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2929806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乾庭1婆 紧那罗壁画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古代为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随着岁月 流逝,敦煌成了许多重要历史遗迹与文物的承载体莫高窟位于敦煌城的东南, 为佛教的中心圣地,洞窟南北通连,上下重叠,层层如蜂房,与西千佛洞、安西东 万佛峡,合称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宝库洞窟始建于公元 366年,经历了十六国、北魏、四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四夏、元等十 个朝代不停的营建,反映了一千年间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各种活动与艺术 风格特点,以及佛教美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传承、演变至今为 止,莫高窟保存洞窟735个,其中包括45000平方米壁画和两千多身彩塑每个 洞窟,都有着独特的时代艺术特色,牵涉到宗教、历史、科技、艺术等多方而学 科的知识其中,飞天作品亦居全国之冠,仅莫高窟的492个洞窟,就有270 多个窟绘有飞天一、 关于“飞天''的研究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开展了敦煌石窟分类研究,冃的是为了把石 窟艺术所反映的敦煌文化全面地公诸世人,以促进敦煌学的深入发展在初步拟 定的22个专题中,“敦煌飞天,,入列专题研究之一①,这也推动了敦煌飞天研究 的发展,迄今为止有关此方面的论著的出版、发表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再加 上敦煌学发展己有近百年历史,出版物研究成果丰富,也为敦煌飞天的研究工作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敦煌飞天》②中常书鸿、李承仙的文章《敦煌飞天》 是研究敦煌飞天较早的作品,把飞天定义为印度佛教众神之一键达婆,说出了飞 天的狭义概念,此文章还简要概扌舌了敦煌飞天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之后,国内 学者纷纷针对飞天这-形象展开了研究,内容涉及飞天艺术形象、飞天艺术审美、 飞天艺术研究等方面段文杰在《飞天一乾阔婆与紧那罗一再谈敦煌飞天》③, 一文,对各个时期飞天的特点做了概况《中国飞天艺术》④一书,从飞天艺术 溯源谈起,还包括飞天艺术形象、飞天艺术审美、飞天艺术研究等内容,全书文 字①段文杰:《开发敦煌石窟文化的丰富宝藏》,《敦煌研究》,1990.1② 中国旅游出版社著:《敦煌飞天》,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③ 段文杰:《飞天一乾阔婆与紧那罗一再谈敦煌飞天》,《敦煌研究》,1987」④ 郑汝中、台建群著:《中国飞天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o简练,图片丰富,是对飞天初步了解认识的参考郑汝中在《敦煌壁画乐伎》 ①中把飞天乐伎归入伎乐天中,对飞天伎乐的分布做了基本的判断与分析等等二、 “飞天”是什么根据佛教的宇宙模式,天的种类极多如在欲界中有所谓六欲天,由下向上依次 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在色界之 天,通常分为四禅天,总计十七天,即初禅天三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大梵 天;第二禅天三天,包括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第三禅天三天,包括少 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第四禅天为八天,包括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 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竞天;在无色界,则由空无边处天、识无 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等四无色天构成。

      此四天均为无色天,由 于它们超越了物质,所以没有住处而六欲天中的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因其住 于须弥山的上端,故称地居天,而夜摩天至第六天因居住于空中,故称空居天 总之,诸天所居位置愈高,则其身体愈大,寿命也渐次增长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形象现代人观赏石窟艺术,除了赞叹先人严 格塑造的佛像之外,也对绚丽多姿的飞天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现在学者们有两 种观点②:一部分人认为飞天是天龙八部当中的乾阔婆与紧那罗,乾阔婆是香音 神,从这个词的翻译就可以知道“香''是可以散发香气,“咅"是指声咅,是主管咅 乐的神,他在天空中作供养,又能散发出香味儿来紧那罗翻译成妙音神,是主 管音乐的神,所以在佛教艺术中飞天经常表现岀唱歌、跳舞、演奏和散花供养这 样的形象但也有些学者认为不仅是乾阔婆与紧那罗,应该说飞天是指佛教诸天, “天"这个概念在佛教中是低于菩萨的护法神,在佛国世界里他们可以来来回回自 由飞翔的所以除了乾阔婆与紧那罗,别的天神也是可以飞行在天空的比如我 们看到,早期健陀罗艺术中的雕刻中,像“帝释天"、“梵天"也可以雕刻成飞天的 样子三、敦煌飞天的主要分类及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从十六国开始,经历了十个朝代,历吋达千余年,知道元 代末期。

      这千余年的历史中,由于朝代更替、政权转移经济发展、中西文化频繁 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 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一般来说,分为四个阶段1、北凉至西魏吋期因社会动乱,民生困苦,早期飞天的情调显得十分阴郁、沉重北凉时期,飞天吸收了西域画风,用色鲜明,构图简洁,造型生动,形象为身体粗短、强壮、矫健的男性,上身半裸,袒臂赤足,腰系围裙,肩①郑汝中:《敦煌壁画乐伎》,敦煌研究,1989年第 4期②赵声良:《敦煌飞天》,《敦煌一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一辑)》,北京图书出 版社,2003.9敦煌莫高窟275北壁壁画(局部)披大巾,下着长裙,动作笨拙、僵硬,用身体扭曲表示飞动身体多呈字形,转 折强烈至北魏时期,造型趋向汉化,动作逐渐轻缓西魏以后,中原风格影响到 了敦煌,乐伎飞天增多,人物造型趋向女性,上身半裸,下着长裙,身体弯曲呈 圆弧形,线条准确,着色艳丽,俊美动人,例如第275窟北壁主体人物上方的几 身飞天灾几身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五珠宝冠,或头束圆髻,上体半裸,身体 呈字形,双脚上翘,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飞行的姿势IF字型的身躯 也显得直硬,尚不圆润,微弯,还有卬度石雕飞天姿态的遗迹。

      莫高窟北魏吋期的飞天不仅画在窟顶平棋、窟顶藻井、故事画、佛龛上面,还 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 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 变飞天的脸形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錠,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 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朿圆髻身材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 倍第260窟北壁后部的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式五珠宝冠,脸型修长,因变 色原因,成为口鼻梁,口眼圈,为小字脸上体半裸,腿部修长,成大开口 字形衣裙飘曳,巾带飞舞,横空而飞,四周天花飞落2、 北周、隋时期北周和隋代是敦煌壁画从早期进入中期的一个过渡、变革吋期,风格、画法呈 现出崭新的面貌,多以群体飞天的形式出现,线条粗细相间,富有层次精神状 态也从沉闷、悲苦转向平和、安详、朴素、自然飞天的形态,一部分为上身裸 露、体态健美的男性,另外一部分则为清秀的女性造型,色彩搭配华丽、生动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曲合璧的飞天莫高窟曲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關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圧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敦煌莫高窟第249 S飞天伎怎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 伎乐飞天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伎乐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 印度教飞天相融合的飞天第282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飞天,头束双髻,上体裸 露,腰系长裙,肩披彩带,身材修长,成大开口横弓字形,逆风飞翔,分别演 奏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琵琶、阮弦、箜篌等乐器从总体上说,隋 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为唐代飞天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3、 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 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吋间,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中国化历程,飞天的描绘趋向成熟和完美这 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卬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也是莫高窟大型经变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犬型经变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中佛国天界极乐世界的欢乐。

      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第321 0西壁佛龛两侧各画两身双飞天,飞翔姿态十分优美,尽管飞天的面容、肉体虽已变成降黑色,但眉目轮廓、肉体姿态、衣裙敦煌莫高窟321窟飞天彩 带的线条十分清晰,身材修长,昂首挺胸,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巾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第320窟的四飞天 画在南壁《西方净土变》中阿弥陀佛头顶华盖的上方每侧两身,以对称的形式, 围绕华盖,互相追逐,一个在前,扬手散花,反身回顾,举臂紧追,飞天的四周, 彩云飘浮,香花纷落,既表现飞天向佛陀作供养,又表现佛国天堂的自由欢乐4、宋、西夏、元时期因受战乱和佛教兴衰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壁画已经进入衰落和程式化的尾声,飞天艺术亦不例夕卜宋代的飞天形彖逐渐减少,画法偏重写实,用色淡雅,线条虽纯熟却缺乏力度,用色也缺乏亮丽,造型千篇一律,神情呆板,缺乏神韵莫高窟西夏吋期的飞天,一部分洞袭宋代的风格,一部分具有曲夏独特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把西夏党项族人物风敦煌莫高窟3号窟飞天貌和民俗特点融入了飞天的形象。

      脸形长圆,两腮外鼓,深目尖鼻,身体健壮,身穿皮衣,多饰珠珠,世俗性很强元代为敦煌壁画末期, 建窟少,且因蒙古族信奉密宗,窟中基本不绘飞天元代时蒙古族统治敦煌地区, 在莫高窟和榆林窟营建重修的洞窟都很少元代流行密宗,分藏密和汉密藏传 密宗艺术中无飞天,汉传密宗艺术中现存的飞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画 在第3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观咅经变》图上方两角的四身飞天这四身飞天 形象、姿态、衣饰基本相似,头梳锥髻、戴珠冠,脸型丰圆,长眉秀眼,上体半 裸,项饰璨珞,臂饰宝钏一手托莲花,一手执莲枝负在肩上,乘黄色卷云从空 而降,衣裙山带很短,身体沉重,飞动感不强,已无佛教飞天的姿态风貌,倒像 是四身乘云飞行的道教仙童四、对敦煌飞天发展演变的初步认识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汉代的羽人、飞仙意识早已形成我们可以在汉代画 像石中看到,羽人都是背有翅膀,作飞腾状道家的羽化升天的神仙思想并逐渐 在本土文化上衍变形成中国自己喜闻乐见的飞天形象比较东西方的艺术造型和 表现技巧,不难看出,西方飞天注重写实,运用现实主义创造手法,逼真地再现 了人体结构以及自然牛动的艺术形象,其严格的造型令人称叹观赏东方之飞天, 其浪漫主义风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写意的手法得到极人展现,高度的概括、抽 彖的技巧,以及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撇开翅膀,仅靠衣裙和飘带的飞舞,就 把观者带入天宫仙境。

      宗教艺术除了其必然具有的宗教功能之外,总是或多或少地融进了当时世俗的 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这些东西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体现 岀不同的特征我们知道,印度的佛教艺术造像曾经受到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 在印度的健陀罗和马吐腊式艺术中,有大量的佛像造像作品,它们传入中国后与 中国传统的艺术相融合,产生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样式随着佛教的中国 化,飞天作为一种被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伴随着敦煌石忌的千年发展历史飞 天形象的衍变过程从内容上来说是印度、中原、西域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式; 从造型上是一个由早期简洁、粗犷到隋唐富贵、华丽、精致,并逐渐到隋唐以后 的简化、世俗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