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课古诗文教学工作总结.doc
31页校本课古诗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可编辑 校本课古诗文教学工作总结第1篇:校本古诗文书目 附件: 小学各学期古诗背诵篇目及大量阅读书目 一、小学各学期古诗背诵篇目 (一)一年级上册(10首) 1、课文: 《山村》 宋邵雍 《画》唐王维 《静夜思》唐李白 2、课后或语文园地: 《咏鹅》唐 骆宾王 《画鸡》 明唐寅 《悯农》(锄禾日当午)唐李绅 3、增补: 《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古朗月行》 唐李白 《梅花》宋王安石 《江南》汉出自《乐府诗》 (二)一年级下册(10首) 1、课文: 《春晓》唐孟浩然 《村居》清高鼎 《所见》清袁枚 《小池》 南宋杨万里 2、增补: 《长歌行》 (节录)汉《乐府诗》 《悯农》(春种一粒粟)唐李绅《春夜喜雨》 唐杜甫 《鸟》唐白居易 《华山》宋寇准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三)二年级上册(15首) 1、课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唐杜牧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赠汪伦》唐李白 2、增补: 《夜宿山寺》唐李白 (全文)《山中》唐王勃 《山间问答》唐李白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唐贺知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鹿柴》唐王维《风》唐 李峤 《送兄》 唐七岁女童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田园乐》唐王维 《井梧吟》唐薛郧 (四)二年级下册(15首) 1、课文: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 2、增补: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塞下曲》唐卢纶 《江雪》唐柳宗元 《乐游原》唐李商隐 《凉州词》 唐 王翰 《出塞》唐 王昌龄 《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惊雪》唐陆畅 《元日》宋王安石 《题诗后》唐贾岛 (五)三年级上册(20首) 1、课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望天门山》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2、课后或语文园地: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全文) 《山居秋暝》唐王维 《绝句》(江碧鸟逾白)唐杜甫 《江南春》唐杜牧 《游山西村》宋陆游 《庆申正月游齐安》宋王安石 3、增补: 《渔歌子》唐张志和 《赠花卿》唐杜甫 《竹里馆》唐王维 《示儿》宋陆游 《敕勒歌》北朝民歌 《秋夕》唐杜牧 《枫桥夜泊》唐张继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别董大》 唐 高适 《墨梅》元王冕 (六)三年级下册(20首) 1、课文: 《咏柳》唐贺知章 《春日》宋朱熹 《乞巧》唐林杰 《嫦娥》唐李商隐 2、课后或语文园地: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雨过山村》唐王建 《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唐杜甫 《破阵子》北宋晏殊 《游子吟》唐孟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3、增补: 《春日》宋秦观 《观书有感》宋朱熹 《石灰吟》明于谦 《采桑子》宋辛弃疾 《清明》 唐杜牧 《明日歌》清钱鹤滩 《寒食》唐韩翃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七)四年级上册(20首) 1、课文: 《题西林壁》宋苏轼 《游山西村》宋陆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课后或语文园地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3、增补: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题临安邸》宋林升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桃花溪》唐张旭 《春日偶成》宋程颢 《池上》唐白居易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七步诗》魏曹植 《秋浦歌》(其十四) 唐李白 (八)四年级下册(20首) 1、课文: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望洞庭》唐刘禹锡 《忆江南》唐白居易 《乡村四月》宋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宋 范成大 2、课后或语文园地 《使至塞上》唐王维 《将至桐城》清王士禛 《登快阁》宋黄庭坚 《鹧鸪天•送人》宋辛弃疾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饮酒》(结庐在人境) 晋 陶渊明《鸟鸣涧》唐王维 《题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约客》 宋赵师秀 《社日》唐王驾 《村夜》唐白居易 3、增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凉州词》唐王之涣 (九)五年级上册(20首) 1、课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2、课后或语文园地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 《劝学》唐颜真卿 《西江夜行》唐张九龄 《梦李白•其二》唐杜甫 《灞上秋居》唐马戴 《随园诗话》清袁枚 《长安春望》唐卢纶 《鹧鸪天》宋刘著 《座右铭》唐陈子昂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3、增补: 《房兵曹胡马》唐杜甫 《马诗》唐李贺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唐刘禹锡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冬景》宋苏轼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 (十)五年级下册(20首) 1、课文: 《牧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2、课后或语文园地: 《浪淘沙》 唐刘禹锡 《满江红》 宋岳飞 《偶成》宋朱熹 3、增补: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清龚自真 《竹石》清郑板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唐王昌龄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如梦令》宋李清照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二、小学各学期大量阅读书目 (一)一年级上册 《我有友情要出租》 (台湾)方素珍 《神奇校车——海底探险》 《晚安,小月亮》(英国)安德烈.德翰 《树真好》贾尼思.梅.伍德里 (二)一年级下册 《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调皮的日子》秦文君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王一梅 《新十万个为什么》 (三)二年级上册 《安徒生童话》 《笨狼的故事》 《长袜子皮皮》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四)二年级下册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 《木偶奇遇记》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乌丢丢的奇遇》 (五)三年级上册 《小飞侠彼得潘》 《绿野仙踪》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格列佛游记》 (六)三年级下册 《夏洛的网》 《皮皮鲁和幻影号》 《樱桃沟的春天》 《窗边的小豆豆》 (七)四年级上册 《霹雳贝贝》 《汤姆叔叔的小屋》 《中国古代神话.》 《上下五千年》 (八)四年级下册 《草房子》 《古堡里的月亮公主》 《爱的教育》 《史记经典故事》 (九)五年级上册 《轮椅上的梦》 《毕淑敏作品精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水浒传》 (十)五年级下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稻草人》 《昆虫记》《骑鹅历险记》第2篇: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总第 1 教时 教学内容 早发白帝城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难点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 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 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