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点检的分类及其分工.doc
10页点检的分类及分工(1)按点检的周期分:( a) 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b) 短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c) 长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实施 d) 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部门实施 e) 重点点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 对设备进行的解体检查或精密点 检2)按分工划分:a) 操作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b) 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维修人员承担3)按点检方法划分 a) 解体点检 b) 非解体点检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3)紧固、调整——弹簧、 皮带、 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1) 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2) 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定期点检的内容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2)设备解体检查;3)劣化倾向检查;4)设备的精度测试;5)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7)另部件更换、劣化部位的修复。
专职点检人员的点检业务及职责(1)制订点检规范和给油脂规范, 零部件编码, 规范工时定额等基础资料2)编制各类计划及实绩记录 3)按计划认真进行点检作业,对岗位操作工或运行工进行点检维修业务 指导,并有权进行督促和检查,有问题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4)编制检修工程预定表,并列出月度检修工程计划5)根据点检结果和维修需要,编制费用预算计划并使用6)根据备件预期使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的需要,编制维修资材需用计划及 资材领用等准备工作 7) 收集设备状态情报进行倾向经管、定量分析、掌握机件劣化程度 ( 8) 参加事故分析处理,提出修复、预防及改善设备性能的意见 3) 提供维修记录,进行有关故障、检修、费用等方面的实绩分析, 提出改善设备的对策和建议10)参与精密点检点检经管的四个环节1)制定点检规范和点检计划( P)2)按计划和规范实施点检和修理工程( D)3)检查实施结果,进行实绩分析( C)4)在实绩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措施,自主改进( A )精密点检的定义 用精密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应用 诊断技术,即用特殊仪器、 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 磨损、应力、温升、 电流、电压等物理量,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 状况和劣化倾向程度,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劣化倾向经管的定义 为了把握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程度和减损量的变化趋势,必须对其故障参 数进行观察, 实行定期的劣化量测定, 对设备劣化的定量数据进行经管, 并对劣 化的原因、部位进行分析,以控制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知其使用寿命, 最经济地进行维修劣化倾向经管的实施步骤( 1) 确定工程——即选定倾向经管的对象设备和经管工程;( 2) 制定计划——设计编制倾向经管图表;( 3) 实施与记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记录, 并画出倾向经管曲线图表;( 4) 分析与对策——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预测更换和修理周 期,提出改善对策点检的十大要素(点检内容)1)压力;(2)温度;(3)流量;(4)泄漏;(5)给脂状况;(6)异音;7)振动;(8)龟裂(折损);(9)磨损;(10)松弛确定点检周期的因素( 1) 设备的作业率;( 2) 设备使用条件;( 3)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粉尘等) ;( 4) 润滑状况;( 5) 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6) 使用实绩值;( 7) 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精密点检的主要检测方法(1) 无损探损一一用于检测零部件的缺陷、裂纹等;(2) 振动噪音测定 主要用于高速回转机械的不平衡,轴心不对中, 轴承磨损等的定期测定;(3) 铁谱、光谱分析一一用于润滑油中金属磨粉数量、大小、形状的定 期测定分析;(4) 油液取样分析一一用于润滑油、液压油、变压器油的劣化程度分析;(5) 应力、扭矩、扭振测试一一用于传动轴、压力容器、起重机主梁等;(6) 表面不解体检测 为一般工具无法检测的部位,使用专门技术与 专门仪器进行检测;(7) 继保、绝保实验一一用于变压器、电机、开关、电缆等周期性的保 护实验;(8) 开关类实验一一SF6等开关的接触电阻值测试;(9) 电气系统测试——有可控硅漏电测试,传动保护实验,传动系统接 触脉冲及特性测试等。
无损探伤的主要方法及特性序号名称适用范围基本特点1染色探伤表面缺陷操作简单方便2超声波探伤表面或内部缺陷速度快,平面型缺陷灵敏度 高3磁粉探伤表面缺陷仅适用于铁磁性材料4射线探伤内部缺陷直观、体积型灵敏度高5涡流探伤表面缺陷适用于导体材料的构件第二节维修规范维修规范维修规范有维修技术规范、点检规范、给油脂规范和维修作业规范四项, 简称维修四大规范各级设备的维修方式及对维修规范的要求设备 级别维修方式要求的规范维修技术 规范点检规范给油脂规范维修作业 规范A预防维修VVVVB预防维修VVVVC一般性预 防维修VVV简单D事后维修 V 维修规范的编制分工和审批程序规范名称 编制 审核维修技术规范(地区专 用)地区技术人贝A、B级设备由技术室,C级设备由地区技术主 管通用维修技术规范技术室设备技术助理点检规范专职点检员点检作业长给油脂规范专职点检员点检作业长维修作业规范检修单位检修人员检修单位作业长审核后 交专职点检员确认规范修订与上述程序相同设备改动审批程序改动设备级别审核批准A级关键设备地区设备部门负责人设备部长B级重要设备地区设备部门负责人设备技术助理C级一般设备D级次要设备地区设备部门技术主管地区设备部门负责人设备润滑油脂牌号、品种、规格变更、代用审批程序机电设备的润滑方式,润滑油脂牌号、品种、规格、性能及国产化代用均 由设备技术室审批。
备品、备件的试制、代用(1) 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A、B级)备件试制中的技术冋题由设备技术 室决定2) 一般设备和次要设备的备品备件的试制代用中的技术问题由地区技 术部门决定编制维修作业规范的目的(1) 提高检修作业质量;(2) 缩短检修作业时间;(3) 防止检修作业事故的发生;(4) 有利检修作业经管设备故障、状态经管设备故障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或并未损坏,但设备动作不正常, 控制失灵,需停机检查调整,未构成设备事故者设备故障次数的计算方法设备发生故障使生产中断,一般中断一次计算一次,如果一台设备发生故障, 修复开机还没有达到正常生产时, 在同一部位又发生故障,后一故障应视为前一 故障的继续,次数只记一次,故障时间和故障修复费则要累计计算设备故障时间的计算方法( 1)主作业线故障时间: 一般为从主作业线停产至主作业线恢复生产之间的 时间 2)设备停机时间: 一般从设备停机开始至修复运转为止的时间 (工业炉窑 要加上烘炉时间),事后修理设备或有备用机的设备可按设备的实际修理时间, 即从修理开始至修理完了为止的时间设备事故修复费的技术方法 设备事故修复费为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而发生的备件备品、材料、人工及 经管费用。
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其修复费应为更换与该设备规格、 装备水 平相应设备的现行价格设备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真正受到教育 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防范设备事故的主要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2)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和岗位责任制;(3)做好日常点检、维护、紧固工作;(4)加强设备的定期点检工作;(5)认真做好计划检修工作;i. 提高检修质量;ii. 按备件消耗规律,准备必要的备件;iii. 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保证润滑良好;iv. 进行预想事故演习,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设备事故报告表的上报时间 (1)一、二级设备事故,须立即用向设备部和归口经管部门报告,并 于事故处理完后一周内向设备部设管室报设备事故报告表 2)三、四级设备事故,应在事故后三天内报告主要生产设备事故与故障停机率及千元产值事故损失费 主要生产设备事故与故障停机率 = 设备事故与设备故障时间 /工作制度时间x 1000%o千元产值事故损失费 =设备事故损失费(元) /总产值(千元)设备利用率、高炉休风率、设备有效利用率( % )(1) 设备利用率(日历作业率)%=实际开动时间(h) /日历时间(h)x 100%实际开动时间( h) =日历时间 - (计划停机时间 +设备及生产故障时间)(2) 高炉休风率(%)二工休风时间(h) /日历时间(h)x 100% 工休风时间为定修、设备故障、生产故障等引起休风时间的总和。
3) 设备有效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h)/规定工作时间(h) x 100% 规定工作时间(h)=日历时间-计划停机时间计划停机时间是指计划规定的实际停机时间, 包括年修、定修、生产调整、换棍、 停产点检、交换班等停产时间设备功能投入率、设备精度保持率( % )( 1) 设备功能投入率( % )=工作制度时间(h)-设备功能故障时间(h) /工作制度时间(h)x 100%( 2) 设备精度保持率( %)=工作制度时间( h) -精度超标故障时间( h) /工作制度时间( h)x 100%设备分级的十条评价规范可靠性指标:( 1)故障时可否代替;( 2)专用程度;( 3)影响作业程度;( 4)故障对安全环境的影响;( 5)对产品的影响;维修性指标( 6)修理难度;( 7)可修性程度;经济性指标( 8)价值大小;( 9)年计划检修次数;( 10)备件提供难易评定设备有效或失效的七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 对生产有无影响(质量、品种、规格、成本) ;( 2) 设备运行参数如功率、压力、速度、振动、温度是否超过规定;( 3) 有无威胁设备、人身安全或影响主要零部件的隐患缺陷;( 4) 对设备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工作条件是否正常;( 5) 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是否已超过规定值;( 6) 主要零部件磨损程度是否已超过规定;( 7) 设备主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否明显缩短。
设备分级 共分为四级A 级关键设备; B 级重要设备; C 级一般设备; D 级次要设备设备使用的“三好” 、“四会” 要求岗位操作工、岗位维修工做到的“三好” 、“四会”是 “三好”是用好设备,管好设备,修好设备四会”是会使用,会维护、会点检,会紧急处理故障使用设备的“六不准”规定( 1) 不准拼设备,严禁超压、超速、超载、超温等超负荷运行;( 2) 不准乱开、乱拆、乱割、乱焊;( 3) 不准随意改动调整值、严禁取消安全装置;( 4) 不准在无润滑状态下运行;( 5) 不准考试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