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病教学课件.ppt
81页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Cerebravascular Disease ,CVD2021/7/91概 念•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疾病,也叫“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stroke ): 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2021/7/92国内外脑血管疾病现状美国中国第三大死因第一、二大死因每年新发病者55万每年新发病者150万每年死亡者15万每年死亡者100万存活者382万存活者600万,50~70%致残,其中40%重残每年经济损失180亿美元每年经济损失100亿人民币2021/7/93CVD分类(我国1986年分类)•Ⅰ 颅内出血 Ⅶ 颅内血管畸形•Ⅱ 脑梗死 Ⅷ 脑动脉炎•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Ⅸ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Ⅳ 脑供血不足 Ⅹ 颅底异常血管网症•Ⅴ 高血压脑病 Ⅺ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Ⅵ 颅内动脉瘤 Ⅻ 脑动脉硬化症2021/7/94脑的血管分布颈内动脉系统分支•1.眼动脉•2.脉络膜前动脉•3.后交通动脉•4.大脑前动脉•5.大脑中动脉供应范围:眼部、大脑半球前3/5(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2021/7/95脑的血管分布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1.脊髓前动脉•2.小脑后下动脉•3.小脑前下动脉•4.脑桥支•5.内听动脉•6.小脑上动脉•7大脑后动脉供应范围:大脑半球后2/5(枕叶、颞叶底部、丘脑、脑干、小脑)2021/7/962021/7/97脑血液循环调节特点•1.脑部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脑重量占体重的2~3%,每分钟血流量占每分心搏出量的20%,约为750~1000ml/min;•2.代谢极为旺盛:耗氧量占全身的20~30 % ;•3.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无储备;•4.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脑血流量减少50%以上,血管完全闭塞超过5分钟,可导致缺血性坏死。
2021/7/98CVD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心脏病•3.糖尿病•4.高脂血症•5.吸烟•6.酗酒•7.TIA和脑卒中病史•8.其他:饮食不当、活动少、肥胖、年龄、 性别、种族、气候、家族史2021/7/99脑 出 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2021/7/910•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4/9/15 2024/9/15 Sunday, September 15, 2024•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4/9/15 2024/9/15 2024/9/15 9/15/2024 1:02:53 A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4/9/15 2024/9/15 2024/9/15 Sep-24 15-Sep-24•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4/9/15 2024/9/15 2024/9/15 Sunday, September 15, 2024•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4/9/15 2024/9/15 2024/9/15 2024/9/15 9/15/2024•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
15 九月 20242024/9/15 2024/9/15 2024/9/15•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九月 242024/9/15 2024/9/15 2024/9/15 9/15/2024•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4/9/15 2024/9/15 15 September 2024•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4/9/15 2024/9/15 2024/9/15 2024/9/152021/7/911概 念•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患病率为112/10万;•发病率为81/10万2021/7/912病 因1.高血压:占50%; 8.脑动脉炎;2.脑动脉粥样硬化; 9.静脉窦血栓形成;3.血液病; 10.夹层动脉瘤;4.脑淀粉样血管病;11.脑肿瘤;5.动脉瘤; 12.出血性脑梗死;6动静脉畸形; 13.抗凝、溶栓治疗后7.Moyamoya 病;2021/7/913 发 病 机 制•1.脑动脉壁薄:中层肌细胞少,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2.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3.高血压 →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透明变性 → 微动脉瘤2021/7/914病 理•出血部位:基底节区 70%;脑叶 10%;脑干 10%;小脑 10%;•急性期:血肿与周围水肿带 → 颅内压增高 → 脑疝 →继发脑干出血;•恢复期:胶质瘢痕、中风囊;•尸检:可见到多个脑深穿支动脉 → 粟粒状动脉瘤。
2021/7/915临 床 表 现•1.年龄:50~70岁;•2.男性略多;•3.冬春季节多发;•4.多有高血压病史;•5.活动中,情绪激动时发病;•6.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其临床表现各异2021/7/916临 床 表 现•( 一)基底节区出血•1.三偏症状:病灶对侧偏瘫、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对向视野同向性偏盲;•2.失语:各种类型失语;•3.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021/7/917临 床 表 现•(二)桥脑出血•1.重症出血(大量出血,血肿>5ml):昏迷、四肢瘫痪、双瞳孔针尖样缩小、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可有去脑强直发作、多在48小时内死亡;•2.轻症出血(小量出血):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2021/7/918临 床 表 现•(三)小脑出血•眩晕、呕吐、枕部疼痛、走路不稳、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重者24小时内出现昏迷、脑干受压征象、死亡;爆发型常突然昏迷,数小时内死亡2021/7/919临 床 表 现•(四)脑叶出血•1.常见病因:AVM、Moyamoya病、血管淀粉样变性、肿瘤;•2.部位:顶叶 → 颞叶 → 枕叶 → 额叶 →多发性脑叶出血;•3.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抽搐。
各脑叶定位症状:•额叶:偏瘫、Broca失语•颞叶 :精神症状、Wernicke失语•枕叶 :视野缺损•顶叶:偏身感觉障碍2021/7/920辅 助 检 查•1.CT:首选检查,可清楚显示不同部位、大小、形态的高密度出血灶,周围存在低密度水肿带,可有占位效应; 病灶密度变化:高密度→等密度(10天后) →低密度(20天后);•2.MRI:对急性脑出血显示效果总体不如CT,但对延髓出血及部分脑桥出血显示效果优于CT;可显示亚急性期以后的出血(CT已无特异性高密度病灶),因T1、T2不同时期信号不同,MRI所见结果复杂;•3.DSA(适应症):怀疑动脉瘤、AVM、Moyamoya 病;•4.CSF:压力增高,均匀一致血性,无条件行CT检查时进行;•5.常规一般检查:2021/7/9212021/7/922诊 断•1.50岁以上中老年人;•2.有高血压病史;•3.活动中激动时突然发病;•4.偏瘫、失语•5.头CT可确诊2021/7/923鉴 别 诊 断•脑梗死•脑肿瘤•颅内血肿•各种昏迷2021/7/924治 疗(内科治疗)原则:抢救生命,减少病残,减少复发。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药物:甘露醇、甘油(甘油果糖)、激素、利尿剂、10%白蛋白2.控制血压:BP>180/105mmHg适当降压;3.对症治疗:安静、休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能量供应;预防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加强护理,保持肢体于功能位;4.康复治疗:病情平稳后尽早开始2021/7/925治 疗(外科治疗)•时机时机:病后6~24小时内进行;•适应症:适应症:•1.壳核出血>40~50ml,有脑疝倾向者;•2. 脑叶出血>40~50ml;•3. 小脑出血:半球>15ml,蚓部>6ml,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消失,有脑干受压或急性梗阻性脑积水;•4.脑室出血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方法:手术方法:•1.开颅血肿清除术;2.钻孔;3.脑室引流术2021/7/926预 后•病死率35~52%,50%死于病后2天内;•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病因、全身状态有关;•脑干出血、丘脑出血、大量脑室出血预后差;•30%可恢复生活自理2021/7/927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oid Hemorrhage ,SAH2021/7/928概 念•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也称原发性SAH,占脑卒中的10%。
此外有继发性SAH和外伤性SAH•患病率为31/10万,发病率为4/10万2021/7/9292021/7/930病 因•1.先天性动脉瘤,占50%;•2.脑血管畸形(AVM);•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4.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20%;•5.其他:肿瘤、脑血管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应用抗凝剂等;•6.原因不明,占10%;2021/7/931发 病 机 制•以先天性动脉瘤为例:•动脉壁中膜及内弹力层发育异常 → 动脉壁变薄 → 长期血流冲击后形成囊状扩张 →形成动脉瘤 → 动脉瘤破裂 → SAH2021/7/932病 理 生 理•1.颅内压增高;•2.梗阻性脑积水;•3.交通性脑积水;•4.脑血管痉挛 → 脑梗死;•5.化学性脑膜炎;•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下丘脑功能紊乱2021/7/933临 床 表 现1.年龄:好发于30~60岁;2.性别:女性多于男性;3.典型表现•突然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4. 25%患者可有玻璃体膜下出血,有特异性诊断价值;5.定位体征:脑神经瘫痪、轻偏瘫、感觉障碍、眩晕、共济失调、痫性发作等;2021/7/934临 床 表 现6.可有精神症状:欣快、谵妄、幻觉等;7.临床表现轻重各异,轻者可只有轻微的头痛,重者可突然出现昏迷、死亡。
8. 60岁以上老年SAH表现不典型,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意识障碍重,精神症状明显9.诱因:剧烈运动、过劳、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2021/7/935常 见 并 发 症1.再出血:SAH病后一个月内最危险,再发风险高,半年后再发风险明显减少,再出血病死率更高;2.继发脑血管痉挛: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速发性脑血管痉挛:出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出血后4~15天内发生;3.脑积水:发生率约20%,表现为嗜睡、记忆力减退、昏睡、昏迷、脑疝死亡2021/7/936辅 助 检 查•1.头CT:确诊SAH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可以检出脑室、脑池显示高密度影象,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增强扫描可显示较大的动脉瘤和AVM但出血量少、后颅窝区,CT可漏诊; 三维CT可检出动脉瘤,优于普通CT扫描•2.CSF:是诊断SAH的重要依据;CSF为均匀一致血性,压力高,蛋白高,糖及氯化物正常,12小时后开始黄变,2~3周后黄变消失,头CT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时进行•3.DSA:是SAH病因诊断的可靠依据,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有条件都应行DSA检查•4.MRI和MRA:SAH急性期MRI不如CT,MRA可检出3~15mm大小的动脉瘤,但效果不如DSA。
2021/7/9372021/7/938诊 断•1.突发剧烈头痛、呕吐;•2.脑膜刺激征阳性;•3.CSF均匀一致血性,压力高;•4.眼底有玻璃体膜下出血;•5.头CT所见如上2021/7/939鉴 别 诊 断•1.脑出血:昏迷病人 原发性脑室出血 小脑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2.颅内感染:•3.肿瘤:瘤卒中、转移瘤、脑膜癌病、白血病2021/7/940治 疗原则:控制继续出血,防止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防止复发•1.绝对卧床4~6周,避免一切可使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因素;•2.给足量的止痛、镇静剂;•3.保持大便通畅;•4.控制颅内压:20%甘露醇、放脑脊液10~20ml/次,每周二次;•5.止血剂:6-氨基己酸(EACA)、止血芳酸(PAMBA),疗程3周;•6.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尼莫通;•7.手术治疗:去除病因,防止再发的有效方法行三维CT或DSA确诊后,于病后24~72小时内手术2021/7/941预 后•总死亡率约50%~33%;•再发者死亡率更高;•三次再发几乎全部死亡;•存活者有2/3致残,认知障碍最多见。
2021/7/942脑 血 栓 形 成 Cerebral thrombosis , CT2021/7/943概 念•脑血栓形成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动脉血管病变,局部形成血栓,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其供血区范围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患病率419/10万,发病率81/10万(沈阳5600/700万)2021/7/944病 因1.脑动脉粥样硬化 ; 8.Moyamoya 病;2.高血压 ; 9.Binswanger 病;3.糖尿病; 10.颅内外夹层动脉瘤;4.高脂血症 ; 11.肌纤维发育不良;5.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病; 12.高凝状态;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 13.血管痉挛; 液系统疾病; 14.病因不明7.脑血管畸形;2021/7/945病 理•脑血栓好发部位:大脑中动脉43%,颈内动脉29%,大脑后动脉9%,椎动脉7%,基底动脉7%,大脑前动脉5%;•病理分期:1.超早期:1~6小时2.急性期:6~24小时3.坏死期:24~48小时4.软化期:3天~3周5.恢复期:3~4周后2021/7/946病 理 生 理1.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1)阻断血流半分钟,脑代谢发生改变;(2)阻断血流1 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3)阻断血流5 分钟,发生不可逆的脑梗死。
2.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具有选择性:轻度缺血时仅有某些神经元坏死;严重缺血时各种神经元均有选择性坏死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时,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均坏死* *中心坏死区 缺血半暗带 时间窗 再灌注损伤2021/7/947临 床 表 现•1.年龄:中老年多见•2.休息、安静状态下发病•3.1/4病前有TIA发作史•4.症状多于1~2天内达高峰•5.大多无意识障碍•6.临床类型:(1)完全性卒中: 6小时内(2)进展性卒中:48小时内(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超过24小时,3周内恢复2021/7/948临 床 表 现•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短暂性共济失调2021/7/949人体大脑功能分区2021/7/950大脑主要的功能中枢2021/7/951临 床 表 现•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死亡;•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闭锁综合征。
2021/7/952内囊重要的神经传导束2021/7/953辅 助 检 查•1.头CT:24小时内可无改变,24小时后可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大块脑梗死可有占位效应,病后2~3周有“模糊效应” 注意:小病灶、脑干及小脑梗死,CT检查可为阴性•2.MRI:一般病后3~6小时可有改变梗死灶: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弥散加权可在病后30分钟内出现改变优点:小病灶、脑干及小脑梗死,均能清楚显示,优于CT•3.DSA、MRA:用于查找病因,溶栓治疗•4.CSF:一般不做•5.其他:TCD、PDE、SPECT、PET、颈部动脉超声2021/7/9542021/7/9552021/7/956诊 断•1.中老年人,休息、安静状态下发病•2.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3. 1/4病前有TIA发作史•4.出现与脑血管供应区相对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5.大多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及呕吐•6.头CT 或MRI 可确诊2021/7/957鉴 别 诊 断•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脑炎;•脱髓鞘疾病(MS);•硬膜下血肿2021/7/958治 疗一、超早期溶栓治疗:6小时内进行常用溶栓药物 r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3小时内进行UK(尿激酶):2021/7/959治 疗•一、超早期溶栓治疗:6小时内进行适应症:1.年龄<75岁2.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有意识障碍仍可使用3.发病6小时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4.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5.CT检查尚未出现梗死灶,证明为超早期6.排除TIA7.无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素质8.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发症:1.继发出血 2.再闭塞 10~20% 3.再灌注损伤2021/7/960治 疗二、脑保护治疗针对自由基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代谢性细胞酸中毒1.钙拮抗剂:西比灵2.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甘露醇3.亚低温三、降纤治疗降纤酶、巴曲酶、蚓激酶等四、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300mg/day五、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应用于进展性卒中,溶栓后短期应用防止再闭塞六、神经细胞营养剂2021/7/961治 疗七、中医中药八、外科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小脑梗死有脑疝倾向者,可行开颅减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九、一般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和褥疮,•血压控制在160/110mmHg左右,•血糖控制在6~9mmol/L,•脑水肿高峰期给20%甘露醇十、康复治疗:早期进行十一、预防性治疗: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干预,•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国际公认)2021/7/962脑 栓 塞Cerebral embolism2021/7/963概 念 脑栓塞是指栓子随血液流入颅内动脉,阻塞血管腔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及脑功能障碍2021/7/964病 因•栓子来源1.心源性:最常见,占脑栓塞的60~75%, 慢性房颤、风心病、心肌梗死、左房粘液瘤、心脏手术、二尖瓣脱垂及钙化、心肌病等;2.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骨折后脂肪栓塞、癌栓、寄生虫、脓栓、气体、介入血管内治疗;3.来源不明:占30%2021/7/965病 理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1.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常见•2.常为多灶性脑梗死•3.出血性脑梗死多,约为30%•4.躯体其他部位也发生栓塞2021/7/966临 床 表 现•1.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2.数秒钟至数分钟内达高峰,是脑卒中中发病最快的•3.可有短暂意识障碍•4.可有痫性发作•5.主要症状与体征同脑血栓形成2021/7/967辅 助 检 查•1.头CT或MRI:必要时可反复行头CT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出血性脑梗死•2.ECG、PDE、颈部动脉超声:查找栓子来源2021/7/968诊 断•1.突然发病,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出现偏瘫、失语•2.短暂性意识障碍•3.痫性发作•4.找到栓子来源•5.头CT或MRI可明确脑梗死2021/7/969鉴 别 诊 断•脑血栓形成•脑出血2021/7/970治 疗•同脑血栓形成,不进行溶栓治疗,•慎用抗凝剂2021/7/971预 后•病死率5~15%,存活者多遗留后遗症•10~20%病人在10天内出现复发,病死率增高2021/7/97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 TIA2021/7/973概 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2021/7/974病 因 及 发 病 机 制•1.微栓塞•2.脑血管痉挛•3.血流动力学•4.其他:盗血综合征、椎动脉受压2021/7/975临 床 表 现•1.50~70岁好发,男多于女•2.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5~20分钟,不超过24小时,恢复快•3.恢复完全,不留有神经功能缺损•4.反复刻板样发作•5.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6.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脏病史2021/7/976辅 助 检 查•头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少数可见小梗死灶•DSA、MRA: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BS、血脂•TCD微栓子检测2021/7/977诊 断•根据病史,注意寻求病因2021/7/978鉴 别 诊 断•部分性癫痫•美尼尔氏病•阿-斯综合征2021/7/979治 疗1.病因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2.预防性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抗凝剂:肝素、低分子肝素,用于频繁发作的TIA•其他:中药、血管扩张剂、扩容药物3.脑保护治疗:有梗死灶者可给予钙拮抗剂2021/7/980预 后•1/3发展为脑梗死•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2021/7/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