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研究.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日度
  • 文档编号:163961575
  • 上传时间:2021-0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需求与政策研究全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需求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组 长:张桃林副组长:宗锦耀 刘恒新 冀名峰 易中懿成 员:姚春生 李洪涛 王家忠 杨敏丽、曹光乔、张宗毅、恽竹恬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历史与现状(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阶段与特征从补贴实施的力度广度及影响效果来看,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98~2003年为补贴项目试点阶段,2004年至今为补贴政策实施阶段两个阶段具有以下特征:1.1998~2003年补贴项目试点阶段从“九五”时期开始,针对全国大型拖拉机日益老化、保有量不断减少的状况,特别是大型拖拉机不足,无法实现土地深耕深翻,东北等地区土壤板结、土质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为稳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1998~2000年的三年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内蒙古和新疆等7省区实施了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更新补助项目2001年、2002年,为适应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善和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结构,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调整补助经费,资金规模仍为每年2000万元,补助范围在原7个省份的基础上,增加了陕西和湖北两省。

      2003年,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原项目更名为“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实施范围由9个省扩大到11个,增加了湖南和重庆两省市,中央财政投资总规模保持2000万元的水平该阶段的主要特征:(1)资金投入规模小,每年中央财政投入总规模为2000万元,省均投入不足300万元,县均投入50万元左右;(2)实施范围窄,仅限于部分粮食主产省的个别粮食生产大县;(3)补贴机具种类少,主要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以及部分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4)补贴标准为定额补贴或不超过价格的30%,前期为定额补贴(大中拖一般单台补贴2万元);(5)操作方式是按项目进行管理,没有全国统一的项目管理办法,各地操作办法不同,补贴资金兑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报账制和直接支付制报账制,即农民全价购机,然后凭发票领补贴,实施中各地反映补贴资金落实手续繁杂,也出现了一些造假行为直接支付制,即农民差价购机,省级农机管理部门与供货厂家结算补贴款由于报账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较多,2001-2003年,项目省普遍采取了直接支付制的方式2.2004~2009年补贴政策实施阶段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

      2004年,国家把农机购置补贴纳入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内容,资金投入由2000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在垦区实施),实施范围扩大到16个省(区、市)的66个农产品大县(市、旗)2005年至2009年,按照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投入,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增加补贴机具品种,并不断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取得一举多得成效该阶段主要特征:一是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6年共计投入199.7亿元二是实施范围不断扩大2008年补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三是补贴机具种类不断增加由2004年的“六机”扩大到2009年的12大类38小类的128个品目,各省还可自选10种品目的其它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四是补贴对象逐步扩大由农民(含农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组织,扩大到农牧渔民(含农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以及奶农专业合作社和生鲜乳收购站五是补贴标准有所提高在坚持总体补贴比例不超过30%的基础上,对特殊地区和部分机具适当提高了补贴标准如血防疫区重疫区县、地震重灾区县补贴比例提高到50%,单机补贴最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将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补贴限额提高到12万元。

      六是操作程序不断规范制定并实施了五项制度,即补贴目录择优筛选制、补贴资金集中支付制、受益对象公示制、补贴管理全程监督制、实施成效考核制七是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顺利实施,国务院提出了“三个严禁”的要求,农业部规定各省农机主管部门做到“八个不得”二)我国现行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框架1.政策目标2005年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是中央财政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而设立的专项资金2.相关主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有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农民、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3.实施内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内容包括补贴对象、补贴机具、补贴标准等1)补贴对象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含农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及取得当地工商登记的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2)补贴机具目前纳入补贴范围的机具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它机械等12大类38个小类的机具。

      3)补贴标准《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规定:全国总体上继续执行30%的补贴比例血防疫区“以机代牛”和汶川地震重灾区县执行50%的补贴政策单机补贴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补贴最高补贴额可达12万元各省(区、市)和兵团可对本地重点推广的机具品种,利用地方财政资金给予累加补贴4.操作办法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两部联合印发的《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实行“五制”操作方法1)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实行部、省两级不重复选型制度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补贴产品由农业部负责选型,适合区域使用的非通用类农业机械补贴产品由省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负责选型,两级选型产生的目录叠加即为本省年度补贴目录年度补贴目录包括补贴机具种类、型号、价格及供应厂商省级年度补贴目录需报农业部备案后方可布实施2)资金集中支付制补贴专项资金只拨到省级财政部门农民在购机时,只交纳扣除补贴金额后的差价款即可提货,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与供货方结算3)受益农户公示制县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初定受益者名单后,要在乡村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与确定的受益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4)管理实行监督制将补贴政策实施的原则、目标、程序及要求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将购机户姓名、住址、身份证号、联系、购机名称、补贴额等基本信息建档,并录入购机补贴计算机档案信息系统,实现随机的远程抽查和监督5)绩效实行考核制年度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实施后,进行随机抽查,跟踪问效,把各地实施的成效与资金安排和工作考核挂钩,对于不按规定操作,出现违规问题的地区进行通报,并暂停或调减资金规模对于不认真履行承诺的企业,及时取消目录内产品的补贴资格,以确保补贴机具的质量和补贴资金补贴到农民手中三)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成效和主要问题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我国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扩大了需,带动了农机工业振兴,促进了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兼顾农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不断增大,但补贴资金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少数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个别农机化主管部门存在违规向企业收取费用等现象。

      有些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监管措施不力,存在违规转卖转让现象少数地方仍存在指定经销商的问题三是部分地区补贴资金结算较慢,造成企业资金挤占较多,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四是一些地方农机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跟踪服务二、农机购置补贴需求分析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分类加总法分别测算对重点机具补贴时我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需求,采用农机产品市场销售额分析法测算对我国所有农业机械进行补贴时(补贴范围普惠)的补贴需求三种方法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需求一)因素分析法测算农机购置补贴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经济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环境越好,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能力就越强,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2)自然因素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中平原所占比例越大,其农业机械化越容易实现,反之越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3)人口因素一个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越多,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较弱,反之需求较大4)农业种植结构这里主要是旱作与稻作的区别,由于旱地机械化的限制较少,所以旱作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要比稻作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要高5)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一个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越大,则农业装备水平越高,其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越高。

      以上五个变量对于农业机械化来说都是外生的,这五个外生变量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装备数量、农机使用效率、农机化作业水平本研究拟用耕地顷均GDP、农业劳动力,丘陵山地比例,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例,顷均累计农机购置补贴金额分别代表以上五个变量下面对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外生变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耕地顷均GDP:十七大报告中均提出要在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99214.6亿元,翻两番即在2020年达到396858.4亿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保住18亿耕地面积的红线,因此2020年我国耕地面积按18亿亩计算则全国耕地顷均GDP在2020年的数值为396858.4亿元/(18亿亩/15)=33.0715万元/公顷农业劳动力:经测算,2020年农业劳动力将降低为14789万人丘陵山地比例:假定没有土地平整工作,丘陵山地比例不变,则丘陵比例为17.20%、山地比例为23.83%、高山地比例为4.52%(数据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假定与2007年同,仍然为27.3756%顷均累计农机购置补贴金额:截至2007年全国顷均累计农机购置补贴金额为57.6909元/公顷,2008年、2009年的财政补贴总额除以耕地面积得到这两年的累积顷均补贴金额为176.8091元,两者相加得到2004~2009年顷均累计农机购置补贴金额为234元。

      假设从2010年开始不再补贴,将前面分析出的几个变量在2020年的预测值,即耕地顷均GDP(33.0715万元/公顷)、丘陵比例(17.20%)、山地比例(23.83%)、高山地比例(4.52%)、劳均土地面积(0.8114公顷/人)、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例(27.3756%)、顷均累计农机购置补贴金额(234元)代入全国农机化水平的拟合模型,得出没有补贴情况下,202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54.03%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2020年农机化发展目标进行的研究表明:为了满足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到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达到74%因此,没有补贴情况下能达到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4.03%,与2020年74%的目标相差约20个百分点根据前面的分析,每投入88.86亿元,能使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由此计算出:需要再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8.86亿元20=1777.2亿元以上资金计算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