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公转地理意义一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ppt
53页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 1 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近日点地球地球太阳太阳远日点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2 2、 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逆时针逆时针3.公转的周期:公转的周期:365天天6时时9分分10秒(秒(1恒星年)恒星年)近日点近日点近日点近日点(1(1月初月初月初月初) )远日点远日点远日点远日点(7(7月初月初月初月初) )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 NN N近日点近日点1月初月初远日点远日点7月初月初4 4 公转速度4 4 公转速度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速度1 1月初(近日点)1.4711.471亿kmkm61`/d61`/d30.3km/s30.3km/s7 7月初( (远日点) )1.521.52亿kmkm57`/d57`/d29.3km/s29.3km/s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较快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较慢注意注意:角速度和线角速度和线速度速度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 , 北半球夏半年天数北半球夏半年天数北半球夏半年天数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长于冬半年长于冬半年长于冬半年, , 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 .5月1日——10月1日地球公转的速度怎么变?答案:先变慢后变快答案:先变慢后变快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地地 轴轴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自西向东2323时时5656分分4 4秒秒 恒星日恒星日365365天天6 6时时9 9分分1010秒秒 恒星年恒星年 除极点外,其它都相等除极点外,其它都相等1515°∕∕时。
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近日点(近日点(1 1月初)最快月初)最快远日点(远日点(7 7月初)最慢月初)最慢黄赤交角(黄赤交角( 23 23°26′26′))太太 阳阳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绕转中心绕转中心方方 向向周周 期期速速 度度关关 系系 自自 转转公公 转转活动:活动: 地轴与黄道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分别为地轴与黄道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分别为多少度?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多少度?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两面三角度” ” 考点考点考点考点2 2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1. 1. 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1) (1) 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 :①①①①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 ,变化一致变化一致变化一致变化一致: : 黄赤交角增大黄赤交角增大黄赤交角增大黄赤交角增大, , 回归线度数增大回归线度数增大回归线度数增大回归线度数增大; ; 反之反之反之反之. .②②②② 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 (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 ) )③③③③ 与五带范围的关系与五带范围的关系与五带范围的关系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热带热带热带热带: :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有直射现象的地区: : 温带温带温带温带: :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寒带寒带寒带: : 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北温带北温带北温带南温带南温带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北寒带北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23º26´N23º26´S0º北极北极南极南极赤道赤道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太太阳阳光光太太阳阳光光太太阳阳光光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来回移动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多4)回归运动示意图:(4)回归运动示意图:23º26´N23º26´S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周期:回归年(周期:回归年(365365日日5 5时时4848分分4646秒)秒)春分日春分日—3月月21日日夏至日夏至日—6月月22日日秋分日秋分日—9月月23日日冬至日冬至日—12月月22日日春分日春分日—3月月21日日23°26´N23°26´S0°地球地球“五带五带” 划分划分假如黄赤交角变为假如黄赤交角变为假如黄赤交角变为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300 023230 026′26′23230 026′26′66660 034′34′66660 034′34′60600 060600 030300 030300 0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交角增大交角增大交角增大交角增大: :热带、寒带面积增大,热带、寒带面积增大,热带、寒带面积增大,热带、寒带面积增大,温带面积减少温带面积减少温带面积减少温带面积减少交角减小交角减小交角减小交角减小: :热带、寒带面积减热带、寒带面积减热带、寒带面积减热带、寒带面积减小,温带面积增大小,温带面积增大小,温带面积增大小,温带面积增大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春季:3、、4、、5月月夏季:夏季:6、、7、、8月月秋季:秋季:9、、10、、11月月冬季:冬季:12、、1、、2月月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地球(地轴)倾斜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高度变化昼夜长短昼夜长短变化变化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23026′23026′66034′6603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考点考点考点考点3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面地面h h白天:白天: h>0晨昏线上:晨昏线上: h=0晚上:晚上: h<0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 h ))(一一)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角角) 的变化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地方时地方时地方时地方时1212的太阳高度的太阳高度的太阳高度的太阳高度)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变化规律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夏夏至至日日(( 6月月22日日))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季节)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北北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区的各地区的各地区的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度度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较大较大较大较大, , 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最最最最小小小小23°26´90°0°冬冬至至日日(( 12月月22日日))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区的各地区的各地区的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度度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较大较大较大较大, , 北北北北半球半球半球半球最最最最小小小小23°26´90°0°(4) (4)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例例例例1.1.1.1.计算计算计算计算琼海市琼海市琼海市琼海市( ( ( (大约大约大约大约19191919º º N)N)N)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 = 90°- H = 90°- 纬度差纬度差((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地的地理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 ( ( ( 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 ) )夏至日夏至日:H=90°°°°—19°°°°=71=71=71=71°°°°冬至日冬至日:H=90°°°°—I19°°°°—23—23—23—23°°°°26262626'I 'I=85=85=85=85°°°°34343434' '春秋分:春秋分:H=90°°°°—I19°°°°+23+23+23+23°°°°26262626'I 'I=47=47=47=47°°°°34343434'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离直射点越离直射点越近近,正午太阳高度越,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大;;离直射点越离直射点越远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小。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规律规律规律规律: :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90°) °);;;;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 (1) 纬度相同的地点纬度相同的地点纬度相同的地点纬度相同的地点, ,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离直射点纬度越近离直射点纬度越近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 (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离直射点纬度变化离直射点纬度变化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1° ( (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0N NS S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的分布规律的分布规律的分布规律6060606030303030303030 30 60606060909090 90 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③③③③0 00 0春秋分日:由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向南北两侧递减减夏至日:由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向南北两侧递减减冬至日:由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向南北两侧递减1.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赤道赤道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春秋分春秋分90°60°30°0°南极南极南极圈南极圈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圈北极北极0 °0 °90°60°30°0°北极圈北极圈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2.2.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3.3.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相等相等两地的纬度差两地的纬度差(三)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三)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等纬距递减。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等纬距递减例例: 如如图所所示示的的日日期期,,下下列列地地点点::北北京京((39°54′N)),,新新加加坡坡((1°N)),,汕汕头((23°26′N)),,海海口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新加坡、海口、汕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北京B.北京、汕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海口、新加坡C.汕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海口、北京、新加坡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C160°EAB70°0°◆◆图中图中AB表示晨昏圈的一部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分,此时公转速度较快此时公转速度较快1、直射点地理坐标、直射点地理坐标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3、北京时间、北京时间(20°S, 110°W)(3:20) 10、上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上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 )) A . A B. B C. C D. DD1111、下图是我国西藏某地、下图是我国西藏某地6 6月月22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 (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未考虑海拔等因素) 该地的地理坐标为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 ))A 30°N,,90°E B 16°52’N,,105°EC 23°26’N,,120°E D 36°52’N,,150°E 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 (( ))A 12::00 B 13::00C 14::00 D 16::00AD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长短比例”来表示来表示昼弧昼弧夜弧夜弧(二)昼夜长短的变化(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 1)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一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律①①. .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为为1212个小时。
个小时 昼昼夜夜惟有在春秋分时刻,晨昏线才与惟有在春秋分时刻,晨昏线才与经线圈重合经线圈重合②②、、夏至日(夏至日(6 6月月2222日)昼夜长短情况日)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昼极夜极夜昼长昼长夜短夜短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短昼短夜长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是极昼北极圈内是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夜赤道上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③③、冬至日(、冬至日(1212月月2222日)昼夜长短情况日)昼夜长短情况极夜极夜极昼极昼夜长夜长昼短昼短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夜短夜短昼长昼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是极夜北极圈内是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昼赤道上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最短南半球昼最长2. 2.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 3. 21——9. 23 :(1) 3. 21——9. 23 :9. 23——9. 23——次年次年次年次年3. 21 :3. 21 : 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 ,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 ( ( 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昼短夜长昼短夜长昼短夜长 ) , ) , 且越向北白昼越长。
且越向北白昼越长且越向北白昼越长且越向北白昼越长 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 , 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长夜短 ( ( 北半北半北半北半球昼短夜长球昼短夜长球昼短夜长球昼短夜长 ) , ) , 且越向南白昼越长且越向南白昼越长且越向南白昼越长且越向南白昼越长2 2))))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3 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 (夜长也相等夜长也相等夜长也相等夜长也相等). ). 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纬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纬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纬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 同纬度数的同纬度数的同纬度数的同纬度数的 S昼昼昼昼= =N夜夜夜夜,,,,S夜夜夜夜= =N昼昼昼昼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6.22 昼最长昼最长12.22昼最短昼最短 6.22昼最短昼最短12.22昼最昼最长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6.22H 最大最大12.22H最大最大一年两次一年两次H=9012.22H最小最小6.22 H最小最小 6.22 昼最长昼最长12.22昼最短昼最短 6.22昼最短昼最短12.22昼最长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昼长由极昼向极夜递减昼长由极昼向极夜递减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11. .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2. .A、B、C、D四点地球公转较慢的是A、B、C、D四点地球公转较慢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3.3.你能在图中找出近日点和远日点并用你能在图中找出近日点和远日点并用●●标出来吗标出来吗? ? DABC●●AC练习1、 下表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完成下列两题 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四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丙甲乙 D.甲乙丁丙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DB2、如图所示为、如图所示为6月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3—6题: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甲 B.乙.乙 C.丙.丙 D.丁.丁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A.甲.甲 B.乙.乙 C.丙.丙 D.丁.丁5.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A.甲.甲 B.乙.乙 C.丙.丙 D.丁.丁6.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相似的是A.甲.甲 B.乙.乙 C.丙.丙 D.丁.丁ADBAD DB B B B D D B B3 3、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方向;南极点相反。
方向;南极点相反 物影SSN经线经线竹竿物影NNS经线经线竹竿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度基本不变度基本不变 06 12 18 24H高度小时(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θθH1A Aa aθθa aH2A AH1==H2 ==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H)(H)== 90° 90°-- 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θ-aθ-a?90°--(( θ--a ))?θ+aθ+a90°--(( θ+a ))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