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健康优质课教学设计《有趣的洞洞》教案与反思.doc
4页幼儿园大班健康优质课教学设计《有趣的洞洞》教案与反思——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此次活动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
此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一中,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孩子们对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提高要求,让孩子们在“蹦一蹦”中去探索 体会三: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我们班孩子平时活动时分组形式运用的较多,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则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