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练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28页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1.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不同区域的类型 3. 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4.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课前预习,一、地理差异显著 1.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_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__________东南沿海地区__________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__________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____ 2. 我国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__________,西部__________升高,降低,少,湿润,干旱,阶梯,下降,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东密西疏,高,低,,,课前预习,3.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地区农田多为__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__________次;交通运输以__________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__________,墙体较厚。
该线以南地区农田多为__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__________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__,墙体高 4. 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有1月__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旱地,小麦,三,陆路,小,水田,水稻,水运,大,0 ℃,800毫米,,,课前预习,二、四大地理区域 5. 综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精巧点拨,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例如: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例如: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例如: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精巧点拨,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如图5-1所示),,,精巧点拨,4.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精巧点拨,,,精巧点拨,5.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地理区域的 界线、差异及确定的 主导因素:,甲——北方地区;乙——南方地区;丙——西北地区;丁——青藏地区精巧点拨,,,同步训练,夯实基础 知识点①:地理差异显著 1.图5-4中箭头所指的方向符合我国哪一个自然地理要素变化规律? ( ) A. 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B.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 夏季风逐渐增强 D. 年平均气温越来越高,B,,,同步训练,2. 下列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是 ( )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读图5-5,完成3~5题D,,,同步训练,3.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侧山脉为 ( ) A. 南岭 B. 秦岭 C. 天山 D. 阴山 4.以上分界线大致同哪些分界线相一致? ( )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 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1月0℃等温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B,C,,,同步训练,5.该线作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线以北河流冬季无结冰期,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 B. 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作物一年一熟或两熟 C. 该线以北交通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D.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注重防寒保暖 6.下列城市中,符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一组是 ( ) A. 拉萨、哈尔滨 B. 成都、上海 C. 郑州、太原 D. 北京、乌鲁木齐,C,B,,,同步训练,7. 手抓羊肉是我国蒙古、藏、回、维吾尔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我国下列省区中,可能是这种传统食物源出地的是 ( ) A. 广东 B. 四川 C. 海南 D. 内蒙古 知识点②:四大地理区域 8. 图5-6所示甲地区 ( ) A.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 为主 B. 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 农作物可一年收获两至三次 D.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 交通运输方式,D,B,,,同步训练,9.小华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长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 ) A.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C,,,同步训练,图5-7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代表景观,读图并完成10~11题10. 春天,在山东省的平原地区,常见的景观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B,,,同步训练,11. 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区域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增加 B. 乙区域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C. 丙区域雪山连绵,主要特征是高寒 D. 丁区域优势能源是煤炭和石油 12.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 北方以种植小麦、油菜为主 C. 南方农田多为水田,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D. 南方以种植水稻、甜菜为主,C,A,,,同步训练,13.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阶梯分界线,又是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 ( ) A. 大兴安岭 B. 太行山脉 C. 秦岭 D. 巫山,A,14.图5-8中①②③与图5-9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 ) A. ①为丙地,②为 乙地,③为甲地 B. ①为乙地,②为 丙地,③为甲地 C. 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 D. 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同步训练,D,,,同步训练,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据此读图5-10,完成15~16题同步训练,15. 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 A. 干旱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B. 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界线 C.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D.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6. 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区域①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B. 区域②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C. 区域③的农业主要是种植业 D. 区域④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D,C,,,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7.图5-11甲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乙为景观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同步训练,(1)乙图中的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甲图四大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填字母) ①属于__________地区,②属于__________地区,③属于__________地区,④属于__________地区 (2)我们若想看龙舟赛,应该到_____________地区;若想骑马在草原上驰骋,最好到______________地区;若想观赏美丽的冰灯展,最好到_______________地区A,C,D,B,南方(或A),西北(或C),北方(或B),,,同步训练,18. 读图5-12,完成下列各题。
同步训练,(1)在图中恰当的地方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与______________一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4)用直线将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与其主导因素连起来填图略,400,秦岭—淮河,A a.气候因素 B b.地形因素 C c.夏季风的影响,,,,,,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