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翟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4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翟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如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该图表示细胞内含有( ) A.2对等位基因 B.2对同源染色体C.2个染色体组 D.2个四分体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由于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以含有的是相同基因,A错误;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四分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膜的功能.【分析】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解答】解:A、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了生物体作为完整的生命系统进行生命活动,B正确;C、细胞间直接接触只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C错误;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是相对的,D正确.故选:C.3. 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菌落往往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克隆的结果 B.菌落的特征可作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C.平板划线法,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z D.将单菌落接种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进一步纯化菌种参考答案:D4.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载玻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立即用染色剂染色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D.冲洗载玻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参考答案:D5. 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加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加酒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C.加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参考答案:答案:B6.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区C.小脑 D.下丘脑参考答案:B【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患者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说明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正常,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后会导致肢体瘫痪,A错误;B、患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皮层的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B正确;C、小脑与保持躯体平衡有关,C错误;D、下丘脑与体温、水盐调节等有关,D错误.故选:B.7. 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现正常。
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B8. 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参考答案:答案:C9.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体细胞发生突变,一定不能传递给后代B.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C. 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D. 基因突变是指mRNA 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参考答案:B10.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错误的是( ) 同位素应 用A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15N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C14C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18O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A B.B C.C D.D参考答案:A【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用15N标记DNA分子,再采用离心方法,可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B正确;C、用14C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O2→C3→有机物,C正确;D、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D正确.故选:A. 11. 对某一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15N标记,让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噬菌体都有标记的32P B.2个噬菌体含32P C.全部噬菌体都含15N D.2个噬菌体含15N参考答案:答案:BC12. 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min后取出,各加入0.5 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
此学生的实验程序上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B.乙试管应加4ml唾液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清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以对照实验为考查背景考查的酶的功能、酶的活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照实验中要求单一变量,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但在不同的温度、酸碱度条件下,酶催化的效果虽有所改变但这些都是探究的是影响酶催化活性的条件所以AC不能选,B项中加入4ml唾液,一违背了试剂量的等量,二违背了没有变量所以应该选C错题分析: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认为只要加了唾液了,那个就不用加了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应该改变条件来检验一下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违背了对照实验的原则13. 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 ②属于神经元的胞体膜C. ③处含有的神经递质越多,④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就越大D. ⑤与神经递质结合后,④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参考答案:A【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首先在突触前膜内形成递质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出来到突触间隙中,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离子通道开放,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①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②属于突触前膜,为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B错误;动作电位达到一定值之后,突触间隙③处含有的神经递质再增多,突触后膜④处产生的动作电位不再随之增大,C错误;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⑤结合后,④处膜电位可变为外负内正,但如果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⑤结合,④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D错误14. 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④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胞吐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参考答案:C15.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 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 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D. 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参考答案:C由于离体的蛙心需要保证其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给蛙心灌注的任氏液相当于蛙心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两个离体的蛙心在实验刺激之前,生理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它们的收缩频率应是基本一致的,B正确;由于连接两个蛙心的是导管,所以蛙心1的电信号不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C错误;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通过测频仪器得到的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对比,蛙心2的收缩频率跟随变慢,说明蛙心1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仅自身受到产生某种抑制性化学物质使其收缩强度变慢,还随任氏液流到蛙心2,引起蛙心2的收缩强度也变慢,D正确。
16.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 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 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参考答案:C动物体内的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17.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