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助独居老人不能后知后觉.doc
2页1救助独居老人不能后知后觉邓海建 《 中国青年报 》( 2014 年 10 月 29 日 02 版)家住浙江嘉兴市南湖区的陈先生在上海工作,嘉兴老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3 周前,陈先生打回家的无人接听,一时没放在心上之后一段时间,屡次打回家依然无人接听因担心出事,陈先生 25 日夜里 8 点多赶了回去,没想到推开门后,发现父母已经离世多日《新京报》10 月 28 日)类似悲剧在媒体的社会新闻版面可以说屡见不鲜,尤其是独居老人,“离世多日无人知”早算不得新鲜事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在城乡二元格局的社会,户籍与住房可能割裂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居住关系,但,即便不能“刷刷盘子洗洗碗”,关注父母生命安全,应该是法定责任与义务的底线《老子》钟情的小国寡民社会,是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今,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每个人似乎都在各自的密闭空间偏安一隅;加之我国目前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 596 万老年人口,“邻里守望”有点遥不可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规模约为 13.7 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到 8.87%其中,独居老人占到了16.4%重庆渝中区大坪正街 71 岁的独居老人赵大爷,一年拨打 110 就有1483 次,只为了找人聊天”(《重庆商报》8 月 6 日)——如果说这样的新闻读来让人心酸,那么,因独居意外而殒命的悲剧,恐怕就不只是伤感那么简单。
随着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独居老人或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一方面,在强调居家养老之外,地方政府应当尽心尽责统计显示,截至今年 9 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35288 个,机构、社区等养老床位合计 514.8 万张这个数字比之于全国老龄人口,杯水车薪,也因此,“进养老2院要排队 100 年”就不是个传说当然,即便是在家养老,基本公共资源的投入也不能省,譬如公共救助体系,或者是最形而下的呼救系统,总要把救命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构建社区养老体系,是为老人安全兜底的务实之举譬如今年4 月,珠海香洲区出台了《居家养老信息化网络平台+“一键通”项目实施方案》,社区 80 岁以上老人和 60 周岁以上失独老人免费获赠一键通,享受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的网络构建起来后,起码不至于让高龄老人活活饿死在病床上老有善养”是听起来很美的价值目标对于更多中国老人来说,构建好安全防护网络、保障独居老人的人身安全,是各种价值议题之前的第一要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