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第九单元.doc
13页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 课时) 第一课时:9加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书103-104页8、7、6加几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法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具准备:图、小棒、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黎、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相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小组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交流数出来的、8后边继续数、凑十法(8和2、5和5凑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8+5 2、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一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不 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吗? 4、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组题目8+9,看那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汇报:2和8凑十、9和1凑十、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 = + =2、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就能回到自己家。
五、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了解到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具准备: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2、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3、 请他们出来吧!4、 都有哪些小客人呀?5、 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 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 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 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6、 学生分组活动。
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 看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 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7、 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 能选自己小组的, 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8、分组解决问题,9、 小组汇报10、 结合其中一幅图, 让学生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小马图为例)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 他们都等急了, 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 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11、 分组汇报12、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夸奖你们呢!13、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
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14、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同学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15、 集体订正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5、4、3、2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