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种点型灾害处置.doc
5页地面建筑垮塌事故处置一、事故特点(1)突发性强,人员逃生困难2)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3)易发生二次倒塌,引发次生灾害,加剧灾害程度4)需要的救援力量多,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时间长,大型救援装备使用困难5)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二、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掌握垮塌建筑的结构、布局、面积、高度、层数、使用性质、修建时间,发生垮塌的原因、是否有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查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和自来水管道泄漏、停电等通过外部观察和仪器检测,判断垮塌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未垮塌部分是否还有再次倒塌的危险了解现场道路交通、搜救通道及周边区域情况2)救援准备(3)处置措施迅速清除障碍,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进出通道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或机器人等器材、设备,采用听、看、敲、喊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分组作业,运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施救使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救援时,为防止二次伤害,可采取救援气垫、方木、角钢等进行支撑保护,并使用刨、翻、抬、抱等方法配合施救对深埋建筑废墟下的人员,在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时,要边小心清理、边搜寻人员。
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4)现场清理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救援一、灾害特点 1、突发性强、事故救援难度大; 2、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大; 3、政治影响大二、基本处置对策 1、调派救援力量及装备要一次性到位;及时要求公安、医疗救护等各部门到场协助救援 2、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严密制定人命救助方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协同作战 3、在现场快速开辟出一块空地和进出通道,确保现场拥有一个急救平台和一条供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4、询问知情者或目击者,初步掌握地震事故可能造成的伤亡及失踪人数 5、对重伤员及时进行外伤止血等现场急救,并火速送往医院抢救高层建筑物火灾处置预案一、灾害特点1、突发性强、事故初期救援难度大;2、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大;3、政治影响大二、处置程序 1、接警出动 2、火情侦察:第一到场力量到达火灾事故现场后,指挥员掌握火场情况,迅速组织侦察人员佩空呼器进入火场内部,搜索被困人员、查明起火点、火势蔓延方向、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设置位置,消防给水系统是否正常等情况,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3、充分利用消防设施登高进攻 4、疏散和抢救人员5、 利用高层建筑固定给水系统进行火场供水6、火场排烟 三、注意事项: 1、所有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配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破拆工具; 2、进入消防控制室时,应向值班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并由值班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操作设备;3、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疏散4、开通广播系统时,先通知着火楼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层人员,以免整个大楼人员惊慌5、使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一定要搞清该水泵接合器的供给范围,防止误接 6、在进行排烟前,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部位和出口,要相应设防(做好射水准备);对密闭房间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防止发生爆燃;7、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和水冲击作用下爆裂,溅落伤人公路交通事故处置一、事故特点(一)人员伤亡大 (二)报警较晚 (三)易引发次生灾害 (四)车辆损毁严重,救援难度大 (五)救援时间长二、处置程序与措施(一)情况询问 (二)现场警戒 (三)确定车辆受损程度 (四)确定救援人员下降路线和方法 (五)寻找和确定伤员运输路线和方法 (六)事故现场周边调查 (七)固定车体 (八)确定救援方案 (九)展开救援 (十)现场急救 (十一)稳定伤员情绪 (十二)按照既定方案运送伤员 (十三)对事故现场进行再次复查 三、行动要求(一)调集足够的人员,佩带齐全足够的器材装备 (二)仔细对现场和周边进行检查 (三)防止车体的下滑 (四)确定伤员运送的最佳方案 洪涝灾害事故处置一、危害特性1、涉及地域广2、人员伤亡重3、经济损失大4、损坏道路桥梁,中断交通5、易引发次生灾害6、救援困难二、处置对策:1、侦察警戒2、救生排险 人员救助灾情侦察后,救助小组应利用地形地物在第一时间利用救生衣、救生圈、侦察绳等简易工具,对有挣扎迹象或抓住辅助物等待救援的落水人员采取救生圈、抛投器、牵引绳的救助办法实施有效救援;对无挣扎迹象的溺水人员采取救生小组穿救生衣服携带救生圈牵引绳辅助打捞救援;中队卫生员应积极对救助溺水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救助,首先保持口鼻畅通,协助溺水者正常呼吸,挽救其生命。
沉船救助救助小组利用消防车牵引绳固定在事故船艇上,对遇险船艇进行初期抢险救援如船艇吨位较重,责任区指挥员应积极求助社会联动单位协助救援3、攻坚抢险特勤大队启动《内湖水域救援预案》赶赴灾害,对生还者冲锋舟+抛投器材的救助方法营救被困人员;并利用潜水服、抢险救援车对沉船和遇难者遗体打捞工作4、社会联动5、战勤保障6、清理现场 井下救援处置一、 救援难点1、战斗展开困难2、可燃、有毒气体多3、突发情况多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二)力量调集三、 处置程序与措施(一) 侦察检测(二) 疏散警戒(三)安全防护 (四)生命救助 (五)稀释防爆 (六)现场清理四、行动要求(一)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二)行动中要严防参战官兵发生中毒现象三)做好救援人员的呼吸保护四)救援人员出入绳索保护五)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实时检测,同时防止塌方事故六)做好医疗急救保障七)在通过绳索作防护时,应注意磨损,防止绳索断裂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一、 理化性质 1、一般煤气:外观与形状:无色无味气体,有硫化氢存在时,有微臭味主要用途 :燃料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0.4至0.6(比空气轻)爆炸极限:4.5%-40%。
溶解性:不溶于水其它:有毒、易燃、易爆2、液化石油气:外观与形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主要用途 :燃料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1.5至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0.5(比水轻)爆炸极限:2%-10%溶解性:不溶于水其它:微毒、易燃、易爆二、 处置程序 1、查明情况2、 加强个人防护3、 侦检监测4、 划定警戒区5、 疏散无关人员6、 抢救中毒人员7、 现场处置8、 灭火和驱散泄漏的煤气弱智、精神病患者、轻生跳楼事故救援一、灾害特点1、突发性强、人员精神情况偏激,容易冲动事故救援难度大;2、被救人员神智不清,沟通交流困难;3、社会影响大二、基本处置对策 1、正面引导积极做轻生者思想工作,尽量使其打消轻生念头,必要时,通过轻生者的亲友到场 2、劝阻围观群众保持现场安静,稳定其情绪,尽量满足其要求 3、做好应急准备通知医疗救护人员到场;在地面设置救生气垫、拉起救生网(布)等做好应急准备 4、适时出击救助人员从不易察觉的位置接近轻生者或吸引其注意力,待其麻痹时,果断出击,强行将其制服液化石油气泄露处置救援一、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烯等低分子烃。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低毒气体,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气态相对密度:1.5-2;低温或加压时,为棕黄色液体,液态相对密度约0.5;微溶于水爆炸极限:约为2%—8%;有一定毒性,空气中含有10%液化石油气时,人在该气体中五分钟就会麻醉;容器最大允许充装量:85%二、易泄漏的部位液化石油气贮罐易泄漏的部位1、阀门法兰(密封垫片)因老化、开裂等损坏而泄漏2、液化气管线因材质老化后受震动、撞击等出现裂缝泄漏3、贮罐根部因材质问题或其它原因易出现裂缝泄漏4、罐体大开口泄漏三、泄漏处置措施1、现场询情2、侦察检测3、设立警戒4、选准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5、禁绝火源6、关阀断源7、喷雾稀释8、加强防护9、实施堵漏10、注水排险11、彻底清理液氯泄漏事故处置一、 理化性质 1、液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2、其本体不燃,但能助燃比空气约重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3、绝对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纯气体,在零下35摄氏度时成为液态,4、能溶解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5、氯与绝大多数有机物均能发生激烈反应,如果钢瓶等装氨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6、氯气有剧毒,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在肺中发生淤血和水肿,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超过2.5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二、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大2、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中毒3、环境污染,洗消困难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1、现场询情2、侦察检测3、设立警戒警戒范围:一般泄漏:上风方向100米,下风方向500米严重泄漏:上风方向500米,下风方向1000米4、有效防护 5、疏散人员6、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7、稀释降毒 8、关断阀源9、倒罐转移 10、化学中和在消防水罐车中加入苏打粉等碱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以将泄漏的液氯导致碳酸氢钠溶液中,使其中和11、浸泡水解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阀门损坏,发生泄漏,又无堵漏工具,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中进行中12、器具堵漏13、洗消处理netsh wlan start hosted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