡面情况:地面坡度组成为:<50占39%,50~150占290%,150~250占15%,250~350占11%,>350占6%3、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和潮壤两大类,包括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潮土、盐碱土等,土壤颗粒较均匀,粘粒含量低,胶结力很弱,易产生土壤侵蚀。
4、水文与气候: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64.8毫米(73~98年统计数)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降雨具有区域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和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以上流域多年蒸发深960毫米(601标准蒸发器)多年平均年径流深291.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且洪水具有暴涨暴落之特征地表径流除现有蓄水工程拦蓄和部分入渗补给地下水外,大部分径流排泄入海,所以造成水资源紧缺,十年九旱流域内气候属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具有湿润温和、四季分明、春凉回暖晚,夏热雨量多,秋暖降温迟,冬冷雨雪少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20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40C,极端最低气温-16.30C,年日照时数2355小时,平均无霜期215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台风、旱、涝、冰雹等5、植被:流域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因受暖温季风气候影响,树种、植物种类较多,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及其它活动,使天然植被遭受彻底破坏,现有植被主要是人工林,主要树种乔木有:松树、刺槐、杨树、旱柳等,主要灌木有:紫穗槐、荆条、胡枝子、野杜鹃等,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番薯、大豆、瓜菜、黄烟等。
流域内区总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8.30平方公里(其中坡耕地7.94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7.67%,林地5.07平方公里,占16.90%,水域6.53平方公里,占21.76%,其它用地4.70平方公里,占15.67%,未利用土地5.40平方公里,占18%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状况:该流域农业经济目前仍处于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生产力水平还不十分发达,项目区总人口6500人,劳动力3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10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30万元2、基础设施状况:流域内有硬化道路(双理路)1条,长28公里;环库路1条,长20公里;环山路1条,长12公里;乡村路若干条交通状况良好,供电设施健全第三节 水土保持情况历史上该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但经过当地干部群众的多年努力奋斗,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到目前为止,该流域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修环山路1条,建小(一)型水库一座,塘坝8座,谷坊12座,已建水保林、用材林180平方公里,水平梯田0.40平方公里,这些工程有效地发挥了蓄水、保土、抗 旱、农业灌溉、人畜吃水等作用。
但该流域属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多样,水土流失历史长且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地退化,库塘淤积,生态环境恶化此种状况迫切需要解决 第四节 水土流失状况该流域属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历史长且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生产能力得不到提高等后果该流域年侵蚀模数为1100吨/平方公里,年冲刷土壤1.65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深1.8毫米2、 水土流失原因①自然因素: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季节降雨差异很大,夏季汛期占75%,且降雨强度大,冲刷力强,加之地面坡陡,形成径流量大,疏松土壤较多,因此,水土流失较严重 ②人为因素:主要是部分村民不注重开发方式和种植方式,治管措施不配套,加之近几年来部分村民开山采石产生大量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3、 水土流失使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作物生长不良,水源失去了涵养,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脆弱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水土流失淤积了河道、水库,特别是泥沙含量较大的洪水进入xx及其它水库塘坝,给水库河道防洪保安全带来了难度,也缩短了工程寿命,同时也给水库下游及河道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威胁。
第二章 项目规划建设目标、规模与总体布局第一节 项目建设目标本实施方案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通过该项目建设,可以改变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该区生态环境,修复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处同时也为该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品味奠定良好的基础预计项目完成后可达到以下目标:(1)该项目区综合治理度将达43.3%;(2)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由治理前的4101元增加到治理后的4510元;(3)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可达到45.2%;(4)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由现在每年的1.65万吨减少到治理后每年0.93万吨;(5)项目区新增蓄水量11.65万立方米通过建设可使项目区实现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业生态旅游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使项目区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治理进行以下工程建设:新建塘坝三座;治理河道800米,建谷坊三座;新种植茶园100亩,新发展水土保持林100亩,整地100亩,工程总投资75.52万元。
第三节 项目区建设总体布局在项目建设中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展综合治理,要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在治理措施上,要尊重科学,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的优化配置,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要注重为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与园林、园艺技术充分结合,要先治坡面后治沟道,先毛支沟后干沟,先上游后下游,同时水土保持措施要便于施工管理与生产,考虑到资金、劳力承受能力对该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项目区土地利用不尽合理,经济效益较差,资源浪费严重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水、林路等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原有的低效益的农作物单一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美化环境,增产创收,进一步促进流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本流域地形及土地性能,结合现有措施,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设计防护体系1)塘坝工程流域内范家沟村前子罗山与范家山山脚下现有自然小型蓄水塘坝三座,西塘坝蓄水约4万立方米,其余两处塘坝蓄水约3万立方米,由于多年冲刷破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流域内地形条件和对农作物灌溉的需要,拟在此处重新修建塘坝,使之能正常蓄水灌溉 (2)河道护坡及谷坊工程流域内范家沟河源短流急,汛期山洪爆发,泥沙俱下,冲击力极强,致使河床不稳,拟在该河范家村山泉至前王村河段采用浆砌石护坡,治理河道长度共800米在适当河段设谷坊三座,为浆砌石坝3)茶园工程该流域内的自然气候类型和立地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拟在该流域内新建塘坝附近开辟种植茶园0.667平方公里(100亩),该处有足够的水源及便利的交通背风向阳,土层为厚度40厘米以上的轻、中壤地,适宜茶树生长茶园引进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嫩、抗逆性、适应性广、量高质优的茶树品种,如“福鼎大白”、“鸠坑种”、“龙井43号”、“龙井长叶”等茶树良种,提高茶园整体品位,增加农村经济收入4)水土保持林及经济林果工程本治理区域种植林规划在塘坝附近,水源丰富,能利用塘坝及有利的地势水源条件进行灌溉,适宜某些品种经济林果的生长条件,形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最佳防线拟在山坡上种植柿树林0.334平方公里(50亩),陡坡上种植黑松林0.334平方公里(50亩).在本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