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安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和对策.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4712904
  • 上传时间:2021-1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6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吉安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和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 命,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接连不断发生 的“瘦肉精”、“三鹿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 造成了食品消费者的心理不安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 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表明了当前 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近年来吉安市食品安 全未出现重大事故,但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和疑似食物中毒事 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体 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监管体制情况(一)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 作由市、县两级政府管理,涉及的部门有卫生、农业、商务、 质监、工商、粮食、药监等10多个部门监管工作实行地 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采取分段监 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 监管,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责任事故;农业部门负责农产 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 门负责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消费环 节和保健食品监管;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的监 管;以及盐务、检疫、公安、粮食等部门按照分工履行相应 职责的监管。

      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 会,由政府主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市(县)长任主任,办公 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地食品安全 工作二) 监管机构和人员情况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基本 上都设立了监管机构承担食品监管工作农业部门:主要是 由市、县农业行政执法队、水产局(站)、畜牧兽医局(所)、 植保植检局(站),负责初级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约300 人卫生部门:主要是由市、县卫生监督所(站)人员进行 监管执法,约200多人工商部门:由市、县局及乡镇工商 所人员负责流通环节监管,约800人质监部门:主要是由 市、县质量技术稽查支队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执法, 约100人粮食部门:主要是由市、县粮油质监站负责粮食 流通领域的安全,约70人三) 检测机构和人员情况市一级现有食品检测机构 4家,分别为农业部门下属的市农产品检测中心(6人)、市 质监部门下属的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50人)、市卫生部 门下属的疾病控制中心(74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下属 的食品药品检验所(33人),其中3家有计量认证资质;县(市、区)只有卫生系统的疾病控制中心有检测机构共13 家,均有计量认证资质。

      二、监管存在的问题(一) 监管体制不顺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过 多,职能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地方与部门之间、 部门与部门之间利益协调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形成了 "九龙 治水,旱涝不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工作格局 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领域广、执法主体多,加之没有建立 统一、高效、权威的领导机制,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长期存 在,一些部门对有利可图的事互不买账争着管、无利可图的 事互相推诿不想管,导致了实际监管中的重复执法和执法缺 位现象时常发生二) 检测资源分散尽管市一级已有4家食品检验检 测机构,但各部门的检测资源相对独立、缺少统一协调调度 机制,条块分割、设备分散、技术分散、经费分散,导致重 复投入据调查,我市城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只能对不足10% 的进场蔬菜进行批次速检速测;对禽蛋和水产品的检测基本 上还是空白部分县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不完善,检测设备陈 旧,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仅凭经验眼观、手摸等对 食品进行检查就连自来水,也因缺少检测设备"应检未 检”女口,饮用自来水乡镇一级检测几乎出现空白,常饮黄 色自来水三) 执法经费不足虽然全市食品监管部门实行了行 政经费全额预算,基本解决了执法人员“吃皇粮”的问题, 但大部分县没有把食品安全日常检测监督管理的经费列入 财政预算,个别县只安排一点快速检测试剂购置费,开展一 些定性检测。

      如市质检部门每年的检测经费就要150万元以 上,而市财政从2011年开始才将60万元的经费分拨到农业、 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经费缺口大,导致日常监督检测 工作不力四)安全意识不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全市群 众普遍缺乏安全消费、健康消费、放心消费理念,忽视食品 物质含量和卫生状况,“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愿买愿 卖、谁也不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食品仍然有较大的市 场空间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标准意识、责任意识、质量 意识和安全意识,一些从业人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不 高,唯利是图,铤而走险据了解,“做哪样不吃哪样”已 成为食品加工业内的常见现象三、监管的对策(一)理顺监管体制改善我市目前食品监管多头管理 的状况,关键是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 体制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通过机构改革,尽量缩减食品 安全监管机构的数量,实行综合执法监管,达到精简、高效 的监管目标从近期来看:一是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 议事协调机构调整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与卫生局合署办公,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综合协调工作 二是将农业、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执法 机构整合在一起,成立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解决机构重复 和管理盲区问题,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无缝监管”。

      三是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绩 效考核,落实政府及各监管部门一把手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 人制度,实施量化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奖优罚劣,切实把 食品安全与“政绩”挂钩二)健全检验监测体系目前,我市食品检测既存在 资源不足又存在重复建设的矛盾因此,市一级重点建设 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技术力量,配强检 测设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检验检测实行统一管理,做到 检测资源共享;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方面要根据行业优势明确 各自建设重点和方向,避免检验检测项目相互重复造成浪 费县(市、区)重点建设食品快速监测中心,配备食品快 速检测设备、食品快速检测车辆及冷链设施,提高食品快速 检测能力及食品抽样送检能力 (三)加大经费的投入一是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和检测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 政全额预算,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管理及协调使用经费, 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关 于食品不得实施免检的规定,检测部门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 定期的抽购样品检验,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二 是构建国家、社团、个人共同参与的投入体系制订扶持政 策,积极争取国家市场培育专项资金,在农贸市场升级上做 文章,加强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入,争取银信支持,采取 多渠道投资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政府、社团、个人共 同参与的食品安全投入体系。

      四)健全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生产许可制度切实做 到未通过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未进行检验鉴定的原料不得加工制作,未取得准入认证的食品不得上架销售, 未达到卫生条件的场所不得开业经营,未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上岗就业二是健全食品来源追溯制把食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的各个环节纳入监控范建立包括产地、种植、加工、包装、检测等相关信息的质量安全 追溯系统,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三是建立缺陷 产品召回制度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对可 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召回和处置四是完善信息发布 制度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列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 开放互通、灵敏快捷、权威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有效控制 和消除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不良影响五是完善食品安全举 报投诉工作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统一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 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置工作效率五)加大打击力度我市食品领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各种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等行为的违法成 本太低,而仅仅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对危害公众健康的违法行 为进行打击,难以“伤筋动骨”,更谈不上“倾家荡产”。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 制,充分发挥“两法”衔接机制的作用,形成打击食品安全 犯罪的强大合力行政处罚方面,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人永远 不得再涉足整个食品行业;刑事处罚方面,要在刑法规定的 处罚范围内重判加大食品安全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追根 溯源,严查彻办,让那些危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付出沉 重的违法代价,达到治理一个、规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 效果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 动市食品安全办及各监管部门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 新闻媒体宣传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食品安全宣 传月、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 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让制假售假 行为失去市场二是在教育上抓普及把食品安全教育与道 德建设、法制建设和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从业 人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能力建设,将食品安 全作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必训内容三是在信息上抓公 开及时揭露、曝光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和典 型违法企业,把食品安全状况置于广大消费者的直接监督之 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编办E: LDQ)。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