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办公建筑节能技术规程.docx
63页办公建筑节能技术规程1总则 62术语 83基本规定 94能耗指标 114.1 一般规定 114.2 能耗指标值 145建筑设计 175.1 一般规定 175.2 建筑设计 185.3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225.4围护结构构件设计及选用 246室内环境设计 307设备系统设计 337.1暖通空调 337.2电气与照明 417. 3给排水系统 448功能配套设计 497.1 功能配套系统设计 498. 2功能配套空间设计 499施工验收 528.1 施工 529. 2验收 5710评价 609.1 1一般规定 609.2 2评价方法与判定 6011运行管理 6411.3 日常维护 6811.4 能耗计量 70附录A主观问卷 73本标准用词说明 错误I未定义书签引用标准名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1 GeneraIprovisions 62 Terms 83 Basicrequirements 94 Energyconsumptionindex 114. 1GeneraIrequirements 114. 2EnergyconsumptionIndex 145Architecturaldesign 175. 1GeneraIrequirements 175. 2ArchitecturaIdesign 185. 3Envelope1sthermaIparameters 225. 4Envelope5scomponentsdesignandselection 246 IndoorenvironmentaIdesign 307 MechincaIsystemdesign 337. 1Heating,ventiIation,andairconditioning 338. 2PowerandIighting 419. 3Watersupplyanddrainage 448FunctionaIdesign 4910. 1FunctionaIsystemdesign 4911. 2Functionalspacedesign 499ConstrcutionVerification 5212. 1Construction 5213. 2Verification 5710Assessment 6014. 1GeneraIrequirements 6015. 2Assessmentmethodandreview 6011Operationmanagement 6411.1 Energy-savingmanagement 6411.2 Enegrysavingoperationmethod 6511.3 DailyMaintenance 6811.4 Enerymetering 70AppendixAQuestionnairesurvey 7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1.istofquotedstanda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改善办公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改善建筑室内环境,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质量和寿命,引导办公建筑节能水平提高,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自1980年代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领导和科研机构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建筑节能标准为先导,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尤其在降低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供暖能耗和公共建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比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经历了30年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基本普及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作减缓了我国建筑能耗随城镇建设发展而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并提高了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综合考虑,我国下一阶段建筑节能相关定义的提出,既要和我国1986年-2016年的建筑节能30%、50%、65%的三步走进行合理衔接,又要和我国2025,2035›2050等中长期建筑能效提升目标有效关联;既要和主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名词保持基本一致,为今后从并跑走向领跑奠定基础,也要形成我国自有体系,以便指导行业发展。
因此,本标准在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办公建筑节能控制指标办公建筑类型众多,能耗水平的管理应当按照建筑功能进行划分,例如学校中的办公建筑与党政机关的办公建筑应该处于类似的水平,按照建筑功能统一能耗标准适用于这种类型的办公建筑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改造的办公建筑的能耗控制目标设定,以及以建筑能耗控制目标为约束指标的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条文说明】本标准的覆盖办公建筑节能工作的全过程,涉及建筑从涉及到最后的运营与评价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贯彻建筑节能理念,做到节能建筑真正节能1.0.3办公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1 办公建筑OfficeBuilding供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事业等各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2.2 开放式办公室OPenOfficeSpace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2.3 半开放式办公室Semi-openOfficeSpace由开放式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成的办公空间形式2.4 透光幕墙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
2.5 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HeatGainCoefficient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3基本规定3.0.1办公建筑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无人区域”应尽量减少用能设计及能源使用条文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良好的室内环境已经成为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规程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原则,减少建筑中的能源浪费现象,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体现3.0.2办公建筑在设计阶段以及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均应满足本规程第4章中能耗指标的相关要求,同时,建筑中的各种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相关要求3.0.3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综合考虑气候特征、场地条件、室内环境需求、健康性能等因素,在满足环境要求及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量,并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条文说明】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应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为前提。
由于不同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并与建筑内部的室内环境需求和健康性能等因素有机结合办公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为室内人员提供满足人们工作需要的人工环境,不可牺牲室内环境水平来降低能耗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对办公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环境资源条件进行多种节能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并结合国家与地方的引导与优惠政策,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3.0.4办公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且宜设置计量装置监测系统能效条文说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对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供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计量装置有利于了解办公建筑的用能效果和水平,为节能管理与评估提供条件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均作出了规定,设计时宜设置相应计量装置。
3.0.5办公建筑的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条文说明】例如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应符合《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50908-2013o3.0.6办公建筑应建立完善的能耗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分项采集,为分析建筑能耗和优化用能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条文说明】为分析办公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检测关键用能设备能耗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实现办公建筑节能潜力挖掘和能源系统优化管理,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办公建筑内对电、水、气、冷/热量等分类、分区、分项计量在设置能耗计量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功能、空间、用能结算考核单位和特殊用能单位,并对不同系统、关键用能设备等进行独立计量3.0.7办公建筑在设计方面应注重性能化设计,施工方面注重施工工艺和质量,运行方面注重智能化运行条文说明】办公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将能耗作为控制目标之一,在满足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设计能耗在施工时应采用更加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保证精细化施工,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在运行时应针对具体特点,实施智能化运行,强调人的行为作用对节能运行的影响,编制运行管理手册和用户使用手册,培养用户节能意识并指导其正确操作,实现节能目标。
4能耗指标4.1 一般规定4.1.1 新建及进行节能改造的办公建筑,其设计能耗及实际运行能耗均应满足本规程规定的能耗指标要求条文说明】办公建筑能耗指标是指为实现办公建筑使用功能所允许消耗的建筑能耗指标的上限值,是办公建筑节能工作的低限要求所以,针对所有办公建筑,其能耗实测值均应满足其对应办公建筑用能指标的要求对于既有办公建筑,其建筑形式、用能系统形式已是既成事实、难以改变,但可通过增加节能手段的方式达到能耗指标要求因此,可根据既有办公建筑的现有条件,判断其是属于A类或是B类公共建筑,再根据对应的A类或B类办公建筑的能耗指标对其进行管理,使其满足要求而对于新建办公建筑,由于其尚未建成运行,具备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更高节能性能的条件因此,对于新建建筑,宜按照A类或B类办公建筑用能指标的引导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所进行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包括立项、规划设计审批、施工、竣工验收备案以及长期运行等全过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宜实施最严格的能源消耗定量管理,使其实际使用后的能耗量不超过能耗指标要求4.1.2 设计阶段的用能控制以负荷指标的形式表达,以单位建筑面积用电负荷为计量单位运行阶段的能耗控制以消耗量指标的形式表达,以人均年能耗为计量单位。
条文说明】常用的办公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形式主要有“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人均能耗指标”通过对比上述指标形式,经权衡利弊,最终确定办公建筑设计阶段的用能控制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运行阶段的能耗控制采用人均年能耗指标时间周期均为一年,主要理由如下:1建筑面积是反映建筑规模的重要参数,建筑规模增大,能耗量也会相应的增大,二者具有正相关性,因此建筑面积是影响办公建筑能耗的显著因素但是,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通常很少考虑用能时间,而更多考虑用能密度,因此单位面积用能负荷指标在建筑设计阶段作为用能控制指标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2人均能耗指标最能体现“能耗随人走”的理念,旦建筑内使用人数的增加通常也将带来能源总量的增加,亦是影响办公建筑非供暖能耗的显著因素由于设计阶段建筑物内使用人数只是个设计值,与实际使用人数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设计阶段采用人均能耗指标的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在办公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