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同一文体新旧媒介的表现.docx
5页浅谈同一文体新旧媒介的表现 [摘要]互联网的急速发展造就不同问题在开放网络与传统报纸上同质不同像的表现,传统媒介对文章的限制使得网络言论的开放大胆备受关注,但其自身略于粗糙与情绪化的表达也成为无法忽略的弱点本文以杂文为例,对同一文体两种媒介的特点进行分析[关键词]文体;杂文;网络;纸质;新旧媒体自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纸质载体尤甚同一问题,互联网上的文章以受限性小而逐渐吸引了大批的读者,纸质文章虽有不可替代的优点,读者群却有缩小之势现以杂文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文体为例进行说明一、纸质杂文的现状杂文有广义狭义之分鲁迅说,各种司题“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即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目前,纸质媒体以杂文命名的报刊主]要有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杂文报》与《杂文月刊》,由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杂文选刊》和共青团山西省委主办的《法制博览·经典杂文》。
在网络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人们对纸介杂文颇有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片面理解歌颂与暴露实际而言,赞扬不是闭目塞听大唱喜歌,对现实有卢尸批评的人,也不是看不到光明之处幼稚地以“歌颂”与“暴露”区分杂文,对国家进步没有什么好处其二,作者不敢直面现实,只拣软柿子捏,只打死老虎,放弃监督责任其三,混淆杂文与时评的界限,不是时评向杂文靠拢,而是杂文向时评抛媚眼,使得杂文缺乏锋芒其四,误以为文气就是滑稽、弄巧,结果常常堕入油滑、贫嘴的泥沼二、网络杂文的兴起网络杂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发表在网络上的杂文这样定义,既清楚又通俗网络兴起后,正如其他文体开拓网络一般, “网络杂交”应运而生网络杂文就来源而言,一是传统报刊借助互联网优势扩大知名度,在网络上推出了电子版:二是互联网借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摘抄一些传统报刊上的文章;三是博客中的杂文:四是一些颇富杂文意蕴的论坛,诸如天涯网站的“关天茶舍”,凯迪社区的“猫眼看人”以及人民网的“强国论坛”等等,都有很好的杂文帖子网络本身的优点使网络杂文绚烂多彩新旧媒体对杂文的青睐,使杂文发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趋势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随着“网络杂文”的兴起,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把两种媒体的杂文进行比较,天长日久,便发出这样的慨叹:纸介杂文没有网络杂文好看。
网络杂文确实有其优势,比如禁忌少,话题广,行文随意,能够直抒胸臆等等报刊不敢涉及的话题,网络上满眼皆是如此以来,本来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纸介杂文,遇到网络后似乎又增加了一些生存的艰难一)篇幅篇幅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只要文字之中包含的思想深刻,无论篇幅长短,都是好文章但,这一条仅是原则和理论,事实上,报刊杂文所受篇幅的制约是相当大的一张对开报纸,一块版面很难容得下几万字的作品同理,四开报纸的一块版,加上广告的投放恐怕连5000字也盛不下:而网络作为载体,对杂文篇幅的限制则小许多,刊发那些字数逾千越万的篇章毫无难色也出于同样的原因,要将网络上的优秀文章转登到报纸上存在[]着困难二)情绪问题激昂的情绪可以带来好文章,但也可能过于偏激,缺乏理智纸质杂文因公开出版的因素,传播者在行文与刊发方面会自觉履行“把关人”的职责而在网络杂文中,相关限制很少,有部分杂文是发泄个人牢骚的,这种文章看起来虽然有气势,可是因为充斥着一己因素,真实性降低,传播力量被削弱了三)杂文的功能杂文,一方面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其主要功能是指改变当下人们形成的旧思想,养成的旧习惯,将事物引导至更好的层面之上而一些人则将杂文理解为战争行为,抱怨时下杂文战斗力不足,不敢碰那些现实问题!于是有一种比较:网络杂文火力强大,纸介杂文远不如它。
于是有一种误区:网络杂文可以抨击吸天价烟的官员,可以揭露公费旅游,可以把官员的别墅曝光,诸如此类的事,纸质杂文却不敢做实际而论,两种媒介的杂文确实有此差别,但这不是媒介不同造成的,而是时评与杂文的区别所致杂文当然要关注现实,但与时评关注的角度不同,它的力量更多在于改变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而不以改变某一件具体事情为重大目的文学评论家舒芜先生曾引述别人的话说: “批评大白菜贮运销售中的缺点,这种文章也是很需要的,但这不是杂文,杂文是谈‘世道人心’的现在的网络,监督作用日益强大,但撑起监督作用的是事实,是调查有人以为是网络杂文对揭露某些恶劣官员起到了关键作用,那是误解杂文是言论批判的武器,不是实际执行者它带有文艺色彩与监察功能,但是只能以言论发人深思,而不能越俎代庖地进行审判与执行,这一点与新闻具有相似之处四、总结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广阔性和平民色彩,对纸介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杂文这种文体之上,各种文体在网络上均呈现出了更加开放与创新的特征但是文体的模糊与内容的虚假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随着新旧媒介融合趋势越来越强,文体自身也将发展,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