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板坡长江复线桥施工技术总结.doc
123页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1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竣工验收技术总结竣工验收技术总结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 1 概况概况1.11.1 结构概述结构概述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是并列于旧桥的新建工程,也是重庆主城区又一座非常重要的特大桥梁,同时也是南北大通道上面的拓宽改造关键工程,石板坡长江大桥旧桥为86.5+4×138.0+156.0+174.0+104.5 米的 8 跨 T 型刚构桥,旧桥全宽 21 米,分为 3 米(人行道)+15 米(车行道)+3 米(人行道) ;旧桥 T 型刚构悬臂部分为双箱单室结构,挂孔部分为简支 T 梁结构,1#—5#悬臂根部梁高 8 米,6#、7#T 根部梁高 11 米复线桥位于旧桥上游,两桥中心距 25 米,上部结构净距 5 米,北接石板坡立交及石黄隧道,南接川黔公路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总体桥跨与旧桥一致,除去 6 号墩外,其余桥墩与旧桥一一对应结构体系采用长联大跨径钢混组合式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桥跨布置为87.75+4×138.0+330.0+133.75 米,梁总长 1103.5 米,单向 4 车道,桥面全宽 19 米。
5、7 号墩为双薄壁桥墩,1-4 号墩空心薄壁单墩所有桥墩基础采用承台与桩基形式南岸桥台(A8)采用重力式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2台;北岸 P0 墩为交界墩,后接北引孔,再与北岸 A0 桥台相接,全长 1137.17 米1.21.2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桥跨布置为87.75+4×138.0+330.0+133.75 米,梁总长 1103.5 米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3110350南坪伸缩缝 混凝土箱梁8713200钢箱梁枯水位1080050%支座混凝土箱梁4321380013800138002435033000支座石板坡伸缩缝A北引孔1B86501380074950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2)设计基准期:100 年(3)设计行车速度: V=60km/h(4)桥面宽度 19m(4 车道)其中:行车道宽度 15.5m;单侧防撞栏宽度 0.5m;单侧人行道宽度 3.0m5)纵坡、横坡:正桥的桥面纵坡 0.0%,桥面双向横坡1.5%。
6)荷载标准① 可变荷载a.设计荷载:城市-A 级,汽—超 20 为验算荷载;人群2.5KN/m2c 设计风速:桥位区平均地面 20m 高度处,频率 1/100 的 10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4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 26.7m/sd 温度荷载:体系温度体系温度:桥址处极端最高气温 42.2C,极端最低气温-1.8C,月平均最低气温 5.7C,月平均最高气温 37.7C,最大平均日温差 11.9设计合拢温度为 15C~25C,钢结构体系升温:42.2-15=27.2C,体系降温:25-(-1.8)=26.8C;混凝土结构体系升温:37.7-15=22.7C,体系降温:25-5.7=19.3日照温差日照温差:温差效应遵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并参考英 BS5400 取值日照温差组合系数 0.8②偶然荷载a.地震荷载: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结构物按Ⅶ度设防b.船舶撞击力:按国家 I 级航道进行设计7)通航标准:按交通部交水发[2003]558 号函“关于对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方案通航净空尺度及技术要求的批复”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194.43m(黄海高程频率 5%) 。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160.5m通航净宽:单孔双向通航宽度不小于 290.2m通航净空:最高水位时不小于 18m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51.31.3 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文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文件(1) 、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及验收规范》 JTJ041-2000(2)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2-9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3) 、执行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评定表格由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重庆城建档案馆监制的统一表格(4) 、执行的施工技术文件a、施工图纸全套b、设计变更单 75 份c、核定洽商单 55 份(5) 、执行的施工管理文件a、建筑管理法律、法规b、质量监督站文件c、业主文件d、监理文件e、内部文件1.4 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本工程自 2003 年 12 月 28 日开工至今我司完成了施工合同范围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6的所有工程项目的实施。
主要包括:桩基、承台、墩身、上部砼主梁、钢箱梁安装、南北桥台及游廊、南北现浇段、3-4 跨现浇段、桥面铺装、防撞护栏、人行道及栏杆、北引道工程等项目完成主要工程量如下:土石方 100870 立方米混凝土 62295 立方米,普通结构钢材 12879 吨预应力钢材 2687 吨目前有一项新增项目未实施完成或未实施:1、1#、2#、5#、7#墩墩顶检修平台未实施2 2 建设组织及施工准备建设组织及施工准备2.12.1 建设组织模式建设组织模式本项目采用 BT 施工总承包模式项目业主为重庆市城市投资公司;BT 方为重庆城建控股集团和林同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体;设计单位为林同棪国际(重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重庆建科院监理公司;施工监控为重庆交通大学;主体施工单位为重庆桥梁工程总公司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72.22.2 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为全面贯彻我司确定的建设指导思想和质量方针,组织了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机构,成立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选派了参加过类似工程且富有经验的人员承担合同工程的施工任务。
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选派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对本合同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组建施工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是目标明确,施工管理人员素质高强,各部门的职能高效组织机构见如下框图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 专专专 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专 专专专专专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82.32.3 质量目标及控制质量目标及控制结合本工程特点,自始至终坚持合理、有计划地组织施工,做到施工技术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并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法的优化处置,实现了成本造价、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使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工程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内容:1、桥梁基础、墩身施工质量控制;2、T 构悬臂浇筑施工工艺细则;3、钢砼接头施工精度的控制;4、主跨超大重量钢箱梁整体吊装控制;5、高支架现浇梁体施工质量控制;6、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实施控制。
2.42.4 施工工期计划施工工期计划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全部工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控制组织实施2.4.1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南北进场道路及临设,人员及机械设备进场,线路控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9制桩交接及复测、桥位施工放样,熟悉施工图纸、完成技术交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它施工技术准备工作2.4.2 基础施工阶段控制在 2004 年 4 月中旬完成全桥 1#~7#墩桩基础、承台及部分墩身的施工,保证在洪水来临前 6 个墩墩身施工到洪水位以上,以保证下一阶段的连续施工2.4.3 主体施工阶段本阶段为主体施工阶段,完成全桥墩身、桥台、上部主梁悬臂施工、全部支架现浇梁体的施工、主跨钢箱梁整体吊装及所有合龙段的施工2.4.4 收尾施工阶段本阶段为人行道、栏杆、桥面铺装等桥面系施工及荷载试验,达到竣工验收通车的要求本工程以大 T 5 号及 7 号墩基础、墩身、上部主梁施工及桥面系为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进行组织实施2.52.5 劳动力劳动力组织组织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总计约 60 人开工后,我司按照工程的进展情况,陆续地组织施工人员分期分批进场,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10各个施工队配备各种熟练的技术工人(吊装工、电工、焊工、修理工、钢筋工、模板工、机操工、架子工等) 平常 600~800 人,基础施工高峰期为 1000 人2.62.6 设备配备设备配备本工程设备投入较多,主要含施工设备、测量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土石方施工设备、桩基础施工设备墩身及上不主梁施工设备、塔吊、施工挂篮、钢箱梁整体吊装设备等该类设备开工后按进度要求分批迅速进场测量设备:为满足本工程对平面、高程精密的控制要求,配备了两台日本拓普康 GTS-602 型全站仪,测角精度为 2 秒,测距精度为 I 级(2mm+2PPm) ,一台瑞士 WILD N3 精密水准仪(每 Km 往返中误差<0.5mm) ,一台日本拓普康 AT-G2 精密水准仪(每 Km 往返中误差<1.0mm) ,铟钢板尺一副,2 秒级经纬仪四台,普通水准仪五台,其它工具若干检测设备:我司的质量检测所为获得 CMA 资质的一级试验室,试验设备按相关标准进行了配置,保证了本工程的施工需要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1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工程施工情况工程施工情况3 3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3.13.1 概况概况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认真地做好各阶段工程的施工测量及监测工作。
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及时精心地做好每一次施工放样测量并提供准确数据,来指导各项工作的进行工程开工前,我司根据 BT 项目部移交提供的平面线形和高程控制点.组织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和水平仪对控制点进行精确的复核,同时布设施工用的控制网布设的控制点位于不受施工、滑坡、游人等情况的影响的岩石上,形成图文资料上报监理经审核后,才进行工程施工测量放线由于两岸沿江河堤(挡墙)与桥的基础平面位置很近,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平面位移及沉降观测,以保证施工的安全3.23.2 测量执行标准测量执行标准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桥) 竣工验收技术总 结123.33.3 施测精度要求施测精度要求a.平面控制水平角观测测角中误差满足 M=±15″b.主轴线正交角与 90°之比差≤±7″c.距离丈量相对误差满足 1/15000d.水准测量应满足四等测量精度要求e.使用的测量仪器应按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要求作检验和校正f.穿线投点时,用盘左、盘右两次照准投点取中。
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3.43.4 仪器配置仪器配置两台日本拓普康 GTS-602 型全站仪,测角精度为 2 秒,测距精度为 I 级(2mm+2PPm) ,一台瑞士 WILD N3 精密水准仪(每 Km 往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