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语言学讲稿(第一、二讲).doc
31页《认知语言学》讲稿参照书目: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德)温格瑞尔/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中译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寅,赵永峰《认知语言学著作述评》,高等教育出版社,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课程重要内容:第一讲 概述第二讲 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第三讲 主体与背景第四讲 意象图式第五讲 认知模型理论 第六讲 隐喻和转喻第七讲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第八讲 整合与关联第九讲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讲 概述一、认知、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二、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三、认知语言学的特点一、认知、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认知或结识(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解决(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认知过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故意识或无意识认知:通过思维活动结识、理解——《现汉第五版》认知:直接依托主体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借助实践手段结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田运“认知”译自英语名词cognition或形容词cognitive。
老的译名就是“结识”,没什么神秘色彩了吧:)老式上把心理活动分为三类:结识、情感和意志三者之中,只有结识得到了密集研究汉语的“结识”,原是个多义的常用词,再做术语,有容易引人望文生义的缺陷新造个“认知”译名做术语,有好处再者,用“结识”来译cognitive打头的名称,就会有容易误解为动宾构造的“结识语言学”,也不如新造个“认知”来译对认知进行研究的科学被称为认知科学认知科学涉及的范畴广泛根据《MIT认知科学百科词典》(1999)的定义,“认知语言学”并不是指一种独立或统一的语言理论,而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种新的范式(paradigm),其中涉及多种不同的理论和研究项目这些理论和研究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强调对语言和其她认知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解释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中一种相称广泛的理论运动(movement)的总称它涉及许多不同的途径、措施、研究重点这些不同的途径、措施和重点由共同的理论假设统一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假设是语言是人类认知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任何对语言现象的真知灼见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在人类认知能力之中也有人觉得它是现代语言学的一种学派,即功能主义语言学这个大学派中的小学派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有时并称cognitive-functional approach。
认知语言学的同盟军涉及(Bybee) :功能主义研究: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美国西海岸的功能类型(functional-typological)研究(也被称为话语研究);前者人们很熟悉,后者考察话语对语法的影响,重要人物有T. Givon、S. A. Thompson、P. Hopper、J. W. Du Bois等,她们奉自然产生的语料为圭臬社会语言学:考察语言使用的差别,研究者如Labov、Sankoff 和Poplack等,她们也都以自然产生的话语为语料语法化研究:研究者如J. Bybee、P. Hopper和 E. Traugott她们觉得,语言使用中用例的不断反复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得以形成的前提,语言变异是基于使用的语料库研究:从大量语料中挖掘语言使用的倾向性特性、模式乃至规律,研究者如J. Sinclair、D. Biber等计算语言学研究:研究者如D. Jurafsky等用概率或随机措施考察语言:研究者如 Pierrehumbert小朋友语言习得研究,研究者如 Tomasello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 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以意义研究为中心, 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构造等, 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二、认知语言学的来源与发展(一)语言研究历史上的几次重要革命老式的语言研究在西方被称为“语文学”(philology),在中国被称为“小学”在古代,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经学服务,因此还称不上是独立的学科直到18世纪中后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语言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开始有自己的理论目的和研究措施此后,语言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上始终都受到某一特定的有关语言本质的观点的影响,而有关语言本质的观念上的变革促使了种种独特的语言学科学范式的形成,甚至影响了其他有关学科的发展例如20世纪初索绪尔(F. de Saussure)开创的构造主义语言学研究措施不久就被应用到神话分析、文学批评以及其他许多人文学科领域,变化了本来的人文科学研究的范式语言学史上可以被称为具有“革命”意义的语言学研究老式尚有“历史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20世纪70年代后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可以用一种隐喻来概括:语言是一种有机体(organism)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看来,由于语言是有生命的东西,因此也就有一种生老衰死的过程语言研究的重要目的也就是追溯语言变化的轨迹,寻找语言变化的规律,重构原始共同语(protolanguage)。
构造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观也可以用索绪尔的一种隐喻来概括:语言是一盘棋语言中的所有成分都处在一种关系网络中,语言单位的意义取决于它在这一关系网络中的值构造主义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就是研究语言系统内部的多种关系以及语言成分组合的多种规律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把语言当作大脑中的一种特殊的机制,或者说是一种语言蓝图(blueprint),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人类共同拥有的这一语言机制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何起作用的我们懂得,任何一种学科的流派的形成都是与本学科的老式、当时的科学思潮以及研究者个人的特殊经历分不开的语言学历史上所形成的多种流派都是如此,以上提到的三次革命也是这样而目前语言学界正在悄然兴起的又一场新的革命,即认知主义的思潮,也与这三种因素有关二)认知科学的兴起认知科学是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跨学科领域,涉及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和生理学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大脑此前各学科对人类大脑的研究重要是从各自的角度进行的,很少借鉴其他领域的成果和措施而现代认知科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跨学科性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图灵(Alan Turing) 发明的计算机为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计算机领域的专家通过模仿人类心理过程来试图理解人类大脑的本质和特点到了60年代,Allen Newell和Herbert Simon编写的“一般问题解决程序”(General Problem Solution,简称GPS)已经可以与人下棋、证明数学定理等而某些心理学家在Newell和Simon的启发下,开始把人类的大脑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来研究她们把大脑活动描绘成一种操作构造,用于建构和转换内部表征,并为严格阐明和科学证明大脑内部活动提供一种系统的措施正是由于这一被称为“认知革命”的科学范式的变化,信息加工理论已经完全取代了行为主义理论,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主流但是,人们发现,要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可以胜任人类几乎无法想象的复杂的计算,但某些在人类看来非常简朴的生理现象,如视觉过程等,计算机却很难模仿与此同步,哲学家们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启发下,对心智(mind)与大脑(brain)之间关系这一历史难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她们用程序与电脑的关系用来比方心智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心智被看作是在大脑中运营的一种程序这一比方使得哲学家对人类大脑活动的性质重新展开了辩论波及的问题涉及计算机与否真的可以理解语言,与否会由于安装了“对的的程序”而获得故意识的经历。
根据Searle()的观点,初期认知科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基本是大脑计算理论(The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the mind)该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心智之于大脑就如程序之于硬件大脑计算理论的基本涉及:运算法则:如果你遵循运算法则中的环节,你保证能获得运算法则所特长的问题的答案图灵机器:图灵机器有一种程序,该程序使得它能进行某些操作该程序的形式完全是“如果C,那么A”,如果符合条件C,执行命令A丘奇-图灵机器原理:任何可计算的函项都可以通过图灵机器计算图灵定律:有一种通用的图灵机器,对任何特定的图灵机来说,该通用图灵机可以模仿其行为人的大脑就是这样的通用图灵机描述层次:在某一层次,我们可以描述其硬件层次,在另一层次,我们可以描述其执行的程序多重可实现性:我们可以想象同一种程序在不同的硬件中实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在执行某一认知任务时将在我们大脑中运营的程序放到一种商用计算机上运营递归性分解:复杂的认知操作可以依次被简化为非常简朴的认知操作,直至最低层次的简朴双数操作:是,否,flip-flop,零,一图灵测试:如果机器的体现可以达到让专家辨别不出究竟是机器还是人的体现,那么我们就说该机器具有与人同样的认知能力。
Searle, :4-6)Searle()用一种出名的“中文房间实验”(The Chinese Room Experiment)来阐明语言意义对语言研究的重要性所谓的“中文房间实验”,就是把一种不懂中文的人关在一种房间里,通过训练,接受汉语的指令最后,这个不懂中文的人也许学会非常纯熟地接受有关句法构成的指令,但她还是不懂中文,由于她并不懂得那些通过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汉语句子的意义,而体现意义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Searle()指出,计算机的魅力在于它完全依赖句法运营但句法不等于语义模仿不等于复制她赞同心理学家提出的“平行分布加工”理论(Parallel Distribution Processing,简称PDP)PDP模式不是一种按先后顺序线性运作,而是在某一系统内的互相联结的节点网络中运作它有一种信号输入层面和通过转换的信号输出的层面它还具有一系列所谓的隐含的层面,而这些层面就是信息解决的场合Searle因此指出,“我们目前正逐渐挣脱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范式,迈向神经生理范式”Searle,:1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实证研究也开始挑战原有的符号运算的理论范式人们发现,颜色和颜色范畴独立存在,它是人类视角与外部世界互相作用的成果;基本层次范畴通过格式塔式感知、大脑图象和运动图式而构成。
语言和认知是以视觉和运动为基本的同步,神经生理学家由于新技术的诞生而得以可以对大脑作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的机制的研究CT(大脑辅助X光断层照相术),MR(磁共振),PET(正电子发射X光断层照相术)等使得科学家可以对人类大脑内部的活动过程进行前所未有的直观的观测在此过程中,有关领域的科学家开始互相接触各领域的研究者发既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开始互相交流她们之间的互动标志着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正式诞生1977年,《认知科学》杂志创刊;1979年,“认知科学学会”成立;1981年,美国Sloan基金会拨款资助一项大型认知实验项目这些都对认知科学在美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美国的许多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都开设了认知科学课程它正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根据Lakoff(1999)的理解,认知科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在英美哲学基本上的认知科学,另一种是独立于任何事先就决定研究成果的哲学假设的认知科学第一代认知科学旨在适应主张形式主义的英美哲学;受此影响的人工智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