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2.doc
4页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为保证隧道施工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1、地表平面控制⑴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⑵地表控制网经过多级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2、洞口联系测量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⑴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⑵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组网观测及平差3、加强与相邻标段的协调,联合测量保证顺利贯通对打施工隧道应加强与相邻标段施工队伍的沟通,联合测量,然后进行导线平差,利用联测平差成果进行施工放样,定时进行联合复测,保证施工精度4、测量方法及措施(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莱卡TS06power-2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运用光电三角高程新技术,高程起算点利用定测高程,三角高程与地表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相关的平差计算,天顶角观测四个测回,仪器高和反射镜高量至毫米3)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大于10m。
4)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间距以200~500m为宜5)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并定期复核6)具体要求:①项目部量测组负责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洞内引线控制测量,提供正确的进洞方位和高程点隧道队技术室对精测组提供的测量成果和桩橛经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并负责中线、高程测量中线测量在隧道每掘进20米,衬砌每10米时各进行一次,隧道每延伸100米时建导线网复核一次②测量作业需按《测规》要求,原始记录齐全,测量资料整洁无误,各种计算工作必须由两人独立进行,对照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③所使用仪器,钢卷尺按规定定期送检④测量组需保管好各种测量桩橛,包桩时注明桩号,以防毁坏或用错桩5、隧道贯通误差的调整(1)为保证隧道正确贯通,贯通允许误差标准根据测量规则及设计进行制定2)隧道施工测量除在测量设计中对贯通误差限差进行设计外,还应在施工测量中认真仔细,加强复核,进口与出口经常进行联测,确保隧道施工的贯通精度3)当贯通误差较小时,可按原设计资料进行衬砌,并在未衬砌的100m地段内调整,消除贯通误差的影响,保证衬砌断面圆顺过渡。
6、竣工测量(1)隧道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以路线中线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标出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水平宽度2)隧道永久中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用混凝土包埋金属标志直线上的永久中线点每200~250m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一个3)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应埋设一个,短于1km的隧道应至少设一个,并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5.1.6.2风水管线布置1、洞内风、水、电管线的布置以方便施工,且不影响运输和行人为原则,具体布置见下图5-2洞内风水管路与供电线路分设在隧道两侧图5-2风、水、电线布置图2、通风管的布设:正洞设在边墙靠起拱线处通过衬砌台车处用铁皮风筒过渡,避免在此处断开或形成瓶颈3、高压风管的布设:设于边墙上,高度电缆沟顶面高度,不影响仰拱及铺底施工,分管采用Φ108钢管法兰盘进行连接主管道每隔300~500m分装闸阀,管道前段距开挖面30m距离,用高压软管接分风器4、给水管路的布设:给水管与高压风管设在同侧,上下平行布置管道与开挖面40m处,用直径50mm高压软管接分水器5、供电线路的布设: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电压为380/220V,作业地段照低压。
为解决施工距离过长,供电电压降过大的问题,在成洞地段用高压电缆引入10KV电压,在适当位置设变压器降至380/220V使用380/220V供电线路采用95mm2塑料绝缘铝绞线,10KV电缆线路采用不滴流电缆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400V以下不小于2m,10KV不小于3.5m供电线路分层架设,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