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35常见的酸和碱.doc
5页案例35 常见的酸和碱(二)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1(二)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这一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而本节课内容多且杂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实验和趣味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本节课应以实验为主,用宏观现象去总结本节课在介绍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2)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一些探究实验,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在学生探索安乐泉水解哑泉之毒的奥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探究实验能力3)学生在探索指示剂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精神、科学发明的过程、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树立正确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2)通过化学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难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媒体:电影、多媒体五、教学过程电影:《三国演义》片段引言:哑泉为什么能使人成为哑巴?安乐泉水为什么能解哑泉之毒?这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迷,直到近代化学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及研究发现,原来哑泉中含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离子的水会中毒,而安乐泉水中含一定量的碱,是碱解了硫酸铜的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碱过渡:生活中常见的碱很多,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能制取松花蛋的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生回忆:回忆在前面哪些章节学过有关这两种碱的溶液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并填写表格NaOHCa(OH)2与酸碱指示剂石蕊:紫色 蓝色酚酞:无色 红色与CO2CO2+Ca(OH)2=CaCO3+H2O与酸NaOH+HCl=NaCl+H2O与CuSO4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问题讨论:上面这些反应中,哪一个反应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安乐泉水解哑泉之毒的秘密呢?生分析: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就好比碱解了硫酸铜之毒因为它们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硫酸铜的毒性主要是铜离子的毒性,而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铜沉淀,不再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解毒的效果发现问题:胃酸中的盐酸难道不会将氢氧化铜溶解吗?生分析:喝进去的碱可以先中和胃酸,然后与硫酸铜反应解毒师提问:氢氧化钠是碱,能解硫酸铜之毒那么,氢氧化钙也是碱,是否也能解硫酸铜之毒呢?实验探究1:氢氧化钙溶液与硫酸铜的反应师讲解:当然,安乐泉水中只含有少量的氧氢化钠和氢氧化钙,泉水中含有较多的是一些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中也含有氢氧根离子,也可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电脑展示:上述表格过渡:通过表格我们看到,前面我们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比较多,而学习氢氧化钙的性质却比较少,只学习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而这个反应在生活中却有很多用途动画演示1:为了让用石灰浆抹的墙壁能快点干,常在室内生炭火盆动画演示2:保存鸡蛋的新方法———把鸡蛋放在石灰水中保存分析原因:鸡蛋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溶液将鸡蛋壳表面的小孔堵住,从而使氧气和细菌都不能进入鸡蛋,鸡蛋便可以长时间保存师过渡:氢氧化钠是否也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也能保存鸡蛋呢?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问题讨论:气球为什么会涨大?氢氧化钠溶液是否也保存鸡蛋?原因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使外界气体从玻璃管进入气球,使气球涨大但由于生成物不是沉淀,所以不能保存鸡蛋生活动:依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题讨论: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好,还是氢氧化钙溶液好?师过渡:刚才我们由氢氧化钙的性质推测出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并且得到实验证实,那么我们能否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再推测出氢氧化钙的性质呢?生活动:推测氢氧化钙的性质,列表完成实验探究3:验证推测实验:向用酚酞浸泡的纸蝴蝶上喷洒氢氧化钙溶液趣味故事: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实验探究4:向紫甘蓝和紫萝卜中滴酸和碱,从而发现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实验探究5:向实验3得到的产物上再喷洒稀盐酸师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总结碱的通性过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这两种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它们是否也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呢?实验探究6: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实验探究7:另取少量两种固体放在两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观察有什么变化,用手摸一摸试管壁,有什么感觉?实验探究8:再观察放在培养皿中的固体氢氧化钠表面有什么变化。
问题讨论:1. 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好,还是氢氧化钙溶液好?为什么?2. 氢氧化钠固体做干燥剂时,能否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3. 固体氢氧化钠应如何保存?生活动:总结这两种碱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NaOHCa(OH)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并放热微溶于水潮解性有无电脑展示:被氢氧化钠腐蚀的鸡爪子师讲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名称生活动:阅读“旺旺”牌雪饼里的干燥剂的说明书探究实验9: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直观展示:食品“一拉热”的原理趣味故事:波尔多液的发现以及葡萄上的农药直观展示:松花蛋的配方松花蛋的制取配方(可腌4只鸭蛋)NaCl 10gNaOH 6gCa(OH)2 59g茶叶 5g水 210ml归纳总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电影小结:《四大毒泉———哑泉、黑泉、柔泉、灭泉》点评: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心理,采用《三国演义》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通过实验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实验及生活实际出发,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本节课涉及日常生活中大量现象,如鸡蛋的保鲜、熟石灰粉刷墙壁、松花蛋的制作、生活中的酸和碱及指示剂等,使学生能把化学真正与实际相连同时,本节课又涉及一些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如波尔多液的发现、食品“一拉热”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等有关化学史的知识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的课改精神。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