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doc
20页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内容简介:摘 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 我们想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 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 我们想要认识和了解语言,就要对其作深一层的分析,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句法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就称之为 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首先一般比较熟悉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它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它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由于它的这一局限性,便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特别是歧义。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于是变换分析法就又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成为最易于和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它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是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根据依存关系的变换目的是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变换分析法,并在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实践例如:a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可以转换为:a1主席团坐在台 b 操场上放着电影b1 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这两组例句都是 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 ,是相同的结构,但在语义关系上还存在区别 具体的来看,变换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类来更清楚地加以认识:(1) 当句法同义时 1.我打破了杯子 可变换为: a、杯子被我打破了 、我把杯子打破了 虽然转换成不同的句子格式,但是施事受事都未发生变化,意思也都未发生变化2)句法多义时 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划分出句子的层次,但是不能解决其中语义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无法分析出其中的歧义。
而使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变换成两种句式: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这样的话,句子的两个意思就分别出来了,也就解决了歧义这里是将主语补充完整,运用了添加的方法 二、变换的方式方法 综合例子我们知道变换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几种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 1.移位 变换中最常用的就是移位,例如运用移位的方法可说明动量词和名词之间存在修饰关系 例如:买了五本书 进了一次城 《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说只能这么切分,认为动量词不具有修饰名词的功能而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运用移位的变换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A进了一趟城 B一趟城也没进(《语法讲义》) A式可以变换成B 式, 一趟城 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移到句首的,可见它是句法单位因此,虽然从意义上来看, 一趟、一次 都是表示动作的次数的,可是从结构上说,却是修饰后边的名词的所以也可以得出,有的动量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添加 变换分析,有时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运用添加的方法可辨析结构层次相同的句式例如:A我自己明白 B我自己修理 (《语法讲义》) B 句可在 我 和 自己 之间插入 会、能 等助动词或 不 等副词,如:我会自己修理。
我能自己修理 我不自己修理 而 A句则不可以,要插的话,只能在 自己 后头原因在于 A句中 我自己 结合得紧密,而B 句中的主语是 我 ,谓语是 自己修理 ,主谓结构之间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在主语 我 后可插入某些助动词和副词这样,这两种结构相同的句式就辨别了出来 3.删除 变换,有时要添加,有时又要删除部分结构,运用删除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结构 朱先生在书中列出了一些 的 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例如:A 开车的技术 走路的样子(《语法讲义》) 还有另外一类 的 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B开车的人 走路的学生 B中的结构后面都是人,都可以把 的 后的中心语删除,只说 开车的、走路的 ,其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而同样是 的 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A 式如果把 的 后的中心名词语删除,则不能表明原来的意思,可见这类结构不是同位性的偏正结构,和 A类就区分了出来 4.替换 替换,也是变换中常用的方法,运用替换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句式朱先生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A 脸色跟纸一样 B 这枝铅笔跟那枝一样(《语法讲义》) 从形式上看,A、B都是 跟 一样 的句式,无法分别,但通过替换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
A 组中的 跟 都能换成动词 像 , 一样 都能换成 似的 替换得到:C脸色象纸似的 而B 式不能这样替换,因而,A、B 两组同形但是不一样,A组说明类似,是比喻句,B组是实际的比较,两物相同5.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变换 我们在实际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往往不是单一运用哪一种手段,更多的是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分析方法综合来进行分析的 三、变换分析法的原则 变换分析法在运用中还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就变换分析法本身来说,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交换不是一个句子的交换,而是一种句式的交换;二是交换句式与原句式语义结构必须关系相同,变换关系的根本特点是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所以在变换分析中有两条总的理论原则,一是同一性原则,一是平行性原则这些原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证明的,具体说来:(1) 变换要形成一个矩阵; (2)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系列例子,形式、语法意义必须一致; (3)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系列例子,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4)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的实例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5) 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变换,正是在总的原则指导下,遵循这一些具体的原则才得以有意义的实现的。
中国内容简介: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从对外汉语专业的特定需要出发,探讨面向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汉语类基础课程的改革,指出教学现状的不足,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汉语类基础课程改革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从对外汉语专业的特定需要出发,探讨面向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汉语类基础课程的改革,指出教学现状的不足,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汉语类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适应了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促进了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李红(1980-),女,河南省开封县人,讲师,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H159:A 一、前言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大多数高校,汉语类课程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测试等方面忽视了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差异,对两个专业没有做出区分,学时相同,教学内容也都完全相同,有的老师甚至在不同的专业使用同一套教案两个专业的学科体系和从业后对专业素质要求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目前的教学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对外汉语专业的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课程不只是 主干基础课,是语言学概论的选修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必修课 ,更是本专业其他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等的必要基础,更注重养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二)教材编写方面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多是本体语法研究,没有体现出教学语法的特点,对语言事实和规律的研究不够细化无论是王力的《古代汉语》还是郭锡良的《古代汉语》,从教材内容上,均由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构成,也缺乏对外汉语的针对性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张博)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了对外汉语专业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语言类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以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顾及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类课程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对汉语字、词、语法进行讲解教学的能力二、教学改革 (一)修订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汉语教学的能力。
我们分别制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包括:1.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语用的基本规则,运用汉语知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包括知识讲授、适当举例、设计练习、设计测试等 具有较高的汉语普通话能力,并具有教授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3.能辨识学生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偏误,并具有纠正和分析的能力 4.能够了解不同语言的共同特点和差异,熟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有哪些优点,更重要的是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1.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能够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能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独立讲解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 (二)设置选修课程 为了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特色,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我们一方面精简了对汉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课程,压缩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另一方面增开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深化课和相应的选修课,如分别开设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 汉语语音教学研究 、 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 、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 汉语史 等拓展性课程,丰富汉语本体和汉语教学研究的知识,对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更细化深度的理解。
(三)改革教学内容 1.立足于汉语教学 我们还必须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及文化语用规则等内容纳入教学范围如现代汉语的语音部分中的 zh、h、sh、r 、 j、q、x 声母、 和儿化音等,都是外国人在语音学习阶段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能准确说出每一个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并且学会用手势模拟舌位、画图等方法来说明元音的发音,能详细说明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及规律这比对中文专业的要求要高再如词汇部分的教学,重视汉语语素、汉字、词的关系教学,让学生了解语素在参与构词中的作用,掌握利用语素义理解复合词的词义的方法并结合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让留学生了解逐步感悟汉语词汇的民族特色和汉民族的思维特征以及全面了解汉语词汇的分离性和统一性汉语重 意合 ,汉语的构词也体现了 意合 的特点,如白雪、冰凉、偏正结构中 的 省略问题 古代汉语课程应在完成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贯穿古代文化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品格如讲解文选时,可以选取以古代文化的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在讲解汉字构造部分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许慎的"六书"名称及定义外,更重要详细讲解每种造字法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区别不同结构的汉字、通过字形辨认汉字的本义以及根据相同部件联想猜测字义的能力。
这为以后的汉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新教学知识 汉语研究理论和方法迅速发展,各种流派纷纷出现所以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对知识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引进新的汉语研究理论和方法如借助语用学的知识,很容易分析中国人的问候和告别、话题、道歉、请求之类的语言现象,如果只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就很难说明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把文化和语用的规则渗透到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中,既要讲 修辞 又要补充 语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