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学生双杠教学保护与帮助的探讨 上海市大境初级中学 林勇.ppt
15页初中学生双杠教学保护与帮助的探讨上海市大境初级中学林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自从市教委把双杠教材纳入初三毕业生体育考试内容后,双杠教学引起了各位教师的重视双杠是健身、实用的器械体操项目之一其动作和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动作有易有难,可在杠端、杠中、杠下或在一根杠或两根杠上做各种动力和静力的动作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因完成一些动作而碰杠,擦杠以及整套练习对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果断,因此双杠练习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内容之一,双杠教学动作具有惊险性、独特性,对于学生的感观有刺激作用,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练习欲望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大的作用双杠教学要求在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动作但初中学生上肢和躯干力量发展地不平衡,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男女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等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双杠教学如果缺乏安全意识,不认真保护或保护不当,较其他器械练习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把双杠教学保护与帮助的措施应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和手段之一,1.不同阶段保护与帮助的运用,1.1 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初学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性过度扩散,动作显得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
甚至伴有恐惧,害怕心理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与简练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取得感性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支撑、移动、悬垂、小幅度的摆动,在学生练习时主要采用直接帮助的方法,即采用托、送、挡、搓、拨、扶、推、拉、提、按等手法来逐步消除学生的害怕心里改进不合理的动作技术,并利用信号、标志物、器械帮助学生体会动作树立学好动作的坚定信心,同时向学生讲解帮助的方法,使学生之间可以采用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学生练习小幅度的摆动,保护者应站在双杠外侧,一手扶住练习者的大臂,另一手护住其腰部通过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Video,1.2 改进与提高阶段,这个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上一阶段表现出来的紧张、不协调、技术动作不合理等现象已逐步消失动作完成得比较准确,能轻松顺利完成整套技术动作,但还不够熟练和巩固因此,这一阶段应继续强化动作的正确性,进一步减少多余动作主要采用保护与帮助交替使用的方法既需要利用直接帮助、间接帮助,也需要利用器械保护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从而达到改进技术和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当自我感觉失控时,应立即减小摆动幅度,降低速度,停止练习或改变成简单的下法,1.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了动力定型,动作表现,轻松自如,准确熟练,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所以,这一阶段应从利用器械保护,自我保护逐渐过渡到完全脱保,独立完成动作,完善动作技术,2.保护与帮助的体现,2.1常规教学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有较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 2.2 树立安全观 课前备好教案,同时在教案中体现安全措施,准备充分对体质差、技能差、不听话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2.3 实践中体现安全措施 教师应多次强调安全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如:着装轻便, 不携带尖锐物品,不留长指甲等, 准备活动充分,易伤部位早预防 2.4 场地与器材 课前仔细检查器材,排除练习器械安装不牢固的隐患,如:双杠的螺丝是否松动,垫子铺设的是否合理,器材是否有损等,3.运用保护与帮助应注意的问题,3.1 站位要合理 保护者所站的位置应根据具体动作的结构来确定一般站在既便于帮助又有利于保护的地方,并且不妨碍练习者做动作一般站立的姿势应两脚开立,两膝微屈,这样既能用力又便于移动,有利于应付突发事件 3.2 部位要准确 要想用较小的助力取得较好的效果,部位必须准确因为部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助力作用的发挥只要部位准确有时用力很小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之,就算助力很大也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3 时机要恰当 双杠保护与帮助技巧的关键在于掌握好运用的时机,只要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进行保护与帮助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过早或过晚采用都会影响练习者动作的完成而且,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3.4 助力要合适 助力的大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初学阶段助力要大一些,随着动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助力应逐渐减小,直至最后不加力,让学生完全独立完成动作 3.5 方向要正确 双杠动作有其方向性,因此在保护与帮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方向,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从而影响动作的质量,上述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运用保护与帮助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实施,不可单一进行,否则不仅不能达到保护与帮助的目的,相反,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应有的事故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