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教学设计.doc
4页《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让语文阅读教学进入新时代它画面新颖,表现生动,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启发,能发掘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枯燥的表现手法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思维只要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就能让它引领孩子进入阅读的个性化,让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哈姆莱特”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教材分析】莫高窟凝聚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显示出民族自豪感《莫高窟》这篇文章描述了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那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描写了莫高窟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语和排比描写,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详细具体。
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等,都是本年级段的学习重点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亦是文章的文眼本篇文章的内容极具鉴赏性,适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感悟莫高窟带给我们的意义教学方法】 莫高窟与《莫高窟》,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通过品味《莫高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结构的精妙,思想的深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引入莫高窟,展现莫高窟,从而认识莫高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2、ppt出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记得文中的这句话吗?大家一起读现在,就让我们摒住呼吸,再次走进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二、“触摸”彩塑一)速写1、(出示ppt图片)请大家看这些图片,他们是谁?谜底就在这段文字中,读一读2、说出你的答案,依据是?(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3、千年之前,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寄托: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排忧解难,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女生读)“慈眉善目”;人们塑造天王,是希望他守护四方,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男生读)“威风凛凛”;力士脚下各踏一只小鬼,人们希望他捍卫正义,所以他——(屏幕出示,指名读,齐读)“强壮勇猛”。
4、这就是莫高窟中的彩塑,他们——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ppt屏幕出示图片,引读)(二)、特写1、 让我们拉近一幅特写(ppt屏幕出示卧佛),这是莫高窟彩塑中的一尊卧佛书上是怎么描写这尊卧佛的呢?(ppt出示描写卧佛的文字)自由读2、 你从“长达16米、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些文字里读出了什么?(雄伟、造型逼真、惟妙惟肖、精妙绝伦……)3、 谁来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齐读)4、作者用这简简单单的四字词语,将菩萨、天王、力士、佛祖的形象、神态写得各具特色,这就是(齐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怪不得游人们会啧啧称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5、游人啧啧称赞的仅仅是彩塑吗,更应该称赞谁?(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6、所以,我们会说——(ppt屏幕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三)、背诵1、再来看看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2、记住这种特点,会让背诵更加简单尝试背诵)三、走进壁画1、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壁画,作者是如何让巧妙的连接彩塑和壁画的呢?(出示句子)2、上句承接彩塑,女生读,下句开启壁画,男生读。
3、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宏伟瑰丽)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宏伟瑰丽?4、请同学们同桌小组合作,找找第三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划出相应的词或者句子,在旁边写一些自己的读书感受5、让我们分享一下学习成果A面积大: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12个操场 真是宏伟啊!B内容多:1请你来读读这段文字2(ppt出示主题丰富的壁画)让我们来欣赏欣赏教师讲解,学生猜测)3壁画的内容如此丰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了的世界,难怪有人称他们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再看看壁画的色彩,真不愧是(宏伟瑰丽)呀!C飞天美:1(ppt出示文字)让我们欣赏一下文中的飞天 2看,飞天来了,(ppt出示姿态万千的飞天)根据图片引读 3(ppt出示文字)这段文字写得美吗?作者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美?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排比,四字) 4这是句式的特点,内容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两列文字) 5读,加点的词都是?(动作) 6让我们一起做做这些动作,(引读,臂挎花篮,干什么?) 7你发现后面一列都是对前一列动作的想象 8作者用工整的结构,精彩的内容将飞天的动作描写得淋漓尽致,富有音韵美,想想,飞天还可能有哪些动作? 9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
10这么多飞天千姿百态,真是难怪作者这样夸他们,其中(引读) 11这艺术殿堂的创造者是?于是我们不禁感叹(齐读5)四、解读藏经洞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藏经洞,它面积不大,但里面有?2、这些藏品十分珍贵,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出示曾,大量,仅存) (ppt出示收藏在其他国家博物馆中莫高窟的文物)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3、你明白了什么?4、是啊,六万多件啊,现在在全中国只能找到19件珍品,哪去了?听出示图片)5、看了这些图片,听了这段介绍,你心中一定感慨万分,说说 外国列强将走了我们的宝物真是令人憎恨 我们国家实在是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6、我们愤怒,我们憎恨,带着这样的情感呢读好第4自然段齐读7、你知道吗?引领这些掠夺者进入莫高窟的是谁吗?是当地老百姓,是中国人自己!为什么?留给你们课后去研究五、总结 大量文物的失去,让我们扼腕叹息,但是不管莫高窟的文物走到哪里,它都让全世界看到古老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魅力所以,我们可以大声的说(引读第五段)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深沉的文章,一篇离孩子生活比较遥远的文章正是多媒体施展拳脚的舞台在本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同时,要先分清楚一个界限,那就是,教的是“莫高窟”,还是《莫高窟》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了解了这节课中多媒体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答案是必然的,课堂是基于书本又高于书本的于是,在教学中,本着多媒体为文章服务的宗旨,出示了课文中描述的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长达16米的卧佛,以及精美的壁画用绚丽的图像,弥补了孩子想象的空白,最大程度的让孩子理解文章语言的精美,理解莫高窟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从而激发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为下面关于体验藏经洞文物遗失的耻辱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了从《莫高窟》到“莫高窟”的飞跃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仅仅依靠孩子的想象,莫高窟将会多么苍白无力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