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登山》说课稿.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zh****ng
  • 文档编号:599716121
  • 上传时间:2025-03-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登山》说课稿  说教材  《登山》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记述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有一天,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仍旧走那条小路的经过,赞扬了列宁同志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本文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这篇课文记述列宁和巴果茨基一天内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含有两个起因、经过、结果,这点是不同于学生常见的写事文章,需要渗透,为抓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第二是:课文主要用巴果茨基和列宁的几次对话,将两次登山有机地串成了一条线第一次登山通过人物的对话,突出了列宁主动选择走险路的过程第二次登山时则通过人物的对话,不仅突出了与第一次登山的不同之处,而且揭示了中心思想文路清晰,层层深入,充分反映了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一是根据这篇课文所反映的中心思想来决定的课文通过记述列宁两次走那条险路的经过,赞扬列宁自找苦吃,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列宁的这一精神从他决定走险路时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而决不只是表现在下山时虽然第一次走险路有为了看日出的原因,但经过钻研教材,深入分析,联系全文来看,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已经充分体现出这位革命领袖的勇气和魄力,说明了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这是应该把握的基调  教学目标二是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决定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社八册教材中的阅读重点训练项目之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进行概括能力训练的课例《登山》作为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二课,起着巩固、强化训练的作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方法进行训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三是根据课后“思考·练习”5题制定的这篇课文人物对话较多,因此,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对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促进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表达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是:  重点:同目标一、二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出列宁第一次登山不光为了看日出,而是在锻炼意志  课前准备:  师:投影片;有关列宁的材料  生:阅读有关列宁同志的文章,了解时代背景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明学习目标  请学生读课题,启发学生结合登山对起因、经过、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登山?怎样登山?登山的结果如何?教师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了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列宁到底为什么登山呢?这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通过这样质疑,想达到三个目的:1.弄清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抓主要内容作了铺垫,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2.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主体性发展3.将写事文章的一般规律与具体课文相结合来质疑,既避免了学生随意性,起到了导疑的.作用,又能围绕重点,颇有味道  二、了解列宁第一次登山的经过,体会列宁主动锻炼意志的品质这一过程可分三部分进行  (一)抓住“就走”,了解列宁是主动选择走险路的  请学生带着问题(质疑提出的)读第二段,初步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在交流自学情况后,教师让学生找到描写路险的句子,通过“路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和“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比较,再利用书上插图的直观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条近路太窄太险并假设如果你面对这样的险路会怎么样呢?(害怕、不走、返回)可列宁是怎么决定的呢?学生读书找出后启发学生再次比较:“我们走那条小路吧和“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在语气上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出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的决心大,态度坚决。

        (二)抓住“您能过去吗?”,体会列宁的勇敢  教师提出问题:当巴果茨基对列宁说:“您不能从这儿过”时,列宁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带着问题读11至15自然段自学交流后,启发学生思考:列宁为什么反问巴果茨基呢?他的问话中含着什么意思呢?并进行填空练习“您能过去吗?您____,我____您能走过去,我就能走过去您不怕危险,我也不怕危险……)学生进一步体会出列宁是那么勇敢,那么充满自信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3至1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列宁(问路时)着急-(选路时)坚决、自信的语气变化  (三)抓住“向前走”,体会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战胜艰险的勇气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列宁跟在巴果茨基后面走,他在最危险的地方停住了,他害怕了吗?巴果茨基让他“往回走”,他听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找到课文的第17自然段教师抓住“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列宁会想些什么?抓住“向前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走?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列宁没有被危险吓倒,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过险路,表现了列宁迎难而上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这时,通过师生合作朗读15至17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抒发学生对列宁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的赞美之情。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列宁走过了险路,登上了山顶,看到了日出壮丽景色的心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  三、通过学习列宁第二次登山的经过,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一)抓住“仍旧走”,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从哪看出列宁他们走了两次这条险路呢?”引导学生对“仍旧”加以理解,再次体会列宁主动找苦吃请学生边读第三段边找出第二次登山与第一次有哪些不同?并看图想象,下山时,列宁会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事,你对列宁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二)抓住“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  为什么回来时不必走这条险路,列宁仍旧走呢?列宁是怎么解释的呢?教师由此问题导入理解中心段的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思考:“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联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地锻炼意志的?(学生自选板书中的内容,自选句式来说从而体会到列宁不愧是一位革命领袖,他自找苦吃,以苦为乐,自觉地锻炼意志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  四、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精心设计归纳段意的训练  归纳段意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却是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因此,设计了三种训练形式来归纳段意,目的是用归纳段意进一步突破难点,抓住重点,为抓主要内容铺路搭桥  课文共分三段学习第一段,请学生边读边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独立概括段意  学习课文第二段时,开始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登山?怎么登山?结果如何?”自学,初步感知主要内容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投影,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段意  第二段段意:列宁为了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了山顶  第二段段意:列宁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了山顶  第三段段意是在学生读懂内容,体会中心后,采用填空练习概括的  第三段段意: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列宁()仍旧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二)精心设计抓主要内容的训练  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小,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引导学生在迁移中用方法,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上为此,设计了以下训练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段意有哪些方法?(归并法,抓重点句,连重点词、串问题答案等)启发学生比较:归纳段意和抓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归纳段意是把相同意思的几个自然段段意归并在一起;抓主要意思是把各段段意归并在一起。

      接着请学生把三段段意连起来说一说,告诉学生这就是《登山》一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出示投影,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  出示投影(一)  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列宁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了山顶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列宁仍旧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学生读后发现“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一句是隐居的原因,与登山关系不密切,是次要内容,可以删去学生迁移运用了舍次留主的方法  出示投影(二):学生读后发现这段话中“列宁”出现了三次,人称重复,可以将第2个、第3个删去或将第3个换成“他”另外“危险的”出现了两次,可以删去第2个  出示投影(三):引导学生读后发现,连段意后段与段间不连贯,可以通过添加词语的方法,使段间衔接自然  通过几次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抓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抓主要内容呢?学生运用了串问题答案,连重点词语等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开发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说板书设计  “不必走” “仍旧走” 列宁  为什么? 登 “往回走” 向前走 自觉  怎么? 山 “不能走” 跟着走 锻炼  结果? “太危险” “就走” 意志  此板书设计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

      课题左边是学生质疑内容,也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线索中间部分抓住巴果茨基和列宁对话的四个关键点(语言文字训练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右边部分高度概括了学生体会到的本文的中心思想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说特色  创造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呢?在《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凭借教材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做了一点探索  1.抓住“难点”,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列宁第一次登山不光为了看日出,而是锻炼意志,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在第二段学习时就领悟到这一点,而是在学习了第三段理解了中心句后,精心设计了联系全文,自选内容(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心的体会  2.抓住“异点”,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练习抓主要内容的训练中,教师的着眼点不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而是启发学生多想几种方法练习抓主要内容在学习抓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次次去发现问题,一步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获取了知识,培养了概括能力,而且启迪了创造性思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17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有答案.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