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指南.doc
8页2021 年教学 XX 与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一、人才培养模式综合XX 类▲1、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XX 探索根据“新工科 " 的内涵与特点 , 立足新经济、新业态需求 , 探索 XXXX 、新型 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XX 及学校教育 教学综合 XX 经验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 XX 机制的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XX 研究与 XX;探索并建立以 XX 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传统工科专业的更新 升级;2、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战略的研究与 XX结合我校具体情况 , 研究科研服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 XX 、教学与 科研结合等方面的 XX 机制和评价体系;3、科研与教学的协同机制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与 XX▲4、适应 XX 招生考试制度 XX,开展大类培养模式与 XX 机制研究▲5 、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专业 (学科、大类)创新型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与 XX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研究不同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 XX之间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XX 机制、培养模式、教育合作关系,尤其是与 XX 重 点实验室、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6、依托××优势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 XX根据优势学科特点,针对学生选拔、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实验 XX、优质 教学 XX 利用、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7、基于专业综合 XX 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XX 研究与 XX根据××专业综合 XX 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特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XX 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XX 研究与 XX;▲8、××专业(学科、大类)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综合 XX 与 XX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包括与国外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机 制研究与 XX;▲9、试点学院 XX 研究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人才培养知识新体系的构建;研究型课程教学、过程竞争淘汰制、团队导师制等全新培养制度研究; 二、专业与教师队伍建设类▲1、新工科学科专业结构建设面向新经济需求、立足学校的专业特色与行业优势 ,开展 XX 工科专业的研 究与探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探索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及其他学科的关系;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等 ;面向未来 30 年我国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探索研究学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 的新结构、新模式和新标准;新经济环境下,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置、 XX 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研究与 XX。
▲2、战略性 XXXX 新专业七年 XX 探索调研▲3、××专业(学科、大类)建设研究与 XX结合 XX 招生考试制度 XX 与 XX 需求开展专业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培育研究,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产学研结合、实验实习条件和 XX 建 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4、××专业(学科、大类 )人才培养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根据新颁布的专业 XX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 结合新标准,建立相应的 质量监控体系;5 、××专业(学科、大类、卓越工程师专业)企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 XX6、交叉学科专业培育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根据 XX 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实际,研究我校××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可 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7、××专业(学科、大类)教师队伍工程素质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与 XX 8、与理工结合、与行业结合推进文科专业的机制研究与 XX9、教师人才队伍国际化能力与水平建设研究▲10、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研究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XX 类▲1 、研究新工科建设中多学科交叉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内在需求, 构建“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的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研究新工科形态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师资组成、教学管理等基本规律;研究课堂教学方式、 XX 环节组织与考核方式对学生能力达成的支撑作用, 探索与新工科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2、基于××培养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XX 研究及 XX结合新专业 XX 要求及 XX 招生考试制度 XX,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面向拔尖创新能力要求或工程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 体系的重构;3、××培养大类(专业)××课程创新与 XX 研究及 XX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思想 XX 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运用和教学方法等 XX 的研 究与 XX,针对某门(类)课程进行研究;▲4、网络 XX 课程的建设、使用与推 X(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课程网络教学 XX 的建设与利用;(3)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混合教学与翻转课程的研究与 XX;(5)基于的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 XX 研究▲5、课程思 XX 的建设与研究围绕课程思 XX 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XX 的研究与 XX 6、××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 XX 的升级改造研究7、××培养大类(专业)课程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与 XX 探索包括与国外知名大学相同或相似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相同或相似课程的先进教育 XX 研究与引进,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较研 究与 XX 等;8、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的优化研究9、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 XX四、实验与XX 教学 XX 类▲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 XX可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 , 以及新工科专业建设布局 , 通过产学研合作、行业协同联合培养学生工程 XX 能力与创新能力;针对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 XX、、企业课程开发、企业培养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与 XX;新工科建设中探索建立校企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新工科拔尖人才 XX 教学新模式;▲2、卓越工程师计划教育培养计划八年 XX 探索调研▲3、XX 教学 XX 研究与 XX根据不同学科专业 XX 教学要求和实验室条件状况 ,开展实验、 XX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与 XX;虚实结合、科教结合的实验、 实训教学内容、设备、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
4、实验室 XX 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的研究与 XX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实验室 XX 运行、实验室 XX 整合、实验室信息化运行 于管理方面的研究与 XX5、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XX 平台建设与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与 XX 体系及平台建设 的研究与 XX6、XX 教学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7、以提高学生满意度为目标的工程 XX 教育 XX 研究▲8、人才联合培养 XX 的建设与管理模式▲9、大学生创新创业 XX 训练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研究五、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类▲1、新工科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在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订 XX 工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开展 XX 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建立面向“中国制造 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从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跟踪、教学效果分析 等多个层次确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体系;2、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 XX 和运行机 制研究与 XX包括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方向、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的分层、 分类培养研究2、适应学分制 XX 的教学管理 XX 研究与 XX包括教学组织、运行模式、考试与学生评价、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 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3、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研究与 XX包括教学 XX、网络平台、教材教案等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研究;▲4、教学团队建设效果的评价与研究结合不同学科专业或课程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与 XX; 5、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研究6、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 XX7、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情状况调查研究8、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9、网络 XX 课程使用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研究六、人文素质教育XX 类1、××学科(专业)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 XX2、艺术教育网络 XX 建设的研究3、大学生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 XX可以分别进行学业指导、科研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研究; ▲4、“认识 XX”专题课程 XX 建设与研究结合 XX 理工大学特色和 XX 市建设,开展人文历史、人才机遇、XX 理工与 XX 等方面课程 XX 建设与研究七、研究生教育XX 类(一)、研究生培养制度 XX 研究1.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 XX 研究2。
学校博士生培养综合 XX 研究▲3研究生培养学年制与学分制比较研究4.研究生思想 XX 治理论课建设与 XXXX 研究▲5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 XX 研究6. ××学科(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 XX 与 XX7. ××学科(专业)研究生教学 XX 与 XX▲8.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XX 与 XX(二)、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 XX 与研究生招生制度 XX 研究1.基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 XX 研究2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历史变迁研究▲3高校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优秀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三)、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XX 与 XX2以研究生实习 XXXX 为载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XX 与 XX3 以校外研究院为载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XX 与 XX4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XX 与 XX5.基于国际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XX 与 XX6.与科研机构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XX 与 XX(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1.基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XX 研究▲2.学位 XX 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3 ××学科(专业)提升研究生学位 XX 质量的 XX 与 XX(五)、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1。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2.提升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与培养质量的探索与 XX3.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4基于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六)、“双一流”建设 XX 研究1.“双一流”协同创新团队建设模式 XX 与 XX2XX 重点建设工程制度变迁研究▲3一流学科建设模式 XX 与 XX4交叉学科的培育与 XX八、创新创业教育类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 XX 研究,创业教育融入人 才培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