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课件.ppt
61页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为了帮助群众把膳食指南的原则具体应用于日常膳食实践,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于1997年4月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又研究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消费量的有关问题在学习外国经验及参考我国有关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宝塔是膳食指南的量化和形象化的表达,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膳食指南的方便工具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 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告诉居民食物分类的概念及每天各类食品的合理摄入范围,也就是说它告诉消费者每日应吃食物的种类及相应的数量,对合理调配平衡膳食进行具体指导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底 层-谷类 每人每天 300500克 第二层-蔬菜 400500克 水果 100200克 第三层-鱼虾类 50克 禽肉 50100克 蛋类 2550克 第四层-奶类及奶制品 100克 豆类及豆制品 50克 第五层-油脂 25克一日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克)食物类低能量中能量高能量宝塔推荐量(约753.12KJ)(约10041.6KJ)(约11715.2KJ)谷类300400500300-500蔬菜250300400400-500畜禽肉505010050-100蛋类50505025-50鱼虾类25505050豆类及其制品30405050奶类及其制品200200-250200-250100水果50100150100-200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
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食糖的量还不多,少吃些或适当多吃些可能对健康的影响不大 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 各类食物的组成是根据全国营养调查中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计算的,所以每一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谷类 谷类是面粉、大米、玉米粉、小麦、高粱等的总和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农村也往往是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多种谷类混合摄入比只摄入一种好,特别是以玉米或高粱为主要食物时,更应重视搭配一些其它的谷类或豆类食物 加工的谷类食品如面包、烙饼、切面等应折合成相当的面粉量来计算 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有许多共性而经常放在一起,但蔬菜和水果终究是两类食物,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尤其是儿童,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 一般说来,红、绿、黄色较深的蔬菜和深黄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所以应多选用深色蔬莱和水果 鱼肉蛋 鱼、肉、蛋归为一类,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它们彼此间也有明显区别肉类包含畜肉、禽肉及内脏 鱼、虾及其它水产品含脂肪很低,有条件可以多吃一些 蛋类含胆固醇相当高,一般每天不超过一个为好 这类食物尤其是猪肉含脂肪较高,所以生活富裕时也不应吃过多肉类 乳类和豆类食物 宝塔建议的100g按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来折合约相当于鲜乳200ml或乳粉28g 中国居民膳食中普遍缺钙,乳类应是首选补钙食物,很难用其它类食物代替有些人饮乳后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可以试用酸乳或其它乳制品 豆类及豆制品包括许多品种,宝塔建议的50 g是个平均值,根据其提供的蛋白质可折合为大豆40g或豆腐干80g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4、宝塔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应用时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
从事轻微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如办公室职员等,可参照中等能量膳食来安排自己的进食量;从事中等强度体力劳动者如钳工、卡车司机和农田劳动者,可参照高能量膳食进行安排;不参加劳动的老年人可参照低能量膳食来安排;女性需要的能量往往比从事同等劳动的男性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4、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和比例,日常生活无须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推荐量吃例如烧鱼比较麻烦就不一定每天都吃50g鱼,可以改成每周吃23次鱼、每次150200g平日爱吃鱼的多吃些鱼、愿吃鸡的多吃些鸡都无妨碍,重要的是要经常遵循每日膳食中应当包含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比例也应基本与膳食宝塔一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5、人们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不仅是为了获得均衡的营养,也是为了使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享受 宝塔包含的每一类食物中都有许多的品种,虽然每一种食物都与另一种不完全相同,但同一类中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往往大体上近似,在膳食中可以互相替换同类互换就是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6、我国多数地区居民习惯于一天吃三餐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间隔时间应与作息时间和劳动状况相匹配,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为宜,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通常上午的工作学习都比较紧张,营养不足会影响学习工作效率,所以早餐应当是正正经经的一顿饭早餐除主食外至少应包括奶、豆、蛋、肉中的一种,并搭配适量蔬菜或水果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平衡膳食宝塔8、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应用平衡膳食宝塔需要自幼养成习惯,并坚持不懈,才能充分体现其对健康的重大促进作用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一、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 中国居民的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薯类和蔬菜的摄人量较高,肉类的摄入量比较低,豆制品总量不高且随地区而不同,奶类消费在大多地区不多此种膳食的特点是: (一)高碳水化合物 我国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小麦粉为主,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以上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一、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 (二)高膳食纤维 谷类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因此我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很高这是我国传统膳食最具备优势之一 (三)低动物脂肪 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很少,动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以下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二、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之间的膳食构成存在很大差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较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转变 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二、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仍需予以高度关注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中,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增加到44g,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 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每标准人日389mg,还不到适宜摄入量的半数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情况极不均衡,城市与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存在的弊端也各不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数城市脂肪供能比例己超过30%,且动物性食物来源脂肪所占的比例偏高。
中国城市居民的疾病模式由以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首位转化为以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为主,膳食结构变化是影响疾病谱的因素之一 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表明谷类食物的消费量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量与这些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因此,城市居民主要是调整消费比例,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过量消费,主要应减少猪肉的消费量,脂肪供热比控制在20%25%为宜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已渐趋于合理,但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还偏低,应注意多吃一些上述食物 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偏低,应正确引导,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其膳食结构合理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是我们当前膳食的主要缺陷,也是我们建议食物消费量时应当重点改善的方面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应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 在贫困地区还应努力提高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 此外,中国人民的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人每日6g以下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及特殊职业人群应进行广泛的营养教育和分类指导,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提供的膳食模式进行调整。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一、膳食指南的发展历史 膳食指南 (dietary guidelines,DG)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膳食指南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营养大会,通过了世界营养宣言和营养行动计划,并把推广以食物为基础的膳食指南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组织联合专家会议,发表了“编制与应用以食物为基础的膳食指南”作为各国制定和应用膳食指南的依据和参考美国的膳食指南1美国是首先在群众健康运动中倡导合理饮食的国家21977年美国国会参议院组织的营养和人体需要量委员会提出第2版“美国人的膳食目标”,膳食指南的里程碑3 美国农业部(USDA)和卫生及人类服务部(HHS)于1980年发表了营养与健康:美国人的膳食指南第一版,引起了学术界、消费者及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广泛讨论美国的膳食指南41992年8月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信息处设计出版了美国的“食物金字塔”,以图解的形式宣传膳食指南,以形象化的表述帮助人们每日合理摄入食物51990年美国公法(Public Law 0101-455)第三章规定HHS和USDA至少每5年要联合发表一次美国人的膳食指南。
其它国家的膳食指南 从70年代末起,许多国家都先后由不同部门负责制定了各自的膳食指南1加拿大国家卫生和福利部(1976) 法国 瑞典 挪威(1981) 新西兰(1982) 英国、丹麦(1983) 日本(1984年) 德国(1985) 韩国 芬兰 澳大利亚(1987) 匈牙利、印度(1988) 新加坡(1989) 加拿大设计了扇形的“食物彩虹图”作为指南的图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