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ocx
17页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邓小朱摘 要:本文选取了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了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抓住智能时代的创新创业环境优势,构建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让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再上新台阶关键词: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G647.38 文献标志码:A :1673-8454(2018)11-0034-06进行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目的是要认清创新创业的内涵,抓住其本质,在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后能够充分与其专业和国家经济创新创业环境相融合,把实效性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评判标准,同时也是模式构建的第一核心要素此外,考虑到模式的可行性,可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优化,贯穿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一、调查方案设计与分析通过开展智能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模式所持有的期望,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参与情况,并通过问题询问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来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基础,也同时使本次研究更有实践意义调查对象以江西省在校大学生为主,男女比例均匀,在年龄群体分布上主要是20-30岁阶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于男女性别比例,不同年级学生占比、不同专业学生的占比做了权衡兼顾,在问卷设置方面多以大学生知识范围内的问题为主,可行性较高问卷调查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的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等第二部分则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观点以及行为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是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问题,针对相关的学术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措施1)预先测试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进行了一次预发放,将修改完成后的问卷初稿发送给10位同学进行预发放测试,测试同学对于问卷设计内容的了解程度经测试,问卷内容都符合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不存在问卷超出调查者认知的问题但是预调查参与者对于本问卷提出了个别修改建议,斟酌比对后,完成问卷修改定稿2)正式发放问卷发布之后,通过人脉,多渠道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3300份问卷,根据预知的问卷调查目标群体规划,依照比例发放给不同的调查者3)问卷回收本次问卷总计回收3200份,其中有50份问卷由于受访者主观因素,问卷信息不真实,作无效问卷处理,故本次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150份,问卷有效率95.4%,达到预先固定的问卷有效水平70%,本次问卷调查有效。
1.基本数据情况分析本次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情况统计资料具体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被调查者中男生数量为1730人,占样本人数的55%;女生人数为1420人,占样本人数的45%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调查结果不受性别影响由调查者专业情况可知,被调查者中,工科大类大学生占比35%,理科大类占比42%,文科大类占比23%,可以预测调查结果在专业人数分布上较为平均,不会对调查造成明显偏差由调查者学历情况可知,调查者中多数是本科生,达到72.34%;其次是专科生,达到27.66%,样本多样性丰富,较为理想由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可知,大学生对创业持积极参与态度的人数占34%,支持态度的人数占46%,反对的人数只有12%,可见,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较高由表2创新创业指导类的课程情况可知,目前31.7%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仅是进行简单的书本教学;47.6%的调查者表示学校对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进行课堂教学并无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还存在11.1%的学生表示学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只有9.5%的学生表示学校会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课程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教学。
2.信度分析信度又叫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是一致的问卷调查的信度分析则检测论文的数据结果是否可靠,用于问卷调查的信度分析最常用测验方法是使用Cronbachs Alpha 值即中文“克朗巴哈α系数”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获得的数据是否可靠,则通过信度分析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可靠性檢验以及反映调查问卷中数据误差所占的百分比本文根据利克特量表中Cronbachs Alpha 信度系数进行表示数据信度的大小,若信度系数越大,那么测量的可信度就越可靠具体如表3所示导出问卷调查的数据,转化为spss可读的.sav文件,spss是17.0版本再具体操作,进行信度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使用spss分析出来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52,所在值的范围结果是数据很可信,即表明本文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是可信的,通过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可信的3.效度分析效度分析用于问卷调查中,是为了检查问卷数据是否有效本文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于本论文至关重要,所以在做了信度分析之后接着对调查问卷数据做效度分析,让问卷更具有科学性采用的也是spss17.0软件对数据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来判断数据是否的有效性。
把问卷数据导在Excel中,用spss17.0对各变量进行效度检验,具体表5所示由检测出来的结果可知,KMO的度量为0.850,显示所在的范围很适合,即表明问卷调查的数据是有效的,可作为论文的参考数据,也表明问卷调查结果是有效的4.调查结果根据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智能时代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较高,智能时代环境将会带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机遇是肯定的,但同样发现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存在较多不足,表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需要进行优化改进在课程设置上,多数参与调查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是不够完善,需要改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创业大赛内容也相对偏少,很多同学表示根本不能很好地提升个人的实践与参赛能力关于教学教师方面,专业程度不高以及经验缺失成为多数同学反映的重点考核机制同样也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够公平公正等问题有部分具有创业经验的学生表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衔接不完善,外出实践与参与创新创业专业大赛面临诸多障碍,制约了他们参与创新创业专业大赛的积极性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创业是目前诸多院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但由于不同院校对于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自身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使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发现并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开展智能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研究结果、问卷调查情况以及个人多年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经验,发现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创新创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合理性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行各高校由于本校实际情况或者学校对于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划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院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在课程的选择以及内容规划上缺乏科学性,单一注重理论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教学,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的一些实践与大赛课程及相关辅助课程根本不做涉及或涉及较少,这种课程设置模式的存在使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情况,或直接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大学课程中的“鸡肋课程”2.创新创业过程中意识教育欠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意识、理念、精神的教育,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在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意识培养的重视度相对欠缺,也使目前的大学生“创业素质”较为薄弱从学生层面来说,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非必选项,决定学生的参与主要受个人兴趣影响,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持续性以及系统性就会大幅降低。
很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看法仅仅是作为个人大学生涯的“课外活动”并未从职业规划角度去重视它,在创新创业认知、创新创业激情、创新创业素质的欠缺导致理性规划和长线投入上相当欠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当是涵盖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教育模式,要对于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精神、心理素质、管理执行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通过对问卷中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理念以及意识培养问题的答卷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意识培养上是相当欠缺的,教育的着重点都集中在对于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创业的正确认知的教育,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者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对于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观点调查中,44.7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创业信念认知存在偏差,占据受访者近一半比例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参赛性欠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开展意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等,这些教育过程都是为学生在以后的创业实践与比赛服务的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在实践与参赛中检验但是,通过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与参赛中显示成绩不理想,多数失败者在失败后表示“理论与实践与参赛不相符”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创业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中会发现,社会中的创业并不像课本上说的那样,复杂、多变、不确定等因素远非课堂上老师描述的那样,但可惜的是,当他们的第一次实践与参赛后才认识到这个深刻的教训,有些人甚至因此结束了人生的创新创业生涯。
为此,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走入了某个误区,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践与参赛同样不容忽视,但是,纵观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实践与参赛教学的重视是相当欠缺的,很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甚至完全停留在纯理论阶段,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之后谈及理论时信口拈来,自信满满,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与参赛能力是否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呢?在我们的问卷中同样针对该部分内容做了调查,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让人满意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参赛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参赛性上,48.25%的调查者认为实践与参赛性内容偏少,同时还有17.14%的调查者表明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从调查结果來看,目前创新创业在实践与参赛方面的内容虽然有,但是比例相对较少,仍需要提升4.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作为一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对应的考核机制来检验它的教学成果考核机制,作为检验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的机制,作为应试教育体制中的大学生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门素质能力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成果(如:创新创业实践与参赛经历、实践与参赛经验、人脉资源等很多非固化类的内容)是不能够用量化的卷面成绩去评价的。
和欧美国家发达国家考核机制不同,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考核方式上,多是采取和其它普通课程类似的卷面考试或者老师主观打分的考核机制,学生在可校内参与的社团创新创业实践、“挑战杯”的创新创业类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很多都不计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单中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成绩评定缺乏公平性,信服力欠缺在问卷中涉及该方面的题目调查结果也同样佐证了该观点,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应当重视起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机制,搭建一个综合、多维度的科学考核机制,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客观性有关考核机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4.2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核是根据学生理论知识考试的成绩只有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