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和政策.ppt

2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8654327
  • 上传时间:2018-07-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9.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二: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明成果主题四: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策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和交纳赋税为主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一、小农经济:2、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局限性:(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4.评价: (2)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1)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5.小农经济的瓦解:(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传统的手工业破产 。

      6.对小农经济的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其特征土地所有权属周王,诸侯臣子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实质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2)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即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2.井田制(1)西周开始实行: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 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 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2)春秋时期瓦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 推行,出现了许多井田以外的私田;齐国管仲“相 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走向瓦解3)战国时期被废除: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 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3.屯田制:在中国的许多朝代都出现过,如西汉、东 汉、曹魏、金朝、元朝、明初和清初等它是一种 组织军队或流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4.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 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的前提下,把政府掌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同 时征收一定的粮食和布帛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均田制唐朝后期,均田制逐步遭到破坏5.对土地所有制的认识:①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 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 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④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三、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1.发展变化(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内容:春秋时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后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两者都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实质:承认土地私有2)编户制度内容: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编户制度严密控制了社会基本成员——农民,成为维系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经济支撑点3)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调(户税)租”缴纳谷物,“调”缴纳帛或布4)租庸调制内容:隋唐初期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交纳租调外,还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作用: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5)两税法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内容:每户按资产多少交纳户税,按田亩多少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作用: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收税时间由不定时变为定时,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内容: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募役法规定,包括地主、官僚在内,不服役的都要交免役钱;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影响: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标志着代役税由实物转向货币7)一条鞭法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内容: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一,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征收银两影响:税收名目化繁为简,实物税转化为货币税,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8)摊丁入亩内容:雍正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 一的赋税——地丁银作用:人头税被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多少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2)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5)税种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结果3.赋税制度分类(1)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如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2)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租如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3)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另有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四、 “重农抑商”政策 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 ①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②原因: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固封建统治.③目的: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④表现: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对商人征收重税;限制对外贸易⑤评价:积极: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2.“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根本: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思想:统治者愚昧自大军事政治: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抵御外来侵略。

      ②表现:明代: “海禁”——明初实行,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出海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③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外族的侵略,有自卫性消极: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代:闭关锁国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