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内江市高石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四川省内江市高石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中的东部农业文化区包括: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8. 对齐鲁文化副区表述正确的是( )①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②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 ③沿海有渔业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9. 巴蜀文化副区较之其他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曾经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首都 B. 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C. 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依托 D. 地形原因与外界文化交流不畅40. 各文化副区与当地的地方戏曲对应正确的是( )A. 燕赵文化副区一山东大鼓 B. 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一秦腔C. 齐鲁文化副区一川剧 D. 巴蜀文化副区一京剧参考答案:38. A 39. D 40. B【38题详解】据图1可知齐鲁文化副区位于华北地区,且包括山东省部分地区, ①②③即对山东省的表述,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在东北,错误。
故A正确39题详解】巴蜀文化副区分布于四川盆地附近,周边高山、高原环绕,历史上因地形原因与外界联系不便,故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D正确40题详解】黄土高原文化副区包括陕西附近地区,所以地方戏曲包括秦腔,故B正确燕赵文化副区对应京剧;齐鲁文化副区对应山东大鼓;巴蜀文化副区对应川剧2. 我国某市某中学(如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学会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某市可能是A. 乌鲁木齐 B. 拉萨 C. 天津 D. 郑州20. 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篮球场逐渐移向排球场的是A. 惊蛰到立夏 B. 立夏到小暑 C. 白露到立冬 D. 立冬到小寒21. 某市夏至日前后日落时刻约是A. 14:00 B. 18:25 C. 19:25 D. 19:52参考答案:19. A 20. C 21. D19.A市某中学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即地方时正午,该地经度88°EA市可能是乌鲁木齐,A对拉萨的经度约92°E,B错。
天津、郑州的经度在115°E以东,C、D错20.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方向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篮球场逐渐移向排球场,说明日落方向由西北转移到西南,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到南半球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符合的只有白露到立冬,C对A、B、D错21.A市冬至日前后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是10点,结合上题计算,此时地方时是7:52该地昼长约8小时16分夏至日前后的昼长相当于冬至日的夜长,即夏至昼长约15小时44分,可以计算出日落时刻约是19:52,D对A、B、C错点睛:旗杆影子最短,说明地方时是正午12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方向夏至日前后的昼长相当于冬至日的夜长,各地正午时间地方时是12点,上午、下午时间按长度相同计算3. 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 ②数字地球已能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 ③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是虚拟现实 ④数字地球采取集中方式存储信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参考答案:B4.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 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 D.为渔民提供海况、鱼汛等信息服务参考答案:A解析:该监测系统为渔民提供导航、海况、鱼汛等信息,是远洋捕捞的“保护神”,不是为了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
5. 下列哪些地理事物分布在我国中部经济地带 A.我国9大片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B.我国5大片全国性的商品棉基地C.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D.煤炭、石油、钨、锑等矿产产量居全国首位的省参考答案:D6. 图5为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十二个地区的数值,分类绘成的两幅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纬度地带分异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 ③垂直分异 ④地方性分异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荒漠带 B.热量不足,适宜种植春小麦C.气候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D.是我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基地 参考答案:A C7. 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回答6—10题:6.伊斯兰堡是下列哪个国家的首都A、巴基斯坦 B、印度 C、斯里兰卡 D、孟加拉国7.关于A、B两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A城为加尔各答,B城为孟买B、A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8.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D、茶叶分布在东北部9.中国春节时,印度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是雨季 D、是旱季10.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于高原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参考答案:6-10 ADCDD8.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下列景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难以看到的是A. 小桥流水 B. 西湖美景 C. 稻田插秧 D. 梨花盛开23.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 水资源丰富 B. 水运便利 C. 铁路交通发达 D. 矿产资源丰富参考答案:22. D 23. D【22题详解】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西湖美景,稻田插秧在长江三角洲常见,故ABC排除;果树多分布低山丘陵,平原较少,D难以看到符合题意,故选D23题详解】本题可利用排除法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部丰富,D正确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A错;地势低平,河流众多,经济发达,水运便利,铁路交通发达,BC错9. 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9~10题城镇教育设施水平星级酒店汽车交易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地铁里程甲高中2所0个 0个2个0公里乙国家重点大学26所160个58个318个440公里丙一般大学2所4个1个16个0公里丁国家重点大学4所72个33个274个236公里9.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 D.乙丁丙甲10.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DB10. 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验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甲,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为α据此回答第1~4题1. 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A.12:00 B.12:40 C.11:00 D.11:20 2. 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A.英国伦敦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0E)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0E)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0W) 3.图乙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A.21.50N B.21.50S C.45°N D.赤道 参考答案:1.B 2.B 3.D 4.A11. 人地关系中的“地”是指地理环境,下列有关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地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仅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无关 ‘B.人地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仅指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无关C.人地环境中的自然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参考答案:C12. 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是A.黑龙江省 B.内蒙古自治区C.吉林省 D.云南省参考答案:A13. 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A. 西高东低 B. 中间低四周高C. 东高西低 D. 北高南低35. 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大范围种植葡萄的地点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参考答案:34. C 35. D34.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地势高低,河流从高处向低流,所以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东高西低,选择C35.从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以判断为法国,法国南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盛产葡萄,以葡萄美酒著名,大范围种植葡萄的地点在④,选择D14. 辽宁在清王朝时期仍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的短短百年时间里,辽宁成为拥有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据此完成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落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参考答案:A15. 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 ( )A.北京地区昼短夜长 B.巴西高原草木枯黄C.开普敦温和多雨 D.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参考答案:A16.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2题。
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50.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