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pdf
16页农业畜牧行业) 安徽省第 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 公室 (农业畜牧行业) 安徽省第 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 公室 (农业畜牧行业) 安徽省第 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 公室 (农业畜牧行业) 安徽省第 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 公室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农业用地调查工作方案农业用地调查工作方案 为进壹步搞准、搞实安徽省农业用地面积,更好地完成安徽省本 次农业普查任务, 根据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工作方案 , 特制定本方案 壹、工作原则壹、工作原则 根据农业普查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部际联系会议 精神要求,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工作,是在国务 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统壹标准、分工合作、 共同核实、共同发布、信息共享”的原则,由安徽省农普办组织安徽 省国土资源厅和安徽省统计局共同开展 二、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二、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壹)安徽省农业普查农业用地面积的县级之上数据,利用国土 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2006 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 数据整理相关工作全省、市(地) 、县(区)级农业用地面积数据 及有关耕地质量方面的资料,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统壹向安徽省农普 办提供。
(二)安徽省农业普查农业用地面积的乡(镇) 、村俩级数据, 依据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 2006 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由 县农普办组织填写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普查表 (国统字 (2006)159 号) (见附件 1) ,且按照统壹的程序录入,逐级上报安 徽省农普办 (三)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面积数据的事后质量 核实工作, 在国家第二次农业普查办公室的领导下, 由省农普办组织,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和安徽省统计局共同开 展 三、组织协调三、组织协调 各地成立相应的联合工作组,由各级农普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 部门、统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农业普查农业用 地调查工作 四、数据质量核实四、数据质量核实 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质量核实是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事后质量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实的组织、范围、内容、方法、时 间安排等依照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事后质量核 实细则 (附件 2)实施 五、数据发布五、数据发布 各级数据发布采取下管壹级的原则,由国家发布省级数据,国家 发布之后,省以下顺次发布安徽省农普办、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 徽省统计局按照统壹时间安排,根据国务院农普办反馈的 2006 年农 业用地数据及核实结果,共同发布、反馈各地数据。
各地农普办、国 土资源部门、统计局再共同发布、逐级反馈数据 六、时间安排六、时间安排 (壹)2006 年 12 月底前,完成 2006 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二)2007 年 1 月底前,县土地局向县农普办提供本县乡(镇) 、 村俩级数据 (三)2007 年 2 月底前,完成乡(镇) 、村级第二次全国农业 普查农业用地普查表的填报、整理、录入工作 (四)2007 年 4-5 月底,完成数据质量核实准备、实地核实、结 果分析工作 (五)2007 年第四季度数据发布 附件 1: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普查表 附件 2: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事后质量核实细 则 附件 1:附件 1: 一、 普查表表式一、 普查表表式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普查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普查表 表号:A610 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 文号:国统字(2006)159 号 有效期至:2007 年 12 月 _____省_________地(市、州、盟)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乡(镇)_______村 农用地分类编码2006 年 10 月 31 日调查面积(单位:亩) 壹、耕地面积L1 灌溉水田L2 望天田L3 水浇地L4 旱地L5 菜地L6 二、园地面积L7 茶园L8 桑园L9 果园L10 橡胶园L11 其它园地L12 三.林地面积L13 有林地L14 灌木林L15 疏林地L16 未成林造林地L17 迹地L18 苗圃L19 四.牧草地面积L20 天然草地L21 改良草地L22 人工草地L23 五、其它农用地L24 畜禽饲养地L25 养殖水面L26 二、农业用地普查表填表说明二、农业用地普查表填表说明 (壹)数据来源 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 2006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二)编码方法 本表可分级使用,填报级别和编码壹致如县级数据,编码只到 县(市) ,其余为空 (三)平衡关系 L1=L2+L3+L4+L5+L6; L7=L8+L9+L10+L11+L12; L13=L14+L15+L16+L17+L18+L19; L20=L21+L22+L23; L24L25+L26 (四)指标解释 农业用地 :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及其它农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 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兼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 ; 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壹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仍包括南方宽1.0 米,北方宽2.0 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1.1 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壹般年景能正常灌 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2 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 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1.3 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壹 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1.4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 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1.5 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 作物 (含其苗圃) , 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 70的土地 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2.2 桑园: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2.3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2.4 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2.5 其它园地:指种植葡萄、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花卉、 药材等其它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 居民点绿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3.2 灌木林地:指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 3.3 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但<20的疏林地 3.4 未成林造林地: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数的 41%, 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壹般指造林后不满 35 年或 飞机播种后不满 57 年的造林地) 3.5 迹地:指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 3.6 苗圃:指固定的林木育苗地 4.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4.1 天然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 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4.2 改良草地:指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 行改良的草地 4.3 人工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 的灌木地 5.其它农用地 :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包括畜禽养殖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沟渠、晒谷场等用地 5.1 畜禽饲养地:指以运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其相应附属 设施用地 5.2 养殖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坑 塘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附件 2:附件 2: 安徽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安徽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 事后质量核实细则事后质量核实细则 (壹)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及全国第 二次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事后质量核实细则 ,特制定本细则 (二)农业普查的农业用地面积数据事后质量抽样核实,是农业 用地调查之后单独进行的壹次调查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作为农业 用地调查的重要内容的耕地面积数据的再核实,为全面评价全国及各 省(区、市)的农业用地调查数据质量提供依据 (三)事后质量核实要兼顾国家和省的代表性省农业普查办公 室、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成立联合工作组,市农业普查办公室、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和市 统计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组织实施核实工作。
县级农业普查办公室、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及抽中村所在乡 (镇)国土所、抽中村干部组成耕地核实工作小组,协助完成核实工 作 (四)耕地面积数据是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数据之壹,数据质 量事关重大要求各市、县农业用地事后质量核实联合工作组做到: 1、认真组织要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好样本图斑、台帐资料的 整理;实地核实设备的准备、人员的选配;核实情况表的誊清及上报 等工作 2、严肃纪律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用地调查数据质量,要 确保抽中的县(市)的事后质量核实工作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周密 安排、严守纪律、按规定进行对违反工作纪律的单位和个人,省农 普办、 国土资源厅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农业普查条例 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核实样本的抽选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由全国农 业用地核实联合工作组负责直接抽取开展事后质量核实工作的县 (市) 核实样本村及图斑(地块)由省农普办、省土地资源厅负责 抽选,共同完成,市、县(市)积极配合 1、样本量的确定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数据事后质量核实细则规 定,安徽省的样本县(市)个数是 4 个,每个县抽 10 个村,每个村 抽 20 个核实耕地图斑(地块) 。
2、样本的抽选 第壹阶段:抽选样本县(市) 为了控制多阶段抽样的损失,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在抽样时考虑 了分层设计将有耕地的县(市)分成三层,第壹层是已完成更新调 查的县(市)层;第二层是未完成更新调查的县级市(区)层,第三 层是未完成更新调查的县层国家农普办以县(市)的耕地面积排序, 组成抽样框,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完成样本县(市)的抽选 第二阶段:抽选样本村 以抽中县(市)全部行政村耕地面积排序组成第二阶段抽样框, 按抽样距离(全县耕地面积总数除以 10) ,随机起点,村耕地面积累 计,等距抽样,抽出 10 个样本村 第三阶段:抽选核实图斑(地块) (1)抽取村的核实图斑(地块)的数量为 20 块;其面积合计占 该村耕地面积的比重不低于 5%,如果达不到 5%,则重新抽选 (2)如果图斑面积过大,形状复杂,可进行适当的切割,且在 图上计算面积,形成新的图斑 (3)以样本村全部耕地图斑台帐的面积排队,按耕地台帐面积 总量除以 20,计算抽样距离,随机起点,面积累计,等距抽选出核实 图斑(地块) 为了方便起见,也可使用 1:1 万的村耕地利用图,直接在图上 抽选样本 (六)核实内容及填报方法 1、图斑的位置,将实地位置和图件预先标明位置核对,确认图 斑的真实性。
2、图斑的形状,将实际形状和图件形状对比,确认图斑面积量 算的精度 3、图斑的地类,对图斑的实际地类和台帐对比,主要是计算耕 地和非耕地的差错面积 将之上三方面的核实情况和结果按要求填写样本图斑核实情况 记录表 (附表 1) (七)核实工作步骤 1、省核实联合工作组接收全国农业用地核实联合工作组人员下 发的抽中县(市)名单 2、省核实联合工作组人员赴抽中县(市) ,在抽中县(市)核实 小组的协助下,抽选且确定核实村及核实图斑(地块) 3、在省核实联合工作组组织下,抽中县(市)核实小组携带设 备、图件及有关资料,进行实地核实,且将核实结果按要求填入样 本图斑核实情况记录表 ; 4、抽中县(市)核实小组誊清记录表后,立即将记录表上报省 联合工作组 5、上述工作完成后,省联合工作组立即按规定将上报的县(市) 样本图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