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修辞激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docx
5页巧用修辞,激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摘 要:教师的语言魅力对激活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修辞手法正确地运用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对创造真实、有吸引力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修辞;激活;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创造真实、有吸引力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本文就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出发,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习需要,积极探索新课标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语言学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激活课堂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是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修辞方法:一、比拟法比拟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达到容易记忆和理解效果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比如,地球的内部构造,就像一只半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黏重状态这种比拟,一般是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拟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另外,在一些抽象地理原理的理解中我们也可以用比拟法,从而达到易化难点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地理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听起来也津津有味,印象也强烈深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深刻记忆的效果。
以下就是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比拟:1.冷暖锋——拳击比赛在锋面气旋图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别是一个难点我就给学生这样做比拟:把锋面两侧的冷气团和暖气团比拟为两个拳击手A和B(北半球),其中A直面打在了B的面部,而选手B打偏了,没打中同学们,你们说:“A和B谁赢?”显然是A赢故我们说A的势力较强,L1为冷锋同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L2为暖锋2.大气受热过程——哺育婴儿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然后向外辐射能量,即地面辐射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我们可以把太阳辐射比作“馒头”,把地面和地面辐射分别比作“母亲”和“乳汁”,把大气比作“婴儿”只有“馒头”在母亲体内转化为“乳汁”,才能被“婴儿”消化和吸收3.软流层——橡皮泥“位于地球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固态的,但又具有可塑性”这一知识点很多学生不理解很多老师以“烧红的铁块”举例,但是现在的学生一般对炼铁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我用了一个随手拈来的比拟:橡皮泥——既是固体,又有可塑性这个比拟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二、夸张法夸张是指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从而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风向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中,学生对“工业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这种情况普遍不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最小风频是指一地一年中出现次数最少的风向,我们可以把它夸张为:一年中,吹这种风的日数只有一天在最小风频下风向的居民一年中只需忍受一天来自最小风频上风向的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其余364天都高枕无忧三、摹形法摹形法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刺激,引起学生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运用摹形法进行教学,可用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字母表示出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例如,全球大洋环流呈“8”字形另外,通过将抽象的地图形象化,能帮助学生很快识别区域和掌握区域如,意大利像一只长筒皮靴,法国像六边形,长江干流形状如字母“V”和“W”的组合四、谐音法谐音记忆法是指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对于难记忆的地理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收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效果如,国土面积排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可谐音成:“我家中没有巴掌大”,学生能很快记住、记牢五、借代法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来代替,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
例如,“钢城”攀枝花,“世界油库”波斯湾借代富有深刻的含蓄性,能使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带幽默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要记住一些地理名称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修辞方法多种多样,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地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揭示科学真理,启发学生思维,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归纳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修辞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更灵动参考文献:[1]臧丽芹.巧用修辞,让地理课的语言生动起来.时代教育,2011(1).[2]李朝辉.巧用幽默语言 搞好地理教学.中小学教育,2011(7).[3]杨荣斌.地理教学中比喻的运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6).[4]王秀琴.在地理教学中巧用比喻.黑龙江教育,2000(6).(作者单位 江苏省口岸中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