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55242360
  • 上传时间:2022-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念奴娇赤壁怀古根底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根底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A.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异(chā) 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详细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乱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8.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大局部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异,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1. A(B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C项砭应读biānD项称应读chèn)   2. D(份——分)   3. B(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   4. C(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5. C(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6. C   7. C(“卷”并非拟人手法)   8. B(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