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人格障碍在DSM中的发展变化.doc
4页浅议人格障碍在DSM中的发展变化一、DSM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发展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來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 DSM之所以被出版,是因为想为精神疾病建立全国甚至全球统一的诊断标 准,更方便精神病学家相互交流和探讨研究第一版DSM于1952年出版, 当中列冇60种不同的精神疾病此后依次出版了 DSM-ILDSM-III>DSM-III-R> DSM-IV> DSM-IV-TR和2023年最新出版的DSM-Vo DSM手册既是临床诊 断的模板,以便医生对症下药;同吋它也是一个研究结构图,帮助精神病 学发现更多未知的研究方向这本手册被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广泛接受,一 般都作为学习和诊断的金科玉律,尽管学术界对于DSM手册的质疑和批评 屡见不鲜在各个版本的演进中,精神疾病的种类也由最初的60种增加到了几 百种,分类越來越细,诊断标准也越來越科学严谨。
但是针对DSM对精神 疾病的分类方法以及临床判断标准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一些是基于丿力史 文化因素,例如在1973年APA通过投票将同性恋移除了精神疾病的范畴; 一些是基于病理形成原因上的,因为DSM对精神疾病的判断是通过患者的 自我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必须是绝对真实可靠的才能确诊,并没有任何客 观的、生物可验证的标准,临床医生如果经验不足就很冇可能诊断出假阳 性或者假阴性的病例造成不良后果;一些是基于跨学科研究上的,因为 DSM在制订和修订中都是建立在主要由精神病学家所参与的会诊以及委 员会会议上,所以它的内容并没有反应关于心理病理学的议题的所有意见二、人格障碍在DSM中的发展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 —般被认为是患者在童年、青少年 或成年早期正常人格在发育中发生了偏离,这种偏离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社 交、生活和工作,出现一系列与我们的道德伦理或者正常价值评判不一样 的行为,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但会对患者木身造成 痛苦甚至对周围的人造成危害的一种精神疾病人格障碍从病理的角度来 说是一种由心理方面的问题引起的,一开始并没冇被认为是精神疾病,后 来逐渐被国内外接纳为一种精神疾病。
人格障碍在DSM的几版发展中几经 增减,冇些被移除,有些被合并或者分离出來(见图一)在DSM-I中就已经把人格障碍列为七大类之一的精神疾病,DSM-II大 部分延续DSM-I对人格障碍的定义和分区该时期(即发展早期: 1952-1980)的诊断冇以下特点:第…,人格障碍诊断是凭借描述性语言进 行的,且特征描述过于简洁,对于临床人员,这种诊断体系缺乏操作性指 导,尚处于尝试性分类阶段第二,浚时期诊断标准的条目有主次分别, 而且没有同时说明次耍条冃存何种程度上予以诊断考虑,这也进一步增加 了诊断的困难第三,由于理论认识的滞后,临床实践中很多当前看来复 杂的共病情况,临床人员往往从个人专长、喜好出发•给予单一障碍诊断 1所以可以明显看出人格障碍这一类精神疾病在DSM发展早期诊断的有效 度和可靠度是非常低的从DSM-III开始,诊断系统在有效性和可靠性上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对人格障碍的1《DSM体系中人格障碍诊断发展的探讨(综述)》,辛增 友、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9卷图一 DSM体系中人格障碍的发展2各分区的诊断标准上,DSM-III实现了从心理分析性描述到操作性描述 的过渡3。
并针对主次不同的标准描述使诊断难以操作的状况,发展出了 “多生标准” (polythetic,即每条标准在诊断中都是同等重要的)多轴诊 断标准也是从DSM-III开始启动的,它将个体诊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五 个轴分别评估人格障碍归第二轴,第二轴即人格疾患及智能不足,常见 的第二轴违常包括边缘型人格异常、分裂型人格异常、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自恋型人格异常以及心智迟缓智能障碍将人格障碍列为多轴诊断标准的 第二轴可以确保研究者对它的持续关注人格障碍在DSM中逐渐被重视起来,诊断标准也越发详细起来,有了 很大的改善,而且从DSM・III开始强调文献和实验基础的重要性,大大避 免了临床诊断的主观随意性此外,人格障碍的定义不断地被修订,从刚 开始简短的描述一一“人格结构中的一种发展性缺陷或内在病理学倾向, 且很少冇主观焦虑及痛苦感,是一种终生的行为模式.很少冇缓解的空间”, 后续版本增加了发生时间的描述、发展和变化过程等限定,一直发展到 DSM-IV-TR时人格障碍的六条标准界定三、结语可以说,人格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变化是DSM从1952年至今的 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从中清楚地看到DSM在初期发展上的众多缺陷,中 后期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改变、革新,也会看出DSM在理论基础上有发展 和变化,比如放弃了心理动力学说最后使用医疗模式进行诊断、评判,使 正常与不正常Z间有了一个明确的区分。
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 术的发展也影响着DSM的变化,DSM从起初的完全无生理性诊断标准也 慢慢地走上“非理论”之路,运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辅助精神疾病的诊断 也是一大进步DSM至今仍有众多争议,但是它作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 指导性文献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不过,也只冇学术界和临床研究上的不 断地质疑和批评,DSM的革新和发展才有更大的动力2图片来自《DSM 体系中人格障碍诊断发展的探讨(综述)》,辛增友、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2005年第19卷3《DSM体系中人格障碍诊断发展的探讨(综述)》,辛增友、郑涌,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9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