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文明与生育文明.doc.docx
6页南通市人口和计生委生育文明理论与实践征文人类文明与生育文明 如皋市委党校 沈 薇 内容提要 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理性追求,是现代生育文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计生文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明,是对人类生育文明的有益探讨,为人类生育作出了杰出贡献,树立了实践榜样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生育文明 计生文明 一 、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育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 生育文明,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婚姻、家庭、生育、节育等活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技术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人类在生育方面的社会文明形式生育文明的内涵包括生育观念文明、生育行为文明、制度生育文明及生育科技知识文明等 (一)生育是人类自身的合理再生产,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持续不断的人口补充人类首先必须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创造物质生活资料,通过两性结合不断再生产出人类自身,这两种生产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因而也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真正起点。
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至文明时代的进化演变,婚姻也走过了从群婚群居到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至一夫一妻的历程,原始人类从不辩父母兄弟到乃知其母到最后方知其父,无生育观念、生育技术,更无生育制度,因而也无所谓生育文明,有的只是生殖崇拜,生命本能人类始祖的生育目的只是为了种族繁衍无论在东方或西方古代图腾里充满了生殖崇拜,神秘而又神圣为了繁衍生息、传种接代,人们祈求上苍赐子纳福,每一个婴儿的诞生,总会带来整个部族的一片欢腾,燃起人类的希望之火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这才产生了最初的生育文明 人类早期的生育文明是为了维系稳定的血统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里有一段著名的论断: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 人类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传统家庭的主要功能就是繁衍子孙,进行人类自身的合理化再生产家庭作为人类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担负着为社会发展不断输出人口的重要职责 (二)生育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 生育包含"生"和"育"两个方面,即生殖和养育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影响随着人类代代繁衍生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向前推进,产生了许多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生育技术和生育制度,其中传统的生育观成为生育文明的主线 1、农业社会的唯生殖论 在农业社会的绝大多数时间内,性的唯生殖原则占据着统治地位生殖对于家庭来说,不仅是产生劳动力,而且是造就财产与血统的继承人,同时也是精神和心理寄托所在农业生产越分散,越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每个家庭就越倾向于以生殖为性的首要甚至唯一目的农业社会主要有这样几种生育理念: 其一,结婚生子观 传统婚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生育生育体质和生育能力(特别是生育儿子的能力)往往决定着婚后妇女的家庭地位,没有生育(无后)是家庭的奇耻大辱,社会地位极低希腊罗马时代,妻子不生育丈夫有权抛弃她;美国殖民初期,男子独身会因未尽增加人口义务而被处以特别罚款;中国自西周以来,传统的伦理观念一直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多子多福"。
其二,财产价值观 将生育作为增加劳动力手段的生育观,起源极早延续时间极长从原始时代起,贫困就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减轻贫困压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劳动力,增加劳动力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生育这种生育观相对于劳动力水平低下、劳动效率不高的社会发展来讲,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因而它在从至今几种社会状态下,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生育观 其三,家族维系观 生育是维系家庭延续不断的基础,是个人或家族命脉传承的途径这种思想来源于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儒家学说儒学认为,个人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来自于祖先,子孙是祖先、父母生命的直接延续"有后"是每个人沉重而光荣的责任和义务, "无后"意味着家族血缘中断是最大失职这种对祖先血缘传承延续的生育观,在中国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其四,生命轮回观 古代的哲人早己觉察到关于"生"的内涵是维系宇宙不灭的根本生命发展在任何人身上,都表现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结局生命又是循环往复的,人有今生,便有来世,生育是生命轮回的唯一可能,只有生育,死者才能来世投胎做人,生命才能完成轮回这种生命轮回转世的观念在佛教社会中影响颇深 2、工业社会的新生殖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20世纪人类家庭、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基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的全球化状况,"地球村"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可持续发展,在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生育技术、生育制度上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
首先 ,生育理念变化 随着妇女就业率的提高,生育成本的增加,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家庭的生育功能逐步减少新的有代表性的西方生育观主要有二种:一是认为生育已不再重要在欧洲,许多家庭不愿生孩子,男人认为生孩子费钱,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女人怕生孩子影响体形,失去工作机会;由此出现人口负增长另一种观念认为"生孩子就是愚昧"家庭丁克化,倡导二人世界,结婚但不生育,这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广为流行,美国妇女也希望少要孩子,不愿生育的现象正在发达国家蔓延生育功能似乎游移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并逐步向社会靠拢 其次,生育行为变化 生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种接代,而是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家庭也不再是生育的唯一基本单位,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女呈增加趋势,只有婚姻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比比皆是,与生育无关的同性家庭也正在得到社会的局部承认本世纪以来在生育行为上的变化最大的就是生育从家庭决策逐步变为社会行为 第三,生育技术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医疗水平的提高,生育技术不断提高一是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中世纪以来长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率的"二高一低"发展到现代的"三高",即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率二是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成为可能。
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选择生育与否、生育时间、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质量三是生殖辅助技术提高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为不孕不育带来了技术支撑和新的伦理道德挑战,人类自身再生产也许有一天不再是生育,而有可能是生产 第四,生育制度变化 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鼓励人口增殖和控制人口生育两种人口政策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的持续负增长而不得不采取鼓励人口增殖政策,大量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激剧膨胀逐步采取控制人口生育措施如中国建国初期的鼓励生育制度,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理性追求,是现代生育文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理论支持 1、马克思的人口论 马克思人口论认为,人有两重性人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生产者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都要消费生活资料,老人和小孩只能作为消费者,残疾人、病人也很难成为生产者;人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必须占有或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经验,具备一定的年龄条件,所以人口增长要与物质资料增长相适应。
如果人口增长大于物质资料的增长,一部分过剩人口无法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将从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这将加重社会负担;如人口增长慢于物质资料的增长,一部分生产资料将无法与人口相结合,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样会影响生产发展马克思认为,通过人口自我调节,人类完全能够使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相统一 2、坎南的适度人口理论 19世纪末期英国学者坎南致力于追求一定资源、技术水平和资本设备条件下使商品和劳动实际收入最高的一定数量的人口提出了适度人口理论人口不足,劳动力和生产专业化发展困难,社会不可能因为合理分工而获得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但人口过剩对资源压力大,人均收入下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因此适度人口是较为理想的人口规模 根据适度人口理论,通过我国耕地、草原和水域现状及未来可能达到的产量,根据每人每天需要消耗的2272千卡热量,有人预测了三个适当人口方案;第一,如果使我国人民能获得必需的营养,人口不能超过10亿第二,按法国目前的消费水平,适度人口为7.5亿;第三,按美国目前的标准,人口为7亿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实践需要 1、控制人口数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 美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金斯利·戴维斯曾在1954年的《转变中的世界人口》一文中形象地描述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从长远看,全球人口增长就像一条细长的导火线在缓慢渐进地燃烧着,直至最后引爆炸药发生爆炸。
"5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速增,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全球"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的主要表现:一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成倍翻番周期缩短世界人口猛增是近二百多年以来的事据估计,1750年世界人口为7.91亿, 100年前世界人口16亿,21世纪世界人口已60亿,并且还以乘数级增长世界人口在1850~1950年的一个世纪内翻了一番,而在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里,又翻了一番多人类每突破10亿人口的周期在明显地缩短, 从123年缩短至12年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 2013年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2028年80亿,2054年90亿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而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耗尽自然资源,是人类今天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是地区差异极大,地域分布极不平衡1750年世界人口为7.91亿时64%分布在亚洲,21%在欧洲,13%在非洲1998年,世界人口59亿,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0%亚洲仍居各大洲之首占61%,非洲位于第二位占12.69%,欧洲占12.35%,中南美洲、北美洲分别占8.54%和5.17% "人口爆炸"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其一,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大。
游牧社会时期,需要数百里才能养活上万人口;农业社会只要数十里就行;工业社会需要土地更少为了生存,人类疯狂地向土地索取,贪婪地进行资源开发,致使有限的自然资源行将枯竭,丰富的地球物种正在加速灭绝其二,人与人的碰撞越来越多人口膨胀带来的过度竞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微妙化,生存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与人的碰撞越来越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无休止的争吵,为了一点经济利益可以大打出手,骨肉相残,同事反目,亲朋成仇其三,人与社会的和谐越来越难人口膨胀造成的教育不平衡,贫穷饥饿造就了愚昧和无知,致使少数人迷失了自我,走上了歧途,奏响着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重大恶性犯罪屡禁不止其四,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深生态不断恶化,森林减少、植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污水横流、河水变黑,空气混蚀、疫病丛生,人与自然的和谐正在被打破,山体滑坡、沙尘暴、地震、海啸。
