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岔的养护与维修技术高职学士学位论文.doc
25页道岔的养护与维修技术学 生 姓 名: 席学文 学 号: 201221060633 专 业 班 级: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1215 指 导 教 师: 侯宪斌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摘 要 I引 言 11.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21.1 共性问题 21.1.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21.1.2轨距超限 21.1.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 31.1.4高低超限 31.1.5直尖轨拱腰变形 41.1.6尖、基本轨离缝 41.1.7钢轨歪斜 41.2个性问题 41.2.1可动心轨道道岔 41.2.2固定辙叉道岔 52.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63.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73.1道岔病害及相关分析 73.2常见病害 73.3道岔出现的病害分类 73.3.1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73.3.2道岔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 83.3.3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83.4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83.4.1道床翻浆冒泥 83.4.2钢轨检查方面 93.4.3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 93.5大提速后工务面临的问题及探讨 103.5.1工务的不利因素 113.5.2管理体制弱点明显 113.5.3线路病害整治量大 123.5.4存在问题的探讨 124.道岔晃车病害及整治 144.1造成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 144.2针对道岔产生的晃车病害进行整治 144.3通过以上作业,管理措施,取得的效果 16结 论 17致 谢 18参 考 文 献 19- III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引 言为了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提高道岔作业质量是保障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的主要任务。
制约列车运行速度和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道岔作业质量及结构状态是否良好等为了提高道岔作业质量,保证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本人以自己的经历,就如何提高道岔保养质量、保证列车平稳行车、减轻列车过岔时产生的晃车,浅谈一些方法和措施在维修养护方面处理不当 ,也会使提速道岔产生病害例如:工务作业人员对提速道岔的日常维修养护认识不足 ,主观地认为提速道岔不需要进行全面起道捣固;对提速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与措施;维修养护使用的机工具无法适应设备更新的要求;工务作业人员对病害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 ,导致病害逐步化等由于现场铺设位置不当、前后方向不良、维修拨道时忽视道岔前后线路的整体关系,造成前后线路衔接不良列车通过道岔时,发生车体摇晃,而摇晃又加大了对道岔破坏,促使道岔方向进一步变化1.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1.1 共性问题1.1.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四是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
2)整治方案: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③道岔区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道岔方向变化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 首先测量线路横向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确定回弹量3)整治标准:岔区方向顺直,与线路中心位置最大横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最大垂向偏差控制在±3mm以内1.1.2轨距超限(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预铺过程中,道岔轨距调整块号码安设不对;二是岔枕横纵向发生位移,造成轨距挡板不能按标准设置;三是轨距挡板、大垫板螺栓锈蚀磨耗,造成挡板及螺孔扩大离缝;四是扣件松动,在动载冲击下,轨距发生变化;五是顶铁不密靠,动态扩大。
2)整治方案:①在道岔预铺时,严格按照道岔设计图铺设岔枕和安装联结零件,并严格进行预铺检查验收②在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加强轨枕间距及横向位移的检查,按照铺设标准对轨枕进行方正,调整轨距块③及时更换和补充失效、锈蚀和缺少的轨距挡板④加强车工电联合检查,全面改正道岔转辙部分轨距⑤加强扣件养护工作,及时复紧连接零件和更换立螺栓,减少旷动间隙⑥加装经发行的绝缘轨距杆3)整治标准:轨距误差控制在±1mm1.1.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1)原因分析:一是轨距变化不均匀;二是与区间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差超标,钢轨发生纵向位移,限位铁(限位器)扭曲或顶死;三是铝热焊头支嘴形成硬弯;四是局部一侧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匀;五是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2)整治方案:① 以岔区惫晒筛止煳脊桑髡煜蚬炀唷?② 对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消除道岔应力集中③ 整治失格铝热焊接接头④ 对线路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处所,安装地锚拉杆⑤ 对不均匀侧磨的轨件及时调边、打磨或更换3)整治标准:用20m弦测量,连续轨向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单个轨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消灭接头、辙叉、尖轨、钢轨作用边肥边和轨顶内铡不圆顺1.1.4高低超限(1)原因分析:一是道床污染板结、排水不良,造成线路暗坑吊板和翻浆;二是接头、焊道凸凹不平;三是可动心轨部分与翼轨间存在高低不平顺;四是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等无法实施正常捣固,道床不密实;五是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处轨面出现坑洼;六是钢轨母材垂直方向轨面原始不平达0.8-1mm。
2)整治措施:①对道床板结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线进行清筛换砟,恢复道床弹性②对接头焊缝进行仿型打磨,消除接头焊道轨面不平顺,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③进行尖轨、可动心轨的轨面修理,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④加强道岔转辙及可动心轨部分的捣固工作,消除暗坑吊板3)整治标准:以整个道岔群为整治单元,20m弦测量高低控制在2mm以内1.1.5直尖轨拱腰变形(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锁定轨温过高或过低,基本轨发生纵向位移;二是对岔区没有完全锁定,造成钢轨伸缩量大;三是尖轨顶铁顶碰尖轨轨底,或滑床板摩擦阻力过大2)整治措施:①规范无缝道岔管理工作,按照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恢复尖轨与基本轨设计位置,调整限位铁②加强岔区锁定,岔区连接零件必须齐全、完好、有效,对道岔曲股及岔后150m线路加强锁定③对变形的尖轨进行直轨处理1.1.6尖、基本轨离缝(1)原因分析:一是尖轨拱腰变形;二是转辙部分暗坑吊板;三是曲股轨距过大;四是顶铁磨耗;五是电务转辙设备调整不到位2)整治方案:①认真落实病害六整治措施要求,解决好尖轨拱腰问题②整治岔区连接零件病害,消灭转辙部分的暗坑吊板③及时消灭曲股大轨距,保证曲股圆顺,在曲股轨距准确情况下,对顶铁加插片,保证尖轨、基本轨密贴。
④调整拉杆及顶铁,消灭尖轨、基本轨离缝1.1.7钢轨歪斜(1)原因分析:轨下垫片位置不正或铁垫板下垫普通垫片2)整治措施:道岔内取消垫片作业,改为冲击捣固镐捣固1.2个性问题1.2.1可动心轨道道岔病害1:心轨离缝①原因分析:基本轨外侧轨撑离缝、顶铁不密、扣件松动造成轨距扩大②整治措施:在电务配合下进行调整病害2:心轨滑床板、轨撑折断①原因分析:心轨处道床不密实,暗坑吊板严重,扣件松动,列车通过时造成折断②整治措施:回填道砟,复紧扣件,用冲击式捣镐捣固密实病害3:可动心辙叉轨顶面刨切坑洼不平,心轨与翼轨相对高度不符合要求,心轨拱腰、离缝整治措施:打磨轨面及工作边顶面圆弧,打磨心轨前部或在翼轨轨底垫片,调整心轨及翼轨相对高度1.2.2固定辙叉道岔病害1:心轨、翼轨磨耗低塌①原因分析:辙叉心轨及翼轨受列车冲击磨耗②整治措施:一是加强心轨及翼轨的肥边打磨,预防心轨、翼轨掉块;二是对心轨和翼轨进行打磨,消除轨面不平顺病害2:护轨扭曲变形①原因分析:一是护轨不均匀磨耗;二是整治时不规范地加插垫片造成护轮轨变形②整治措施:一是更换严重磨耗和变形护轨;二是调整护轮轨垫片,保持直线段顺直病害3:道岔构造病害①原因分析:道岔转辙部位轨面不平顺、叉心有害空间、心轨端部与翼轨的相对高差等。
②整治措施:加强轨面修理病害4:固定辙叉位置偏斜①原因分析:一是安装和更换辙叉时就形成辙叉位置偏斜;二是轨距挡板离缝或叉心垫板螺孔磨耗旷动,造成辙叉方向偏斜②整治措施:调整轨距挡板号码、安装螺孔防磨套管,整治辙叉偏斜2.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病害1:道岔内连接轨过短,形成低接头,高大腰,过车时暗吊严重整治措施:更换短轨,与前后钢轨进行冻焊接(锰钢辙叉冻结,绝缘接头胶结,其他焊接)病害2:道岔内配轨多,接头多整治措施:更换道岔内短轨为长轨,取消道岔内一对接头病害3:冻结接头失效、压溃、掉块整治措施:对严重低调、压溃接头进行切除,重新换轨,对病害轻微的接头进行打磨、倒棱,重新冻结病害4:岔枕道钉(含螺纹道钉)浮离旷动,形成吊板,轨距不易保持原因:一是道钉浮离;二是日常改道作业时未加木楔,造成螺孔扩大;三是岔枕腐朽整治措施:①加装木楔复紧道钉②更换失效岔枕、磨耗的轨距挡板与垫板③加强对螺纹道钉等连接零件的复紧工作④改正轨距作业后,及时加装轨距拉杆病害5:转辙部分基本轨轨撑、轨距调整块磨耗引起转辙部分轨距不良整治措施:对AT-1/12道岔尖基轨轨距调整块磨耗问题,采用加装标准铁片等进行调整,之后加轨距杆锁定。
病害6:道岔间隔铁磨耗引起线路方向不良整治措施:加装槽型垫片,整治间隔铁磨耗,消除间隔铁处所的轨向偏差病害7:曲尖轨、直基本轨磨耗严重整治措施:在直尖轨接头区安装防磨护轨,加强对曲尖轨作用边的涂油,延缓侧磨其他病害及浅滩方法同混凝土枕道岔3.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3.1道岔病害及相关分析我国铁路提速以来 ,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速度的提高 ,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通过对管内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 ,并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提出了提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 ,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