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推拿按摩课件.ppt
55页人体常用穴位人体常用穴位常用穴位常用穴位•一:取穴法一:取穴法•(一):(一):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2)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法•((3)横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二)二)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如:如: 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穴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穴 患者握拳取劳宫穴患者握拳取劳宫穴二:常用穴位二: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头面部穴位 百会穴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五寸,或二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晕厥,中风,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高血压、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神庭穴神庭穴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寸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 鼻衄(鼻衄(nv)(即:流鼻血)即:流鼻血) 四白穴四白穴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寸,当眶下孔凹陷中凹陷中主治:目赤痛痒,流泪,头痛目眩主治:目赤痛痒,流泪,头痛目眩 人中穴人中穴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与下2/3交界交界处处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晕厥,休克,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晕厥,休克,中暑中暑 听会穴听会穴位置:在面部,当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面痛,牙痛迎香穴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风池穴风池穴位置:在颈部枕骨下二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感冒,落枕,鼻衄,鼻塞上肢穴位 合谷穴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或当拇指食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的最高处主治:身热,头痛,牙痛,臂痛,晕厥,鼻衄 劳宫穴位置: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主治:中风昏迷,中暑,胃痛,呕吐,口臭 内关穴内关穴位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胃痛,呕吐,心悸,失眠,眩晕,健忘,偏头痛 阳溪穴位置: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头痛,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耳鸣,腕臂痛 曲池穴曲池穴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主治: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上肢不遂,月经痛,手臂肿痛,腹痛胸腹背部穴位胸腹背部穴位膻(膻(dan)中穴)中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天枢穴天枢穴•位置:肚脐旁开2寸处•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散中脘穴中脘穴•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气海穴气海穴•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主治: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升阳补气,益肾固精•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 肩井穴肩井穴•位置:该穴位于肩上,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天宗穴•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主治::肩膀酸痛、治疗肩部疾病等下肢穴位下肢穴位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委中穴委中穴•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主治: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承山穴承山穴•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主治:疏筋止痉,疏利腰腿适用于腰脊痛、小腿转筋、下肢无力等病症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推拿按摩概述推拿按摩概述•推拿按摩的作用推拿按摩的作用–保健作用保健作用–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手部准备手部准备–力度力度–递质递质–禁忌症禁忌症–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推拿按摩的保健作用推拿按摩的保健作用(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活动关节)•调节神经和免疫功能,促进内脏功能•皮肤保健与美容•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按摩的治疗作用按摩的治疗作用•理筋复位理筋复位•解痉止痛解痉止痛•消肿散淤消肿散淤•松解粘连松解粘连•促进再生促进再生手部准备手部准备 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
按摩递质按摩递质 使用递质可提高按摩效果,如活络油、椒盐酒、滑石粉、按摩乳、10%的樟脑酒等,它不仅可避免擦伤皮肤,而且还可提高按摩效果按摩力度按摩力度 开始时用力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要求刚柔相济,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深透舒适为度•1、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 •2、某些感染性的运动器官病症,如骨结核、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3、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 •4、各种出血病,如便血、尿血、外伤性出血等 •5、皮肤病变的局部,如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 •6、肿瘤、骨折早期、截瘫初期 •7、孕妇的腰骶部、臀部、腹部 •8、女性的经期不宜用或慎用推拿 •9、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病情危重者禁用或慎用推拿•10、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早期•11、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12、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按摩下腹部按按摩摩禁禁忌忌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手法的分类•一:摆动类手法•二:摩擦类手法•三:挤压类手法•四:振动类手法•五:叩击类手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七:小儿推拿手法•八:推拿手法练习摆动类手法之摆动类手法之——滚滚 法法•操操作作方方法法:用手掌尺侧面的背部及掌指关节背侧突起部,在被按摩部位做来回翻掌动作,手指自然弯曲,以手掌尺侧面为支点,手腕放松,做连续不断的旋前、旋后滚动,动作应均匀、有力。
•作用作用: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松解粘连•应用应用:肩、背、腰、臀、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摆动类手法之摆动类手法之——揉揉 法法•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四指指腹,手掌、掌根和大、小鱼际紧贴在皮肤上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小部位用拇指或指腹揉,大部位用手掌或掌根揉•揉动时,以肘关节为支点,主要前臂运动带动肘关节着力部位要吸定,不能来回摩擦摩擦类手法之摩擦类手法之——摩摩 法法•操作方法;用四指指腹或手掌平贴于按摩部位,指、掌着力部分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式摩擦•操作要求:力量速度要均匀,指掌自然伸直•应用:适用于胸、腹等部位注意:不带动皮下组织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摩擦类手法之摩擦类手法之——搓搓 法法•操作方法:两掌相对,置于被按摩部位的两侧,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要求动作小而轻快,力量均匀、柔和•作用:消除肌肉和关节的疲劳,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应用:适用于四肢肌肉、关节等处 挤压类手法之挤压类手法之——按按 法法•分分类类:(1)掌按法(2)指按法(3)屈指按法(4)肘按法•操操作作方方法法:用力要均匀,速度较慢,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操作部位不能来回移动。
•作作用用: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消除疲劳,放松关节和肌肉,对小关节轻微错位有整复作用•应用应用:用于肩背、腰臀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以及肘、腕、膝、踝等关节处 挤压类手法之挤压类手法之——捏捏 法法•操作方法:拇指稍外展与其余微屈的四指相对呈钳形,抓握住被按摩部位的肌肉,相对用力挤压并向上提,要求中速均匀移动为宜 补充:蚂蚁上树补充:蚂蚁上树•作用作用:•消除局部疲劳;消除局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挤压类手法之挤压类手法之——拿拿 法法•分类:分类:((1 1)三指拿法适)三指拿法适用于颈部(用于颈部(2 2)五指拿法)五指拿法适用于肩部适用于肩部•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用手用手虎口虎口及指及指面着力,面着力,提捏揉提捏揉慢放,慢放,轻轻重交替而连续重交替而连续•操作要求操作要求:拿法手法较重,:拿法手法较重,操作时用劲要灵活操作时用劲要灵活 应用应用:适用于颈项部、肩:适用于颈项部、肩部和四肢等处部和四肢等处振动类手法之振动类手法之——抖抖 法法•操作方法–肌肉抖动:全手伸掌,五指分开,置于被按摩肌肉上,掌根和大、小鱼际轻轻按住肌肉,五指抓住被按摩肌肉,做左右或上下的小幅度抖动。
手腕放松,动作柔和、均匀、连续 –肢体抖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指、掌,一手握住腕以上部位,或双手握着被按摩者的踝关节,进行上下的快速抖动,最后做顺势轻度牵引抖动时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拍击类手法之拍击类手法之—— 拍法拍法•操操作作方方法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用虚掌在体表交替进行拍打肩、肘、腕、手尽量放松,动作小而轻快,均匀、柔和、连续•作作用用:调和气血、镇静止痛的作用;振奋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消除疲劳的作用•应应用用:头面部、颈、胸腹、肩背、腰、臀和四肢等处拍击类手法之拍击类手法之—— 击法击法•操操作作方方法法:包括(1)掌根部击(2)拳击(3)指尖击(4)侧击•要要求求::动作小而轻快,手腕尽量放松,用力均匀,连续不断,深透舒适•作作用用: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畅通血流,消肿止痛,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应应用用:肩背、腰臀、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运动关节类手法之运动关节类手法之——摇摇 法法•操操作作方方法法:一手固定被摇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握住被摇关节的远侧端,使关节在生理运动范围内,顺着关节运动轴的方向进行屈伸、环转等运动•作作用用: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增强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消除关节疲劳。
•应用应用:按摩结束时用于关节部位,以活动肢体和关节 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自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解小儿自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加之心脏娇嫩,形体未充、肌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加之心脏娇嫩,形体未充、肌肤娇弱,手法操作需轻快柔和,稳妥为要肤娇弱,手法操作需轻快柔和,稳妥为要•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除十四经穴和奇穴之外,多数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除十四经穴和奇穴之外,多数穴位又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并多分布在两肘之下又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并多分布在两肘之下•例如:补肺经(旋推肺经穴)例如:补肺经(旋推肺经穴)• 揉中脘(用揉法于中脘穴)揉中脘(用揉法于中脘穴)• 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一般而言:以推法、揉法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一般而言:以推法、揉法运用的次数为多,以摩法的操作时间较长,掐运用的次数为多,以摩法的操作时间较长,掐法则施力较重法则施力较重•操作时动作敏捷,次数要少,且掐后要继之以操作时动作敏捷,次数要少,且掐后要继之以揉法,以调节气血缓和疼痛;按法和揉法也通揉法,以调节气血缓和疼痛;按法和揉法也通常配合应用;捏、拿、掐等强刺激的手法,一常配合应用;捏、拿、掐等强刺激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小儿哭闹,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小儿哭闹,影响治疗。
影响治疗•注:为了防止损伤皮肤,常在皮肤上涂抹一些注:为了防止损伤皮肤,常在皮肤上涂抹一些润滑介质润滑介质推拿手法练习推拿手法练习主要锻炼自己的手掌、手指、手腕、手臂主要锻炼自己的手掌、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手法越熟练,手感越好这与推拿者临床经验积累时间的长短,手法越熟练,手感越好这与推拿者临床经验积累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理解、贯彻了《推拿学》中手法操作的要点有密切关以及是否理解、贯彻了《推拿学》中手法操作的要点有密切关系手法作用于人体,应当如庖丁解牛般了然于心,做到系手法作用于人体,应当如庖丁解牛般了然于心,做到“机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其手法的渗透力,其手法的渗透力和手感就能逐渐能达到一个高水平和手感就能逐渐能达到一个高水平•一是基础要扎实如穴位,解剖学特别是运动系及周围神经系统,一是基础要扎实如穴位,解剖学特别是运动系及周围神经系统,二是基础手法要正确,二是基础手法要正确,•三是悟性好多练习勤总结,三是悟性好多练习勤总结,•四是更深一步掌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的放失运用手法!四是更深一步掌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的放失运用手法!THANK YOU感谢聆听,批评指导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