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9.doc
13页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 分:100分时 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2010年8月20日科学网消息: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天文学家发现了早期宇宙的“残骸”——一颗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第二代恒星它位于距离地球29万光年之遥的矮星系玉夫星座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于该二代恒星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发光发热 B.自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而明亮 C.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 D.该恒星所在天体系统内有生命存在2.该恒星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3.图1是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发生在A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 A.黑子 B.日珥 C.耀斑 D.太阳风图14.图2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图25.下列各组天体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 ) A.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 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 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 D.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不大的是( ) A.生物活动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火山的爆发 D.煤和石油的形成 图3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图3平均年轮宽度黑子相对数7.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 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8.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图4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4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10.首次成功对接时,纽约(西五区)当地的时间为 ( ) A.11月2日20时23分54秒 B.11月3日12时36分6秒 C.11月3日14时36分6秒 D.11月2日12时36分6秒 图5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回答11~12题:图51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1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13.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14.图6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 )图6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5.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的物体始终有影子且其影子只朝南的地区在( ) A.南回归线以南至南极圈以北之间的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以南之间的地区 D.赤道以南的地区图7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16~17题。
16.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17.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图8 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变小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18.图8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部分)图, 读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地幔 B.图中C为地壳 C.图中E为古登堡界面 D.图中F为陆地部分19.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图920.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0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比乙高3°C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反射率差异图1021.图10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图1122.如图11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2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 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 若图12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24~25题。
图1224.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d、c、a C.a、c、b、d D.d、c、b、a25.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干冷的气流 D.西风带26.图13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风”的是( )图13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图1427.图14是地球上气压带示意图,与热带雨林气候形成有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8.下表是某气象兴趣小组在2月25~27日的天气观测记录表,据此判断影响该时段的天气系统是( )日期天气状况风向风力气温(℃)2月25日阴,有时有雨东北到东风3~4级17~192月26日阴,有时有雨东北到东风,午后转北风3~4级,下午5级,阵风6~7级15~182月27日晴转多云北到西北风5级,阵风6~7级4~14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29.读图15,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图15 A.a>b>c>d B.b>a>c>d C.c>b>d>a D.c>d>a>b图16 读图16,回答30~31题。
30.图示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31.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 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图17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17),回答32~33题32.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33.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图示天气系统相关的是( )A.梅雨 B.锋面雨 C.台风 D.伏旱 34.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锋过境后,天气转阴,气压升高 B.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多与暖峰有关 C.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D.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 “全球变暖”已成事实,而有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
据此完成35~36题35.“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36.“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图18图18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7~39题37.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 C环节 B. G环节 C. F环节 D. E环节38.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 A.A、B循环 B.H、G循环 C.A、C、G、E、F循环 D.B、C、G、F循环39.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之间水的连续运动 C.水循环使海陆间物质得到交换,但没有能量的交换 D.水汽输送总是从海洋向陆地方向输送 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
读下面四幅水体相互补给示意图(图19),回答40~41题图1940.图中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图反映枯水期河水补给潜水 B. B图反映丰水期潜水补给河水 C. C图反映湖泊水补给河水,河流处于丰水期 D. D图反映河水补给湖泊水,河流处于丰水期41.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湖泊对河流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B.水库被称为人工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C.一般情况下,潜水是河流稳定的补给图20流量(103立方米/秒) D.无论何种状况,潜水与河水都可相互转化42.图20反映我国东部某河流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