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刘****2
  • 文档编号:341043158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5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一、 人力适度提高执业(助理)医师配置标准,大幅提高护士配置标准,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95人、4.29人,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1人同时,为更好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将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配置标准细化分解至各县(市、区)加强儿科、精神科、康复、老年医学、护理、药学等紧缺人才培养,到2025年,全市每10万常住人口精神科医师数达到4.00人,每10万常住人口精神科注册护士数不低于8.68人,每10万常住人口康复医师数达到8.00人,每10万常住人口康复治疗师达到12.00人,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达到0.54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适应社区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守门人要求,合理提高基层人员配置标准,到2025年,全市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人,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合理提高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标准并落实到位,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0.83人;每万常住人口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不低于0.3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1.35人;妇幼保健机构按每万常住人口1名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按照设置床位数1:1.70的比例确定临床人员数;急救中心(站)、血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参照有关规定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二、 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落实国家,省对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指标体系要求,按照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指标监测,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引导医联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支持市办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加强县办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三、 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对河北、对承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引领,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突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的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基本原则有效扩容,均衡布局,坚持扶优扶强,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坚持均衡布局、精准下沉,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间科学配置,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平急结合,医防融合,统筹平时和保障重大疫情防控需求,提高平急结合和快速转换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坚持医防并重,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完善工作协调和业务协调机制,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西并重,特色发展,坚持中西医建设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推动中西医药互鉴互补加强县级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扩大三级甲等中医院数量,建设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改革创新,提高效能,坚持改革和创新并进并重,强化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推进软硬件配套建设和协同发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弹性和韧性,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运转效率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对卫生健康的等责任,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三区两城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城乡统筹、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持平,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迈上更高层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四、 规划背景(一)基础现状1、资源总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525个(不含医院),较2015年增长21%,其中医院9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9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8个;实有床位25493张,较2015年增长39.9%,其中医院1827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82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38张;卫生人员27147人,较2015年增长50.21%,其中医院16344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742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53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与2015年相比,分别从5.16张、2.31人、1.65人增长至7.6张、3.48人、3.3人;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从2015年的1.08人增长至2020年的3.1人,居全省领先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23689台,总价值34.73亿元,较2015年增长70%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十余个专项预案,组建紧急医学救援等5个类别21支应急队伍(260人),构建省市县三级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进一步增强。

      全市203个乡镇卫生院、2474个村卫生室全部完成乡村一体化法人、财务、药械、业务等十四统一管理9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能够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全市31个二级以上医院与51个京津医院开展合作,16个医院纳入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16个医院纳入三地临床检验结果互任试点,4个医院建立软硬镜微创医疗中心京津冀医疗卫生协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创建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区)、1个国家级优秀健康促进县(区)、1个省级优秀健康促进县(区)、1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区)、2个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医院、5个省级健康促进优秀医院3、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召开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巩固9个县市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新建国医堂106个,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以9个市县中医院为龙头,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3个乡镇卫生院、10个县级综合医院、6个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枢纽、2452个村卫生室为网底、342个社会办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中医药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4、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提高至人均74元健康扶贫深入开展,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救治率达到100%,实现村卫生室村医全覆盖,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得到根本保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5年的12.45/10万、3.86‰、4.76‰降至2020年的8.34/10万、2.08‰、3.25‰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实施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两项制度,提高计生特困家庭扶助金标准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全市医养结合覆盖率达80%1个医院获河北省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4个单位成为安宁疗护省级试点,工商银行、滦平县鸿福护理院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建立1个省级青春健康教育培训基地,2个大学生青春健康俱乐部,6个亲情关爱活动阵地,帮扶救助计生困难家庭416户,此项工作在全省会议做典型发言十三五以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结构有待优化;临床诊疗总体水平不高,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服务效能偏低;医防融合不够紧密,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供给不足,保障能力不强;中西医未实现优势互补、协同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偏低,缺少统筹协调机制。

      二)面临形势国内环境,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出新期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鼠疫、炭疽等传统烈性传染病威胁仍然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我市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构建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机遇,一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的三区两城发展定位,为十四五时期我市全面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发展方向与强大动力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承德高铁新时代的到来,将有效破解承德长期以来交通瓶颈制约,实现与北京同城化,打通承德对接高端市场、高端科技、高端人才的大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动三是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全面推进,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有效破解健康管理难题,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重大机遇与承德生态、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叠加放大,将全面推动承德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全面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五、 传承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再优化、能力再提升、特色更明显,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更为凸显,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一)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市、县(市、区)中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县级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承德市中医院科研能力,将其打造成市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实施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康复科、治未病科等建设项目,力争所有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将滦平县中医院建设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支持1、2个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规范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达到90%。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实现全覆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建设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提升各级中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做强中医内科、骨伤科、肛肠科、妇科、儿科、治未病科、康复科、皮肤科、眼科等特色专病专科,推广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培育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干预方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