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答题模版专题06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含答案).docx
25页热点题型·选择题攻略专题06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目 录题型综述1解题攻略1类别1“求同型”类2类别2“识异型”类4高考练场6高考新课标下比较变化类选择题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上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1.命题特点:试题通常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的异同比较,或者同类现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变化比较来呈现2.考查能力: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判断历史现象及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的能力类别01 “求同型”类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称为“求同型”,类似事物对照,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具体来说是指事物或事件之间关于原因、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常用的设问是“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1、要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比较,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
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都要将其放在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才可以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深入的分析典例】(2024·湖南卷)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体现了( )A.这些学者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 B.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C.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D.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答案】C【命题思路】以欧洲学者观点切入,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变式1】《旧唐书·刑法志》指出:(唐代法律)“比隋代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其当徒之法,唯夺一官,除名之人,仍同士伍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与唐律所体现的法治理念相同的是( )A.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B.推鞠得情,处断平允C.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D.慎刑恤囚,用刑从轻【变式2】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思想界赞扬王安石辅佐神宗,其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兴实利与人民,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历史解释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B.新史料的挖掘推动历史进步C.史学研究应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D.政府加强对学术研究的指导类别02 “识异型”类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异同点,称为“识异型”,具体来说是指事物或事件之间关于原因、本质、影响、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不同点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不同点”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等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1、 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2、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3、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4、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典例】(2024·天津卷)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土地都是国家财产,军事贵族的封地面积较小且几乎不可世袭;苏丹维持着一支战力强大的常备军,并把征服的土地奖给士兵。
这使奥斯曼帝国在与中古西欧各国竞争中常处于优势,造成该局面主要是由于双方( )A.社会形态不同 B.土地制度不同 C.军事装备不同 D.控制地域不同【答案】B【命题思路】以奥斯曼帝国土地切入,考查西欧国家土地制度内容变式1】近代一位学者曾发出以下疑问:“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东西方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创新能力不同 B.科学技术水平不同C.经济基础不同 D.政府支持力度不同【变式2】伏尔泰认为中国虽然在科学方面落后于西方,但在精神文明方面不迷信、不狂热、讲究容忍,是更理性和人道的文化;而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皇帝既是最高行政长官,又是最高立法者和司法者,断言“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二人的观点( )A.本质上都是为启蒙运动寻找论据 B.体现出建立不同政治体制的愿景C.表明当时法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D.充斥着近代西方学者的文化傲慢1.(2024·贵州卷)清咸丰初年,“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戊戌变法前后,相当部分的朝廷官员则认为国家的自强之道、时局要事在于办学堂、设银行、筑铁路、开矿政、立报馆等。
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B.自强求富主张得以实现C.维新思想深入人心 D.洋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2.(2024·江西卷)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紧,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3.(2024·海南卷)据1984年世界银行统计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出口商品的数量与价格的年均增长情况(%)如表所示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产品数量价格1961-19701970-19821961-19701970-1982铜2.7-0.39.5-7.2咖啡4.31.00.31.8花生油5.4-7.10.1-4.0棕榈油-9.7-6.7-2.3-3.2A.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B.交通条件改善推动了经济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确立D.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4.(2024·福建卷)下表呈现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不同时段内,西方国家政治军事类同盟和协定的数量。
这一数量变化表明该时期( )时段同盟和协定数量(单位:个)1870—1879201880—1889311890—1899611900—1904108A.世界性国际组织涌现 B.旧有国际秩序崩溃C.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方各国矛盾激化5.(2024·浙江卷6月)据统计,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8年增长到原来的近3倍,城乡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显著下降下列选项中,与上述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6.(2024·湖南卷)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 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7.(2024·湖南卷)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8.(2024·重庆卷)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名单或雕像,19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A.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 B.欧洲人文景观的政治色彩弱化C.雕塑艺术传统在欧洲走向衰落 D.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9.(2024·全国甲卷)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赞扬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
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又成为批判对象,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遇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国际局势的变动影响价值取向C.雅尔塔体系已崩溃 D.美国对苏遏制集中于文化领域10.(2024·天津卷)1830-1896年美国生产1蒲小麦由3小时变为10分钟;1869年美国运输1蒲小麦到英国需37美分,1905年缩短到5美分上述变化的主要物质支持是(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电力应用的普及C.生产工具的更新 D.劳动技术的提升11.(2024·河北·模拟预测)据《汉书·刑法志》记载,“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竭削烦苛,兆民大说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招撤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现实统治的需要 B.秦法适应当时的形势C.统治思想的变化 D.国家出现稳定的局面12.(2024·新疆·一模)1560年,中国金银交换比率为1:4;16世纪的最后20年为1:5.5;17世纪的最初30年间为1:10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中欧银丝贸易的扩大 B.海禁政策阻碍了贸易发展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中国白银开采技术的进步13.(2024·河南·模拟预测)在5-6世纪左右,西欧国家的贷款主要是教会对穷人的一种接济,无须返还,是对他们生活上的一种援助。
后来出现了一种高利贷,则是在一定期限内将贷得的东西返还清楚,还需要付一些额外的费用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发展 B.教会日益腐败 C.庄园经济发展 D.人文主义复兴14.(2024·贵州·一模)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于是,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晚期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B.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C.埋下分裂动荡的隐患 D.有效澄清了东汉吏治15.(2023·陕西榆林·二模)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的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使其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朝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这一变化( )A.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B.有利于不断加强中央集权C.体现了中央对现实政治的妥协 D.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16.(2024·云南大理·模拟预测)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行政效率快速提升C.治国理政注重务实 D.官员素质得到提高17.(2024·广东深圳·一模)宋徽宗时,东京汴梁(今开封)有150万常住人口其中,各种暂住。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