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铭》练习题答案.docx
9页陋室铭》练习题#、词语解释:名: 灵:德馨: 上:白丁: 调:斯:入:素琴:案牍:劳:惟:鸿儒:丝竹:舌L:二、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孔子云:“何陋之有? 55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的一句 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 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 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比兴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 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 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 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5、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 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 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 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 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 “惟吾德馨”8、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 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 就不显得简陋了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 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12、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居室环境一清幽雅致交往人物一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一清雅安适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 人怎样的情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1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爱莲说》练习题一、给下面的字注音蕃(f cn )淤(yu)濯 Zhuo )涟仆cn )亵(xi e )噫(y 1)、人 植: 濯兴. .隐逸: 蔓:鲜: 宜:))何陋之有(都是疑问代词)可以调素琴(都是可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独)、解释下面词语蕃: 染:妖: 亵玩:枝: 君子:三、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 .何:同予者何人B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唯独' 只)D .之:水陆草木之花(的)三、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 不显得妖 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荤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3)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 近处玩弄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欢,当然有 很多人了四、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匹鱼清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0)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11)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12)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13)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五、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 庄重' 洁 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3、《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4、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叹爱牡丹者众,表示 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5、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三者 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地表明自己的 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 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
窥之()黔之驴》练习题、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愁愁()然虎大骇 )噬荡倚() 跳踉(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船: 至: 庞然:狎:愁愁然: 噬: 往来:稍: 胜: 远遁:蹄: 计之日: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5)因跳踉大口阚. 四、归纳文言字词1、识记通假字技止此耳“止”同“",解释为2、区分一词多义以为以为且噬己也()以为神(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之黔之驴()放之山下()计之日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意思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蹄之 ( )(3)稍近益狎 ( )(4)尽其肉 ( )五、下列语句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放之山下B.稍出近之C.然往来视之D.虎因喜,计之日五.D (D项“之”是代词,代指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项“之”都是代 词,代指驴3、(1)名词作状语用船(2)名词作动词用 蹄踢(3)形容 词作动词 靠近,接近(4)副词作动词 吃尽,吃 六、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根 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带有“虎”字的成 语(至少四个)。
本文成语: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带“虎”字的成语:狐假虎威 虎视眈眈 虎头蛇尾 龙腾虎跃,,七、这是一则寓言,寓意深刻请你分别从驴和老虎这两个角度谈谈 对本文寓意 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