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武汉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8024507
  • 上传时间:2021-07-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8.0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武汉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社区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必要环节和内在需求武汉市是国内基层社区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随着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武汉基层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一 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基本功能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宏观社会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学家给出的社区定义有一百多种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他们一致认为社区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受到特定的文化因素的制约,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结构的形成受到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

      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把自然社区看成与理性社会相对立的组织形态,其差异以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为特征他关于“社区”和“社会”的绝对划分与相互界定,为现代社会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1917年,英国社会学家麦基文在他的《社区》一书中把社区看成人们共同生活的区域,这种关于社区概念的区域论界定,为在区、城市、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层面引入社区规划和社区发展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1975年,美国桑德斯的《社区论》把社区既看成一个互动的体系,又看成一个冲突的场所,还看成一个行动的场域桑德斯认为,社区文化“包括在它的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值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和特定方式之中”[2]吴文藻先生认为:“文化的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3]费孝通先生则认为,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决定了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社区文化定义为:“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内的特定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4]社区文化是社区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地方文化的具体体现综合以上理论,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可以理解为城市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城市社区文化是一种基层文化城市社区文化不但具有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具有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从而增强人的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发挥社区的示范作用,进而有效地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二 武汉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全市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3年末建成区面积534.28平方公里截至2013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022万人,户籍人口822.0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目前有1100多个社区(不包括街道文化站)。

      其中,中心城区有900多个社区,远城区有近200个社区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文化活动历来就十分活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5]武汉的文化事业也随之进入了更为蓬勃向上的新时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尤其突出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文化需求越发旺盛,文化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武汉市基层社区文化工作坚持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级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社区文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健全管理机制,基层文化事业评估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和管理,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基层文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2013~2014年,武汉市文新广局先后转发了《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和《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制定并执行了武汉市区级文化馆业务考评标准、武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年度业务工作考评标准等细则。

      其中,武汉市区级文化馆业务考评标准的考评内容包括公共服务、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奖励表彰、信息宣传、材料报送、创新成果共7个板块21项细则省文化厅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文件中将办站条件、队伍建设、公共服务、领导管理、提高指标5个方面作为评估定级的主要指标通过对基层文化站的评估定级和对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的考评,完善了对基层社区文化事业的管理,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二)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增加值稳步上升如表1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建设逐年加强财政拨款从2010年的46428千元增加到2013年的71198千元,增加值也从2010年的33226千元上升至2013年的48806千元这表明,随着GDP的增长,武汉市对基层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基层文化事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稳步上升表1 武汉市2010~2013年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部分统计数据(三)注重以文化人,使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发展社区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或者整个城市居民的素质换言之,居民素质是体现一个社区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社区形象不仅可以展示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提高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社区的吸引力、辐射力,而且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自豪感、自律感、使命感和积极性,形成“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等指导思想也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强化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社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新要求,以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地推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是武汉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武汉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经常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用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社区党员武汉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根据社区党员特点,鼓励身体健康的党员以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结对子,送资料上门,利用上党课、阅报栏、文明创建、科普教育等形式来提高居民们的文化素养此外,武汉市基层社区还注重居民文化氛围的营造,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例如,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设有专门的活动宣传栏,小区居民自己举办“居民道德论坛”,宣传社区居民的身边事,撰稿人均为社区的居民,最大年纪的作者有70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罗家庄社区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以此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新沟桥街光明社区开展一系列与“慈孝文化”理念息息相关的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好媳妇”、“孝子之星”和“优秀志愿者”;硚口区幸乐社区开展道德文明教育,重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等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全社区形成知荣辱、明道德、讲礼仪、重诚信的良好风尚,涌现了一批“学习型家庭”、“平安型家庭”、“敬老型家庭”、“十佳好孩子”和“我身边的好人”。

      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社区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文化惠民工程”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武汉市基层社区围绕“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惠民落到实处,让更多的群众分享文化建设成果近年来,武汉市各基层社区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居民”的原则,努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居民群众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武汉市新(改、扩)建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0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完成了全市1297个达标社区和2087个行政村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设,基本形成了市、区、街(乡、镇、场)、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武汉市紧紧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修建了一批街(乡、镇、场)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文化惠民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投入逐年加大,形式日益多样,覆盖面更加广泛,受益群众不断增多,社会反响良好五)紧抓文化创建活动,社区群文活动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武汉社区文化创建活动势头强劲,社区群文活动水平稳步提高,一批创建单位步入全国文化建设先进行列。

      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文化创建活动,武昌区南湖中央花园社区、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江汉区唐家墩街香江新村社区、洪山区关山街709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以欢乐文化为主导的群文活动高潮迭起,品牌活动特色浓郁武汉市年均组织举办各类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100余项,开展基层文化演出、展览活动17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00余万人次其中,先后圆满承办了“温暖春节快乐大武汉”、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迎春舞龙大赛、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少儿读书活动“知识工程”以及“特色文化、魅力家庭”文化艺术精品展等全市性大型群文活动特色浓郁、影响广泛;“武汉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楼台对歌、故事讲演、书画笔会、戏剧学唱、诗歌朗诵,应有尽有;广场文化、里弄文化、庭院文化、楼道文化,有声有色;居民论坛、金桥书评、文化调演、健身舞蹈,精彩纷呈有的活动已经形成了颇有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江岸区四季歌、硚口区星海合唱节、汉阳区知音文化、武昌区首义之春、青山区钢花奖、洪山区高校文化、东西湖区桃花奖、汉南区太白诗会、蔡甸区莲花奖、江夏区百花奖、黄陂区木兰文化节、新洲区花朝节以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梅花节等。

      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会精神文化品位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3年,武汉市文艺活动开展场次增长幅度较小,观众人次呈递减之势,而培训、展览和讲座的举办场次和参与人次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来基层文化活动的重心从娱乐向学习转移,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引领示范作用,这对提升居民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表2 武汉市2011~2013年群众艺术馆、文化站部分统计数据(六)打造社区文化品牌,群众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通过政府有效的投入和精心的扶持,以及各个社区的积极配合、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武汉市涌现了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文化品牌,群众文艺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武汉市群众文艺创作在第八届、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群星奖20余项其中,17部作品分别荣获群星大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