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读朱升及朱枫林集兼析疑点重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夏玉润.pdf

31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04841328
  • 上传时间:2019-10-1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7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读朱升及《 一 朱枫林集》 — 兼析疑点重 重的 “ 高筑墙 , 广 积粮 , 缓称王 ” 夏玉润 “ 朱升 ” 的名字 , 对今天略知历史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上个世纪7 0年代初期 , 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 , 使朱升以及他献给朱元璋的 “ 九字三策 ” — “ 高筑墙 , 广 积粮 , 缓称王 ” , 一时名满天下 、 妇孺皆知 既然 “ 高筑墙 , 广积粮 , 缓称王 ” 如此著名 , 曾经对2 0世纪7 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经济 产生过重大影响 , 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考探 : 朱升究竟是位何等人物?他的 “ 九字三策 ” 是在何时 、 何地向朱元璋提出 的?人们对他的事迹是否有误解?今人对他的过度宣扬 , 从而名过 其实 , 是否要重新进行历史定位?这便是本文撰写的目的 一 、 “ 高筑墙 , 广积粮 , 缓称王 ” 之说疑点重重 (一) 从《朱枫林集》 、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谈起 朱升的史料 , 主要来自( (朱枫林集》 目前所知其版本有三 : 一是《明史 · 艺文志》所著 录的 “ 朱升《枫林集》十二卷 ” , 今佚 ① 二是景泰七年( 145 6) 程富编纂的 “ 十卷本 ” 《枫 林文集》② , 亦佚 。

      三是万历四十四年 ( 1 6 1 6)朱 升裔孙朱时新 “ 阅辑 ” 、 朱 时登 “ 参阅 ” 、 范沫 “ 校订 ” 的 “ 十卷本 ” 《朱枫林集》 , 这 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 “ 家刻本 ” 近年来 , 书目 文献出版社(现改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 朱枫林集》影 印本 、 黄 山书社 《朱枫林集》点校本 、 齐鲁书社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 朱枫林集》影印本 , 就是据此 版本出版的 除《朱枫林集》 外 , 朱升的独生子朱同撰写了一篇《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 , 收于洪武十年 ①(清)张廷玉等纂 : 《明史》卷九 九《艺文志》 四 , 中华书 局 , 19 74 年 清 末陈田《明 诗纪 事》亦 载 : 朱升有 “ 《枫林集》十二卷 ” 本 时过境 迁 , 今天的公私藏家 均未 见著录此书 , 只有王春瑜 《论朱 升》 (《学术研究》1 98 0年 9 期)一文谈及 :“ 近访黄裳同志 , 据谓曾亲眼看过明初黑口本《朱枫林集》 不知即 为明初 刊印的 十二卷本?笔者或认为 : 从现有资料看 , 明初并未编纂过《枫林集》 , 也没 有所谓 “ 十二 卷 ” 本的《枫林集》 。

      十二卷 ” 拟为 “ 十卷 ” 之误 , 即万历本《朱枫林集》 ②(明 )朱升撰 、 刘 尚恒校 注 : 《朱枫林集》 前言 , 黄山书社 , 199 2 年 , 卷首 另据张健 : 《新安 文献 研究》载 , 程富所编名曰《朱枫林集》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 00 5 6 2 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 朱同纂修的( (新安志》①中 《新安志》今虽佚 , 但它被下列明代史籍收录 : 1 . 《新安文粹》收 录了《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下文称( (新安文粹 ·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 , 刊印的年代为天 顺四年( 1460 ) ②2 . 《休宁志》收录了《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下文称 《休宁志 · 翰林侍讲 学士朱升传》) , 刊印的年代为弘治四年( 149 1 ) ③ 3 . 《新安文献志》收录了《朱学士升传》 (下文称 《新安文献志 · 朱学士升传》) , 刊印的年代为弘治十年 ④4 . 《新安学系录》收录了 《朱学士传》(下文称《新安学系录 · 朱学士传》) , 刊印的年代为正德三年( 150 8) ⑤5 . 《国 朝献征录》收录了《朱侍讲学士升传》( 下文称 《国朝献征录 · 朱侍讲学士升传》) , 刊印的年 代为万历四十四年( 16 16)⑥ 。

      6 . ( (朱枫林集》收录了《学士朱升传》(下文称《朱枫林集 · 学 士朱升传》) , 刊印的年代亦为万历四十四年⑦ 6篇文章虽是同一作者 , 却出现如下三个问题 : 第一 , 6篇文章中仅前两篇的文章标题相同 , 其余均不同 第二 , 有 4 篇文章所标作者均为朱升的儿子朱同 , 第 2篇文章未标作者 , 第 6 篇文 章亦无作者姓名 , 仅在标题下注曰 “ 载徽郡志 ” — 意思是原载于《新安志》 第三 , 经过核 对 , 前 5篇文章除极个别字有出人外 , 全文相同 ; 而第 6篇涉及到朱升的关键事迹时 , 与前 5篇 有着完全不同的记述 笔者正是根据上述 “ 三个问题 ” 、 尤其是 “ 第 6篇涉及到朱升的关键事迹时 , 与前 5 篇有着 完全不同的记述 ” 为 “ 突破口 ” , 结合《朱枫林集》及其它史料 , 对朱升及 “ 九字三策 ” 作重 新考探 (二) “ 九字三策 ” 之说 , 最初出现于野史 《皇明小史》中 , 后载于徽州休宁方志 , 且说法不一 朱升与朱元璋首次相见的全过程 , 朱同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仅有十多字 : 丁酉(至 正十七年 , 13 5 7 ) , 大兵 下徽 , 被旨召见上潜邸 。

      冬 , 辞归 ⑧ 这就是说 , 朱 同在撰写父亲的传记中 , 根本没有提及 “ 九字三策 ” “ 九字三策 ” 最早出现于《皇明小史》 : 上( 朱元璋) 尝 问大计于朱升 对 日 : “ 高筑墙 , 广积粮 , 缓称王 上悦 , 留预 ① 朱同纂修的《新安志》 , 《千 顷堂书目》卷六称 “ 朱同《重编新安志》十卷 ”, 是在〔宋」罗愿 : 《新 安志》(十卷)的基础上 , 所续修的一部徽州方志 参见〔宋〕罗愿撰 , 萧建新 、 杨国宜校著 , 徐力审定《整理与研究》 , 黄山书社 , 20 08 ②(明 )金德珐撰 : 《新安文粹》 卷七《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 , 《四库全 书存目丛书》 , 齐鲁书社 , 19% 年影印本 , 集部 , 第 29 2 册 ③ (明)程政敏纂修 、 欧阳旦增修 : ( 弘治)《休宁志》卷二九上 ,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 书目文 献出版社 , 198 7 年影印本 , 第 2 9 册 ④ (明)程敏政辑撰 , 何庆善 、 于石 、 易名点校 : 《新安文献志》卷七六 , 黄山书社 , 2侧〕4 年 ⑤(明)程瞳撰 : 《新安学系录》 卷十四《朱学士传》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 史部 , 第 9 0 册 。

      ⑥ ( 明)焦兹辑 : 《国朝献征录》 卷二十《朱侍讲学士升传》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 史部 , 第 10 1 册 ⑦(明)朱升撰 : 《朱枫林集 · 学士朱升传》 ⑧ 《新安文粹 ·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 亦见如下 书目 : 《休宁志 ·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 ) )《新安文献志 · 朱学士升传》 188 5 页 ; 《新安学系录 · 朱学士传》 ; 《国朝献征录 · 朱侍讲学士升传》 重读朱升及《朱枫林集》36 帷幢 ① 《皇明小史》是记录洪武朝事迹的野史 , 从文 中所载 《刘伯温预识迁都》 、 《识拔方孝孺》 等来看 , 大约最早成书于永乐年间 后世流传诸多洪武朝的野史 , 大多源于此书 , 其中不少野史 趣闻 , 被明清史家反复引用 , 逐渐成为信史 , “ 九字三策 ” 便是其中一例 但从总体来说 , 它的 内容多为神道 、 奇异 、 谬误之说 , 如 “ 李 文忠纳款于张士诚 , 刘基死后 焚尸扬灰 , 皆必无之 事 ” 后有人将此书作了摘抄 , 以《皇明小史摘抄二卷附建文遗事一卷》之名而存留 《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对此书的评价是 : “ 大抵多委巷之说… …其谬妄不待辨也 。

      ② 这就是说 , “ 九字三策 ” 最先出自朱升去世数十年后的一部野史中 , 是社会上的 “ 委巷之说 ” “ 九字三策 ” 再次出现 , 是朱升去世1 2 0 年后 的弘治四年( 149 1 ) , 刊印于他家乡的地方志 中 : 丁酉秋 , 大 兵 下徽 , 被旨召 见 上潜邸 , 被顾问 升对日 : “ 高筑墙 , 广积粮 , 慢称 王 ③ 《皇明小史》中的 “ 缓称王 ” 在这里被改为 “ 慢称王 ” 弘治十五年( 1502 ) 刊印的( ( 徽州府志 · 朱升传》与上文记载相同 , 但将 “ 慢称王 ” 改为 “ 谩称王 ’ , ④ 自此 , 明代朱升家乡的地方志及当地文献一直沿袭 “ 谩称王 ” 之说 , 如嘉靖《休宁县志》 、 嘉靖《徽州府志》⑤以及万历三十五年 ( 1607 ) 刊印的《休宁县志》 (李乔岱纂修)卷六《朱 升传》中仍作 “ 谩称王 ” 直到约天启六年刊印的休宁县 宗族总志—《休宁名族志》 , 仍持 “ 谩称王 ” 之说 ⑥ 自弘治十五年至天启六年 , “ 谩称王 ” 之说存在了 1 2 4 年之久 “ 九字三策 ” 进人文人的著作中 , 最早见于嘉靖二十四年(巧4 5)刊印的《殿阁词林记》 : 丁酉夏六月 , 高皇帝遣元帅胡大海等至徽 , 改徽州路为兴安府 。

      (朱)升以卫国公邓愈 荐 , 被征入见 , 顾问称 旨 (上问之 , 对日 : 高筑墙 , 广 积粮 , 缓称王) ⑦ 从行文来看 , 廖道南《殿 阁词林记》中的 “ 九字三策 ” , 来 自《皇明小史》 括号中的文 字 , 采用 “ 小字双行夹注 ” 方式 , 排印于此段文章的末尾 这大约是因为 “ 九字三策 ” 仅见于 野史《皇明小史》 , 故廖道南只能用 “ 夹注 ” 的形式加以存留 万历四十四年( 161 6 ) , 《朱枫林集 · 学士朱升传》在《殿阁词林记》的基础上 , 对朱升与 ①不著撰者 : 《皇明小史摘抄》卷下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 史部 , 第4 6册 ②文渊 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五二 , 史 部 , 杂史类存目一 , 台湾 : 商务 印书馆 , 19 83 年影印本 ③(明) 程政敏纂修 、 欧阳旦增修 : 《休宁志》卷八 ,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 第2 9 册 ④(明)彭泽修 、 汪舜民纂 : ( 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朱升传》 ⑤ 见嘉靖二十七年 ( 154 8 )《休宁县志》(宋国华修 , 吴宗尧 、 陈有守纂)卷六《朱升传》 以及嘉靖四十 五年(巧66 ) 《徽州府志》(何东序修 , 汪尚宁纂)卷十六《朱升传》 。

      ⑥( 明)曹嗣轩著 , 胡中生 、 王夔点校 : 《休宁名族志》 卷三 , 黄山书社 , 20 07 ⑦(明)廖道南 : 《殿阁词林记》卷四《翰林院学士朱升》 , 文渊阁《四库全 书》 , 原 文电子 版 , 史部 , S K22 2 6 4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 ) 朱元璋首次相见 的细节 , 作进一步改动 , 并成为当今史学界的通识 : 丁酉 , 天兵下徽 , 上素闻升名 , 潜就访之 升因进三策 , 日 : “ 高筑墙 , 广积粮 , 缓称 王 上 大悦 , 命预帷惺密议 ① 这样一来 , 同样是朱 同撰写 的那篇传记 , 《新安 文粹 ·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与《朱枫林 集 · 学士朱升传》对 “ 九字三策 ” 的记载 , 竟有两种完全不同说法 : 前者无而后者有 那么孰 真孰假呢? 《新安文粹》刊印于 146 0 年 , 作者金德炫②是朱升的同乡—休宁人 《朱枫林集》刊印于 1 6 1 6年 , 是一部 “ 朱氏家刻本 ” 无论从年代的先后 , 还是从编纂者的身份以及与书主的利害关 系 , 两者相比 , 前者的可信度远大于后者 何况还有《休宁志 · 翰林侍讲学士朱升传》(刊于 14 9 1年 ) 、 《新安文献志 · 朱学士升传》( 刊于 149 7 年) 、 《新安学系录 · 朱学士传》(刊于 150 8 年 ) 、 《国朝献征录 · 朱侍讲学士升传》( 刊于 161 6 年)佐证 , 它与《新安文粹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