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02月2022年内蒙古赤峰宁城县招考聘用社区工作者33人强化练习卷.docx
43页2022年02月2022年内蒙古赤峰宁城县招考聘用社区工作者33人强化练习卷(150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号: 姓名: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公文写作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50题)1.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是_____A: 首长负责制B: 少数服从多数C: 议行合一D: 民主集中制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缴纳赋税、租金和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_____A: 流通手段的职能B: 支付手段的职能C: 贮藏手段的职能D: 世界货币的职能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清偿债务、交付赋税、支付租金以及发放工资时所履行的职能它是流通手段的特例本题所属考点-《政治经济学》3.配偶权是_____A: 精神性人格权B: 物质性人格权C: 身份权D: 名誉权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配偶权是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互享的一种身份权,是基于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故本题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李某为仓库保管员某日,两歹徒为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_____A: 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B: 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C: 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 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题目中李某本人的人身权利和单位的财产权利正在受到威胁,虽然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故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根据宪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是哪种归责原则?_____A: 过错原则B: 无过错原则C: 违法原则D: 违法原则为主,过错原则为辅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根据上面的2条可以知道,取得国家赔偿要有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我国的国家赔偿实行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_____工作A: 审核B: 签发C: 会商D: 会签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解析]会签是公文拟制的过程中,主办单位主动与有关单位协商并核签的一种办文程序,一般当公文的内容涉及本单位的多个部门或与其他单位有关时,需要进行会签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会签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内部会签和外部会签内部会签用于与本单位内部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并核签;外部会签用于与外单位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并核签;二者的性质相同,但处理形式不同本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7.出租车司机王某送危重病人李某去医院,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王某连闯三个红灯,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王某解释,交警对王某未给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李某及时送至医院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_____A: 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进行了法的不同价值关系的判断选择B: 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法律解释C: 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交警主要使用了演绎逻辑的推理方法D: 此事件所反映出的法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自由、秩序、正义都可以说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在此交通规章的中反映了法的价值之间的冲突,警察进行了秩序与正义两种价值的衡量与选择。
故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下列文学名家的合称,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A: “元白”指元稹、白居易B: “小李杜”指李贺、杜牧C: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D: “高岑”指高适、岑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如果说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一个几乎不可企及的巅峰,那么“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了瑰丽的一页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_____A: 甲与乙筹划盗伐林木,由甲实施盗伐,乙专门负责销赃二人只是分工不同,构成盗伐林木罪的共同犯罪B: 甲杀人后逃到表兄乙家,乙将甲藏于家中,并从银行取出5万元现金,让甲于第二日逃向海南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C: 甲、乙为抢劫翻窗进入张三家里后,观察到张三及其妻子王丽均在家里,便商议一人对付一个:甲在主卧室制服王丽后,搜寻财物,乙在客厅使用暴力压制张三过程中遭遇反抗并大声呼救,即将张三刺死事后,甲、乙二人携带赃物仓皇逃离,乙对甲未提及动刀将张三刺死之事甲也应当构成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D: 某国有企业的一名下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以便甲仍能得到每月1500元“工资”,二人平分。
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750元,共持续五年时间乙因此获得非法收入4万元,甲乙构成共同犯罪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B解析:共同犯罪必须得具备共同犯罪的故意B中乙和甲并没有构成共同犯罪的故意,乙只是犯了包庇罪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高粱——高粱酒_____A: 开口——开口跳B: 玉米——玉米螟C: 核桃——核桃虫D: 松子——松子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髙粱是髙粱酒的原料,松子是松子糖的原料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连续12年自立自强,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到中国——2005年度人物,教育部也于2005年12月16日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洪战辉说:“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大山这句话说明_____A: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B: 只要具有顽强的意志,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C: 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D: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办成一切事情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 A解析:“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体现了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故本题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A: 分类管理B: 分级管理C: 统一管理D: 集中管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理论是_____A: 形式教育论B: 实质教育论C: 主题教育论D: 成就动机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一个国家中的文化精华,称其为“国粹”,中国的三大国粹为_____A: 儒学、园艺和针灸B: 茶艺、昆曲和武术C: 瓷器、书法和儒学D: 国画、京剧和中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位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说,我经过三个月的调研,走了四个城市,跟百姓零距离的沟通,才提的议案,这说明_____A: 人大代表只有深入实际调査才能提出正确的议案B: 人大代表的提案都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意志和利益C: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D: 人大代表积极对人民负责,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说经过三个月的调研,走了四个城市,跟百姓零距离的沟通,才提的议案,说明人大代表真正的代表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反映群众的呼声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或产生累积效应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下列对人体辐射影响最大的是_____A: 中波B: 短波C: 微波D: 超短波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对人体影响越大,微波的影响最为突出电视、电脑等电器产品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超短波,微波炉、等在使用时所发射的电磁波属于微波范畴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7.阅读下面资料。
2010年该地区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_____A: 56.8%B: 34.4%C: 72.4%D: 65.7%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2010年该地区出口额为7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373+715=1088亿美元,则2010年该 地区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15÷1088=6X.X%,故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8.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行政行为的_____进行审查A: 合法性B: 合理性C: 适当性D: 合法性与合理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D【解析】《行政复议法》第3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要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故选D本题所属考点-《行政法》19.某学校决定从经济、管理、旅游和法律4个专业选调部分优秀学生组建援疆、援藏两个小组,要求:(1)每个小组含有3个专业的学生;(2)有1个小组必须含有经济和旅游两个专业的学生;(3)有管理专业学生的小组必须有法律专业的学生根据以上陈述,下列选项一定正确的是_____A: 援藏小组中含有旅游专业的学生B: 援藏小组中含有法律专业的学生C: 援疆小组中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