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探报告编写规范.doc.docx
16页物探报告编写规范 篇一:物探类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及格式 由于物化探本身的方法、装置、参数、比例尺的不一,物性条件及所面对的目的物不同,都导致所工作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报告格式并不能完全统一这里只给出一般格式,相同部分主要是物化探的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一般在解释前面,也即只有所取数据合格、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化探还须说明分析方法及检出限、报出率等),并给出“可以用于报告编写”结论,才有下面解释等各章节内容 对于图件要求也不一,如重、磁,一般还需要提供部分转换图件,但材料、平面、剖面图、推断解释图等都是必须的 五、 物探类(重、磁、电)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绪 言 1.工作任务及目的 任务、任务书编号、具体任务,通过工作达到的目的 2.工区慨况 工区范围、地理坐标及所属行政区划、地形特征等 3.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简述工作过程、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找矿成果 第二章 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以往地质、物探工作 简述以往开展过的地质及物探工作,分析矿体异常、对找矿有意义的异常和干扰体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可利用性评价 2.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矿体地质特征:矿体产出部位、围岩或顶底板、蚀变、矿体形态、矿石特征、品位等 3.地球物理特征 以往及本次工作取得的物性参数统计结果、物性特征、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第三章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工作布置 采用的工作方法、比例尺、测网、测线方向、点线号编排等 2.测地工作 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仪器性能及校验、基线、测线敷设方法及施测技术要求、坐标与高程的引入;质量检查方法、质检点分布、质检率、精度统计结果(点位、高程中误差及相邻点距相对中误差和方向差)等 3.物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示(可按方法分节) ①仪器:观测所用仪器、仪器技术参数指标、仪器检查调节与性能试验等 ②野外工作:野外观测方法、质量检查、误差统计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有效 ③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方法、各项改正(含所用公式)及其改正的误差统计等 ④物性工作:物性标本的采集、测定及质量检查、物性参数的统计等 ⑤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及目的 ⑥图件编绘:基础图件及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的整饰等。
第四章 资料的解释推断 1.异常的判识 异常的判识标准、判识的结果、异常编号以及异常总体特征概述 2.异常的解释推断 分类或逐个异常进行定性、定量解释,包括:异常特征、地质特征、物性参数特征的描述,定性分析引起异常之场源体的地质原因,对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异常,也应进行定量反演对所有推断的矿致异常进行定量反演并求取场源体埋深、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 对有意义的异常逐一列明定性推断依据、定量反演方法和定性与定量推断的可靠性(精度)的自我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取得主要地质找矿成果;未解决或未肯定的地质问题及原因;方法应用效果分析等 2.建议物探异常查证具体建议,今后物探工作的建议 注:附图应包括: 1. 基础成果图: 实际材料图、剖面图、剖面平面图、平面图 2.推断成果图 综合剖面图、综合平面图、建议验证工程布置图 六、地震类报告编写格式 序 言(任务、任务书编号、具体任务,通过工作达到的目的探矿权人,任务完成情况等) 第一章 概况 1、交通概况与自然地理 2、勘探范围 3、以往地质勘探工作及评述 第二章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煤层P 2、地球物理特征(表层地震、浅层地震、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第三章 野外工作方法 1、试验工作及结论(试验、低速带调查等) 2、测网布置(工程布置等) 3、资料采集方法(观测系统、各参数、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4、野外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 5、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四章、资料处理与解释 1、资料处理(处理试验及基本流程、叠前处理手段及效果、叠后处理手段及效果、精细的交互速度分析、质量控制、成果剖面质量评述等) 2、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反射波与地质层对比、波追踪对比、断裂构造的确认及煤系形态解释、时深速度转换与标定等) 3、成果图件编制(主要目的层To等时线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地震地质时间剖面图) 第五章 地震勘探的工作成果 1、煤系地层起伏形态 2、断层控制(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及相互关系、断点与断层的评价标准、断点组合及断层控制程度、断裂构造详述) 第六章 结 论 1、地震勘探成果评价 2、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表 断层控制情况一览表 设计与完成工程量一览表 地震测线测量成果表 利用钻孔一览表 七、测井类报告编写格式 (一)单孔解释成果说明书编写内容格式 一、序言 1、项目、工作目的地 2、钻孔情况(孔名、性质、位置、目的煤层、孔深及层位、套管程序、井液性质(密度、电阻率、温度)等一般性内容。
二、测井施工情况 1、地质任务、作业依据 2、施工日期(历次) 3、仪器测试与标定(室内、井场) 4、测井情况(设计完成,增、减测井内容及原因) 5、测井数据采集方法、测井程序 6、测井项目及曲线质量 7、完成测井工作量及质量 三、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综合解释 1、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和预处理 3、测井解释模型的选择 4、测井处理软件、处理程序及主要解释参数选择 5、煤岩层的定性、定厚解释 6、综合解释成果 四、工程、水文及其它测井概况 分别详述井斜、井径、井温、水文测井、其它测井情况 煤层气钻孔增加井身质量、固井等方面的评述 五、结论及建议 1、完成任务情况及成果 2、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图:钻孔测井综合成果图(1:500或1:200); 钻孔煤层综合测井曲线图(1:50) 钻孔测井曲线图(综合解释中未能放置的其它曲线,1:500或1:200) 钻孔地层岩石强度参数曲线图 其它有关的图件 附表:井场原始数据记录薄 测井成果薄 其它相关表格 (二)煤田测井报告编写内容格式 一、概况 1、项目、工作目的地 2、工作任务(地质任务、勘查区范围、作业依据等) 3、勘查区位置胶自然地理条件 4、以往地球物理测井工作评价 5、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完成的地质任务情况,工程量及质量评述) 二、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勘查区基本地质概况(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工程、环境及煤层、煤层气等特征) 2、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完成地质任务的依据) 三、工作方法及测井仪器 1、使用测井仪器情况(型号、设备类型、仪器刻度、测试方法及精度) 2、试验情况(试验目的、试验孔数量、孔位及试验内容) 3、技术参数指标(采用的方法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等) 四、资料处理和解释 1、资料处理情况(处理目的、思路、内容、方案及流程) 2、资料解释情况(解释方法、技术、依据、原则) 五、地质成果 详细说明岩、煤层对比、构造、沉积环境、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等的地质应用成果。
六、结论和建议 1、地质任务完成情况、解释精度评价 2、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建议 附图:钻孔测井综合成果图(1:500或1:200); 地层物性综合柱状图; 煤、岩层曲线对比度图(1:50); 复杂结构煤层对比图(1:50) 测井设计要求的平面等值线图; 其它相关图件 附表:测井工程量、质量汇总表 篇二:物探报告规范 第一章 绪 言 1.工作任务及目的 任务、任务书编号、具体任务,通过工作达到的目的 2.工区慨况 工区范围、地理坐标及所属行政区划、地形特征等 3.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简述工作过程、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找矿成果 第二章 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以往地质、物探工作 简述以往开展过的地质及物探工作,分析矿体异常、对找矿有意义的异常和干扰体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可利用性评价 2.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矿体地质特征:矿体产出部位、围岩或顶底板、蚀变、矿体形态、矿石特征、 品位等 3.地球物理特征 以往及本次工作取得的物性参数统计结果、物性特征、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第三章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工作布置 采用的工作方法、比例尺、测网、测线方向、点线号编排等 2.测地工作 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仪器性能及校验、基线、测线敷设方法及施测技术要求、坐标与高程的引入;质量检查方法、质检点分布、质检率、精度统计结果(点位、高程中误差及相邻点距相对中误差和方向差)等 3.物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示(可按方法分节) ①仪器:观测所用仪器、仪器技术参数指标、仪器检查调节与性能试验等 ②野外工作:野外观测方法、质量检查、误差统计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有效 ③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方法、各项改正(含所用公式)及其改正的误差统计等 ④物性工作:物性标本的采集、测定及质量检查、物性参数的统计等 ⑤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及目的 ⑥图件编绘:基础图件及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的整饰等 第四章 资料的解释推断 1.异常的判识 异常的判识标准、判识的结果、异常编号以及异常总体特征概述 2.异常的解释推断 分类或逐个异常进行定性、定量解释,包括:异常特征、地质特征、物性参数特征的描述,定性分析引起异常之场源体的地质原因,对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异常,也应进行定量反演。
对所有推断的矿致异常进行定量反演并求取场源体埋深、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 对有意义的异常逐一列明定性推断依据、定量反演方法和定性与定量推断的可靠性(精度)的自我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取得主要地质找矿成果;未解决或未肯定的地质问题及原因;方法应用效果分析等 2.建议物探异常查证具体建议,今后物探工作的建议 注:附图应包括 1.基础成果图 实际材料图、剖面图、剖面平面图、平面图 2.推断成果图 综合剖面图、综合平面图、建议验证工程布置图 篇三:物探报告样本 地球物理勘探报告 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工程建设场地地球物理勘探的任务,旨在确定该扩建工程场地内是否存在断裂 拟建场地位于张庄的东侧,西侧为张家港,南与李村相临,北有顾店村,地理坐标北纬XX,东经XX 野外工作于XXXX年10月26日~10月31日,历时4天,共完成电阻率层析成像勘探剖面2条 一、场地工程地质、地球物理条件 (一)地层岩性 场地位于北部山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前缘,上覆地层主要为一套第四系冲洪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