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安全方针、质量安全目标.docx
4页质量安全方针、质量安全目标为不断满足顾客要求,保证本公司持续稳步发展,特制定公司的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安全方针:以质取胜,绿色健康;持续改进,顾客满意; 质量安全目标:为实现本厂的质量方针,总的质量目标为: 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100% 2、顾客信息处结率 100%3、顾客质量 投诉 率: 5-10 月份不超过 1 次/1000 吨,11-4 月不超 过 1 次/1500 吨,每年基 数 增加 100 吨;造成顾客人 身伤害的产品安全投诉,不得发生质量安全目标分解 品管部:成品检验率 100%;计量设备检定率100%; 考核方法:生产产品批次/成品检验批次*100%;检定计量设备数/计 量设备总数*100%人事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教育每年一次,培训效果 评价率 100%考核方法:实际参加培训人员/应参加人员*100% 生产部:一次交验合格率 97%以上,出厂检验合格率100%考核方法:交验合格批次/生产批次*100%;检验合格量/总量*100%采购部:合格供方评定率 100%,原材料检验合格率 95%以上 考核方法:供方评定数/供方总数量*100%;检验合格原料/总原料批次 *100%销售部:售后服务及时,顾客满意度90%以上;顾客投诉解决率 100%。
考核方法:顾客售后服务满意次数/售后服务总次数*100%;顾客投诉 解决次数/顾客总投诉数*100%设备部:设备检修合格率 98%以上考核方法:设备检修合格数/设备检修总数*100%仓储/仓库:储存产品合格率100%;年发生火灾事故0 次考核方法:库存合格产品/库存总产品*100%3、考核办法① 总经理每年组织对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进行一次评审,保持质 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② 品管部负责每年年底对各部门质量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查看质 量目标落实是否到位,考核情况报总经理活动记录:1 《 质量目标考核记录 》00000000000质量管理文件文件编号0000/GL—32文件名称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版本状态文件名称1目的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测 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2 适用范围适用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监视和测量要求的计量仪器管理和使 用3 职责品管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验收、校准或检定、维修和控制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装置购置各部门根据所需要的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提出购置申请,总经 理审批后,由设备部按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负责购置4.2 监视和测量装置验收由设备部对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验收,并送国家授权的 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取得《检定合格证》后,方可发放使用;自 行校准或检定的装置,经校准或检定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校准或 检定合格的装置要在《检测设备管理台账》上登记。
不合格的装置 由购置人员负责退货4.3 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期校准或检定4.3.1 品管部(品管部)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设备的校准周期 监视和测量装置一般不做特殊说明时校准周期为1 年4.3.2 对需外部校准或检定的设备,由品管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 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并出具校准或检定报告4.3.3 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按规定周期校准或检定到期未校 准或检定、以及校准或检定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准使用4.4 监视和测量的调整和再调整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或安装完成后由品管部(品管部) 对其进行调整,使其进入可使用状态4.5 校准和检定状态标识根据校准和检定结果,对校准合格的、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单独存放,并保护好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或检定状态的标签4.6 校准和检定的记录保存 品管部负责保存国家授权部门开具的检定证书4.7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4.7.1 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a) 验证该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是否失准;b) 验证该设备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是否符合要求;c) 该设备是否在检定周期之内当发现检测失控时,应对已测 量结果作无效处理4.7.2 使用者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搬运、维护和贮存 期间也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4.7.3 当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偏差或损坏时,应 及时报告品管部,由品管部联系维修维修后须重新校准或检定, 并用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对该设备检测结果进行复检,评审和记 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应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具有适宜的环境条 件4.8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报废 4.8.1凡经检定不合格而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方可提出报废4.8.2 报废的提出:属于贵重精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使用部门提 出申请,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废一般监视和测量器具的报废由使 用部门提出申请,报品管部经理审批后实施4.8.3 确认不合格或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器具,严禁继续使用, 应隔离存放,做好不合格或报废标识,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做 好登记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