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震颤麻痹药 终.doc
8页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 PD)也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症状: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共济失调(55岁以后发病者占90%以上)病变部位:黑质-纹状体分类:①原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病)1817年帕金森医生首先报道此疾病②继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病变部位:黑质-纹状体发病机制: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功能障碍,DA合成减少,表现兴奋性ACh能神经过亢现象病因:①DA神经元变性,导致DA不足,ACh相对兴奋②NE神经元变性,导致NE不足③组胺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被破坏④MAO-B能氧化MPTP、DA等物质,使其变成神经毒治疗:①补充DA或激动DA受体,抑制或阻断ACh的作用②补充NE的前体物 应用抗组胺药补充5-羟色胺的前体物③MAO-B抑制剂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④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治疗药分类:①拟多巴胺类药: 1. 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2. 左旋多巴的增效药 :卡比多巴3.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4. 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②抗胆碱药:苯海索(安坦)③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 :盐酸司来吉兰(丙炔苯丙胺)左旋多巴(左多巴)为体内合成DA的前体物质,本身无药理活性。
其中对肌肉强直和运动障碍疗效较好,而对肌震颤之疗效较差原发性者疗效较好,而老年及脑炎后继发者疗效较差药动学:口服迅速吸收,空腹服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1—3h,药量仅1%能进入中枢,主要通过肝代谢,主要经肾排泄作用机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在多巴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化成DA,补充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从而发挥作用本品还可以在脑内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DA为体内合成NE的前体物)治疗肝昏迷的作用机制:正常机体蛋白代谢物苯乙胺和酪胺(对羟基苯乙胺)在肝中被氧化解毒,当肝功能障碍时,苯乙胺和络胺在神经细胞内经β—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代替了正常递质NE,妨碍神经功能而左多巴能在脑内转化为NE,竞争性的地排挤掉假性介质羟苯乙醇胺,使神经冲动的传导重新畅通,使肝昏迷患者的意识转清不良反应:早期: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厌食等; 2.心血管反应 直立性低血压,心律不齐 长期: 1.运动过多症 不自主异常运动,咬牙、吐舌、点头、做怪相及舞蹈样动作等 2.“开-关现象” 3.精神活动障碍注意事项 :①维生素B6(不能进入血脑屏障)是增强脑外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如与本品同用既减少进入脑中的本品的量,降低其疗效,又能增加外周DA引起的不良反应。
故应用本品时应停用维生素B6②利血平类药妨碍神经末梢对DA之摄取,能降低本品的作用,应予禁用③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可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引起帕金森综合症,对此本品无效与卡比多巴关系:卡比多巴(外周脱羧酶抑制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仅在外周发挥抑制多巴脱羧酶作用,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左旋多巴更多进入中枢生成多胺发挥作用,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生成多巴胺而减少了它的外周不良反应.溴隐亭(直接激动DA受体)作用机制:激动DA受体,使黑质—纹状体的DA缺乏得以恢复简介:①D2类受体强激动药,对D1类受体具有部分拮抗作用;对外周DA受体、a受体也有较弱的激动作用②临床除了用于抗震颤麻痹外,还可以用于催乳激素过高引起的闭经或乳溢,经前期综合症,女性不育症(可能在于激动了下丘脑—垂体通路)肢端肥大症,抑郁症,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③旋多巴或其复方制剂无效,本品常可有效与左旋多巴合用疗效较好消化道反应及开关现象较左旋多巴少,精神症状多,禁忌症同左旋多巴相似金刚烷胺(促DA释放药)作用机制:能促进脑内DA能神经末梢合成,释放DA, 也可激动DA受体简介:①病毒药(抗甲Ⅱ型流感病毒药)有退热作用,但用于病毒感染的发热病人需与抗生素合用。
②效不如左旋多巴,与抗胆碱药相似,左旋多巴制剂合用有协同作用③效快,2天后作用达高峰,5-12周后疗效减退 ④常见副作用为下肢出现网状青斑及踝部水肿 盐酸苯海索(安坦)作用机制:①中枢性M胆碱受体阻断药 ②抑制黑质―纹状体通路胆碱能神经功能特点:①改善肌强直及运动障碍效果好,对肌肉震颤的影响小②疗效不如拟多巴胺类药物 对阻断DA受体的药物(如利血平和吩噻嗪类)所致震颤麻痹有效③与左旋多巴制剂合用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长期应用可出现嗜睡,抑郁,记忆力下降,幻觉,意识乱盐酸司来吉兰(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简介:特异的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BI),可透过血脑屏障,可减少脑中DA降解,可与左旋多巴制剂合用无特殊不良反应,偶见眩晕、焦虑、幻觉等始剂量清晨用药一次,5mg /次,每日剂量不超过10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